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9字,建议阅读4分钟。
我们说过,“元认知能力”是——思考自己的“思考”的能力,这是一个人最重要的能力。(详见《日课048 | 最最最重要的能力》)
很多人的“元认知能力”都是不足的,甚至根本没有开启过。大多数人其实并不了解自己的思考过程、思考原理、思考方式;他们更从未认真审视过自己的思考结果是否正确合理。
幸好,“元认知能力”是可以练习的。这种能力其实和跑步、健身等等是一样的,都是越用越熟练。只不过跑步、健身时锻炼的是腿部肌肉群、二头肌、三头肌,而“元认知能力”锻炼的则是大脑。既然可以锻炼,那就有锻炼手段,只不过不是依靠跑步机等传统的健身器材而已。
今天,我们来说一说“健脑”的那些方法。
1.健脑的方法
我们之前曾经给出过一个锻炼方法:
你可以每天花上十分钟左右,反思一下自己的思路和思考结果,琢磨一下自己的想法有没有逻辑谬误?琢磨一下自己的想法从何而来?又缘何走了那么个思路?有没有其他可能的思考结果?琢磨一下自己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影响?琢磨一下那些影响因素究竟有没有根基,有没有道理?
锻炼方法很简单,不断地在思考过程中问自己上述的问题就可以了。但在最开始你会面临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我想点什么好呢?
很多人面临的问题其实是“无事可想”,“无事可想”的根本原因是“输入太少”,也就是太封闭,与世界的接触不够多,获取不到足够的有价值信息。
锻炼“元认知能力”,首先要有足够多的“信息输入”。只有在输入了足够多的信息之后,你的思考才有意义,才不会变成纸上谈兵,而是符合真实世界实际情况的逻辑推演。
那怎样才能输入足够多的信息呢?有一句话说的好: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高人指路。这里面的“不如”二字,指的是获取信息时的“效率”。
与高人交流,不仅可以获取最新、最有价值的信息——高人相当于一个高效的过滤器,已经帮你过滤极多的垃圾信息了——更重要的是可以直接感受到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这是最快捷的学习方法。其次是在环境中感受,也就是“行万里路”。只有在真实的环境中,你的五官才会完全的打开,充分的感知周边环境的一切信息,通过全方位的感知获取信息的方式远比只通过眼睛看书高效的多。
但对于很多人来讲,或许没有时间“行万里路”,也没有机会“见高人”,那么“读书”就是“大量输入”的唯一方法了。
2.读书的方法
我经常在朋友圈里看到有人晒自己最近读过的书,他们往往会把图书摆成一摞,照一张相并配上一段励志的话。在他们的照片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书籍一般是:《货币战争》,除了这本书外,各种人物传记、小说也是层出不穷。
喜欢读这些书的人,往往是把“读书”当成了一种娱乐方式,从本质上来讲这跟看电视、玩游戏没什么区别。对于他们而言,让他们沉浸在文字之间的是故事情节,而故事情节的设计是为了抓住读者的眼球,尽可能的让读者减少思考,最大限度地跟着情节和框架去走,体验爽快的感觉。
而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讲,在阅读的时候,他们读到的不仅仅是文字以及文字所描述的情结、阐述的道理,他们更多注意到的是作者的“思考方式” ,作者的“思考方式”与自己的“思考方式”之间的不同,以及,若是作者的“思考方式”有可取之处的话,自己的“思考方式”要做出哪些调整?他们时时刻刻都能注意到自己的思考与思路,时时刻刻都在对自己的思考与思路进行“反思”、“校验”、“修订”……于是,同样的一本“论语”读完,有人连考试时的默写都填不上,有人却可以从中感悟人生。
所以说,区分“读书”到底是娱乐方式还是学习方式的方法是:
读书时是否会主动思考。
如果你不会主动思考,读再多的书也没用,对你而言书籍里的信息只不过是经过了你的大脑,没有留下一丝痕迹。
3.疯狂输出
当你拥有了足够的“输入”后,便可以开始锻炼“元认知能力”了。但在最开始,这种深入的思考常常是“无疾而终”的,想着想着就乱了,想着想着甚至就头疼了……此时的解决办法,是要“疯狂输出”。
“疯狂输出”指的是要把大脑中的想法“拿出来”放在外面。写文章、演讲、画图都是“输出”的方法。大脑中的想法永远不是你的,你能表达出来的东西才是真正属于你的。
我个人就喜欢一边思考,一边把思考的过程全都写出来。写完后,往往自己会很吃惊:原来自己的想法竟然是这样的/竟然这么不完整/竟然存在这么多漏洞。
存在这么多问题怎么办?没关系,今天想不明白的事情,过几天回过头来看,说不定就会有新的思路和想法。
如果你开始记录就会发现,最初的阶段自己一直在同一类问题上打转,并没有太多实质性地推进。
慢慢你就会不断回顾自己的笔记,修正自己的想法,学会在已有的基础上向前迈进。在记录笔记,回顾笔记,修正笔记的过程中,你已经开始懂得如何思考自己的思考方式。
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你循序渐进地锻炼元认知能力的过程。
4.知识总结
今天,我们的内容要点如下:
- 锻炼元认知能力的方法是:大量输入→多维度深入思考→疯狂输出
- 是否主动思考,是区分“娱乐”和“学习”的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