平江武功奇人之——余志
我的老家湖南平江,地处山区,湘鄂赣三省交界之地,罗霄山脉南北贯穿。不知从什么年代开始,平江山区人民喜欢练武,土话叫做操打,操是操练,打是武功。操打第一可以锻炼身体,延长寿命;第二可以出外防身,不被恶人欺负;第三可以保家,当家族利益受损时,理论上讲不清,就可通过武力解决。农村人本来平日就是锄头扁担搞惯了(习惯了)的,做农活肯定练出一身力气,身上挨几拳头无关紧要,具有操打的基本条件,稍微操练一下武打,跟师傅练习一下反应速度、擒拿手法,就很容易练上身。
首先声明,本人从没正规学习过武功,但平素听闻得多,也了解一点常识。家乡的武功流派,大多属于南拳类,基本功注重扎马步、练拳法,马步稳可以站得稳,腿脚挨得打,进可攻退可跑。打人主要靠手上功夫。拳法套路众多,徒手、器械,十八般武艺都有。也可以分为硬功夫与软功夫两类,硬功夫包括外在的拳脚,以力气与速度为主;软功夫指内功、点打等等。最神秘的是点打功夫,包括点穴、擒拿,也包括药功、神打,前者是需要身体接触,后者不需要身体接触,所谓“隔山摇剑,人头落地”,防不胜防。因点打太厉害,伤人八分自损三分,不是品德很高的人不可教学,不到万不得已不许使用,所以大多只是传说而已。
浯口范围之内,老一辈人武功厉害的很多,新中国成立后,后生家操打的很少了,因此武功名人越来越少。余志,是浯口功夫排名第一第二的人物。他家就在浯口老桥挡头,邱春医师的旁边那栋屋。他一生在船上打鱼,与我同为驾船佬的公公很熟悉,听说他的真功夫,很少传给徒弟,儿女更是没传。前年过年前几天,八十八岁的余志才死,不是寿终正寝,而是在他堂客的坟沟里洽农药死的,听说是被他的小儿子气死的。先不说他的离奇过世,以及大家如何感叹他的一身好功夫失传了太可惜,在此只讲一讲他的故事,这是我爸爸讲的,可信度应该很高。
汨罗江发源于平江与修水县交界的高山上,一个叫做黄龙山梨树窝的地方,在平江境内绵延二百五十多公里,在汨罗的磊石山北注入南洞庭湖。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交通不便,公路不发达,很多货物靠水运,因此汨罗江上的水运很发达。我出生于七十年代初,几岁时看到过河里有驾排的(用干木头或干竹子扎成的排,像火车一样,一节一节的串连起来,长排可达到两三百米长,短的只有几节。每一节排,一般就是一棵树的长度,五六米左右)与驾船的。我的公公一辈子守在河里,年轻时跑运输,由汨罗江过洞庭湖到长江的武汉、南京,拖出去山货,运回来盐、布等缺乏物品。公公老了后,就放网打鱼,七十岁左右,他说一生打鱼杀生太多,造多了业,不吃鱼不打鱼了,在浯口撑船渡河。
余志也和我公公差不多,靠在河里驾船打鱼为生的。只是他年纪比我公公要小十几岁。我家对河叫傅里,都是姓傅的,老家很多地名就以姓氏取名。据说,傅里有个后生家叫坚伢子,从小娇生惯养,好吃懒做,十五六岁了还是吊儿啷当,净做些偷鸡摸狗的龌蹉事,不逗地方人喜欢。家长也管不住他。
有一次,上平江人(我们对平江县城以上的人的称呼)驾来的一吊排,靠岸在此修整。坚伢子好事不做,上排偷拿了木排的撑篙子(就是撑船用的长竹篙),也没拿回家,就丢在河边的刺棚里(灌木丛)。可能被船家看见了,或者是打听到了,于是将坚伢子捉到了排上,要他交出撑篙子,还要打他,教训他的意思。
正巧,余志荡着船路过那里,看到外地人在为难本地人,虽然猜到了是坚伢子捣的蛋,可是也不能见死不救呀,于是上前询问缘由。船家如此这般的说明了,意思是要坚伢子赔篙子,还要惩罚他。余志小声的问坚伢子,如果真拿了别人的篙子,就赶快交出来,不要丢了浯口人的脸。坚伢子看到船家有五六个人,早就吓住了,更不敢承认自己拿了东西。
余志就向船家讨保(请求给面子,从轻发落的意思),说篙子可以去寻找,但是人不能被打。而船家认为,自己的篙子是驾排的重要牙仪(工具),吃饭的筷子一样,怎么也不放过坚伢子。双方渐渐起了争执,驾排的船家仗着人多,连讨保和扯间(劝架)的余志也要喊打,余志见外地人硬是不给面子,态度横蛮,于是喊一声“要打,你们就来!”,驾排的都是胳膊渠渠里(臂大膀圆)一个的,有的是气力,以为瘦小的余志好欺负,他们又是有理的一方,也是气不过了,一个人朝余志冲过去。
只见余志出手了,右手拇指与食指在那人的脉门一扣,那人滴多一声,跪在了排上。对方见同伴吃了亏,又冲上来两个,左右夹攻。余志一脚飞出,右边那个人腰眼被踢中,扑通一声掉进了河里,左边这个被余志左手一扣,也倒在排上,起不来了。
其他人被吓住了,一分钟不到,三个人被余志一招制服,不敢拢前了。坚伢子趁机跳到了余志的船上。驾排佬们吃了大亏,嘴巴可不饶人,对余志喊道“你厉害,我要喊两百人来,你莫跑洛!”余志轻轻一笑,晓得这是他们吓人的下台阶的门面话,应道“只你喊的人来啊?我们浯口人,喊一声来两千!”
当然,余志以秒杀一切的优势,取得了胜利,打赢了,镇住了上平江的驾排佬。他下手很轻,日后自然能很快恢复伤势。此后,这一伙驾排佬,连毛都冒看见过,还是敢来报仇呀?事后,余志狠狠地训斥了坚伢子一顿,叫他赶快归还别人篙子。他救得了一回,救不了一世,做事必须得讲理。再做伤天害理的事,只能自讨苦吃。
这个故事,爸爸给我们讲过不知几次了。虽然理亏了一点,但是余志替地方人救回了面子,并且先礼后兵,没有挑战只是应战,以少胜多,处理方法也在情在理。
传说,余志练的是点穴功和药功,往往一招制敌,当然伤人可轻可重,不到万不得已,他绝不出手,更从不出重手。就是因为点穴功太霸道了,搞不好就出人命,所以余志择徒甚严,总共都只有几个徒弟,据说没一个学到了他的真功夫。师传都有严训,宁可不教,绝不可乱教,品德不高者,学了会害人又害己。所以许多好东西,就此越传越少,像金子一样沉入了泥沙之底。
老师傅余志的死讯,是浯口街上人种佬来我屋里讲的。种佬不知姓什么,五十多岁了,早就是单身一人,听说有一个崽。平日里他喜欢串门,帮各家做点短工,给五十、一百的也行,不给也没意见,看来是个直性子的人,但脑筋不很灵。他与余志屋里挨得近,只隔了一条五十米宽的小河“浯溪”,桥东桥西看得清楚。种佬人勤快肯帮忙,和余志蛮划得来,是忘年交。可是,其他事余志都好说,武功他却一点都不教种佬,只说学了没用,这个世道很太平,根本没必要吃那么多苦去操打。老师傅余志洽了农药后,打了手机把种佬,要他去屋里一趟。可是屋里没见人,到处找不到人,种佬预感到不好,往屋后的山上跑,果真在余志堂客的坟沟里找到了老人,已经无可救药了。在他家里,没有找到任何操打的秘籍之类,其实“假传一担书,真传一口牙”,光看秘籍是没用的,最关键的东西必须口传心授,书上也绝不会明写出来。
俗话说,高处不胜寒,高人都是很寂寞的。连知心朋友都没几个,儿女又都不体心,老师傅余志可悲可叹又可怜。高人又大多心高气傲,宁可玉碎不为瓦全,家庭琐事不顺心,老师傅竟只能去夫人的坟头诉说衷肠,一念之差,终究追随夫人而去,抛却了凡世的无可留恋,像化蝶一样,翩翩飞舞,升入天际。
谨记短文,用来纪念武功奇人,浯口老师傅余志。
武功奇人记
网友评论
有江湖奇侠传记载,还有近来听闻。
他的功夫,如果是真的练家子,别人可能连皮毛都没有接触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