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车多,停车难,道路早已被停车位挤的只剩窄窄的一条小路。上下班高峰时,进出小区的车经常在小路上会车相遇,要么你退,要么他让,碰上两个谁都不愿先动的,路不一会就会堵起来,还得劳烦保安出来疏导。
前几日送闺女上学回来,开到小区三叉路口,本来想往右边路上转,碰巧一辆车从右边出来,只好避让,进了左边的路,想等右边来车出去后,再倒回来,往右边路上转,谁知道那辆车刚出去,小区外面又进来一辆车,看来只好再等等,让这辆车也过去,再倒车。
结果等了半天,也不见那辆车动,而且那辆车还不停按喇叭,好像在催我,本来想下车问问,对方已经下车,大家互相沟通了才知道,原来他的车要往左边路上转回家,而我却以为他要往右边路上转,结果我等他往右转过去再倒车,他等我倒车出来再往左转,大家形成了死循环。
所以这次僵局完全是由于大家的思维偏见所造成,我以为对方会走右边的路,而对方以为我会倒车出小区,把自己的想当然套在了对方头上,造成了误解,其实日常生活中这样的偏见无处不在。
在与人交往时,当你仅仅从自我熟悉的思维习惯、观念、价值观出发来考虑问题时,你就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局限与问题,因为每个人的思维习惯、观念、价值观都不太一致,如果大家不熟悉对方的套路,价值观,拿自己的价值观往别人头上套,冲突在所难免。
举个简单的例子,日常生活中,互送礼物,大家经常性的以自己喜欢的标准去选择,以为自己喜欢的,对方也会喜欢,这就是非常典型的一个思维偏见。
再一个例子当发现伴侣不开心时,男人们总是习惯性的思维,这儿一定是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直接跳入找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的臼窠中,其实女人们常常是不需要解决方案的,只是想找个人发发牢骚,疏导一下情绪而已。
人和人之间如此,国家和国家之间,东方和西方世界之间同样存在这样的偏见,中国人喜欢执着于中国的传统、价值观,认为中国什么都是好的,美国人同样也喜欢执着于美国的价值观,没有绝对的对错,如果大家要交流合作、做生意,互相理解,勤于沟通才是正确的解决之道。
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许多公司推行diversity,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所在,有了不同价值观、不同思维习惯员工们的交流、讨论,问题的考虑会更全面,解决方案也会更完美。
日前网上在传一封任正非总裁办的电子邮件,讲关于如何找到解决世界问题的钥匙,第一点说的就是“我们要解决在西方遇到的问题,首先要充分认识西方的价值观,站在他们的立场去理解他们”。说的也是同一回事。
所以消除偏见、互相理解、多加沟通才会让问题的解决更加完美和迅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