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去新区小学跟岗,跟岗的张娟老师去郑州学习了,就去学校的许玉华老师班里听了一节课。许老师是省名师,当我们走进教室的时候,她笑了笑说:“随堂课,进来听吧!”许老师这节课没有用一张课件,可以说是一节裸课,但是听完之后大家都觉得非常受益,有很多地方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因为本节课许老师并没有施展自己的才华,而是放手学生,让学生通过阅读交流去挖掘文本,尽展学生风采。整节课是学生的一个阅读,发现,交流,评价,学习知识和方法的过程。
![](https://img.haomeiwen.com/i16457832/8c37631341c70465.jpg)
许老师的这节课讲的是鲁迅先生的文章《好的故事》。徐老师首先让同学们打开单元导读,认识鲁迅先生,读一读臧克家对鲁迅先生的评价,并找到本单元训练的重点:“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提问学生:“平时用什么方法去收集相关材料?”回顾原来利用这种方法如何去阅读课文的。翻开课本看语文园地里的交流平台,从交流平台里面学到了哪些阅读的方法?
接着走进新课。“看课题你有什么样的疑问?”(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让学生打开课本从文中去找,训练学生从文中提取信息,并不断提醒学生,一定要跟着大家阅读的速度去走,一落下去就再也跟不上了。力争全员参与,许老师在提问的时候也力争照顾每一个学生。
通过师生共同评议带出其他的问题。“鲁迅先生醒来,为什么还要把这个故事记下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放手让学生去回答,答案不唯一,最后许老师做一总结。“文中两次出现昏沉的夜,起什么作用?”提醒学生从社会背景去理解文章的内容。(对比梦境和现实生活,接受现实生活的残酷和作者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从文笔上去了解(首尾照应,起强调突出的作用,现实和梦境)。许老师对抛出的问题,并没有在学生回答之后立刻总结,而是在前两个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更进一层的去挖深,引导学生去深度思考。
关于文中出现的“名词连排”,许老师让同学们找出来读一读,体会这种写法的妙处,许老师没有说。她让学生闭上眼睛,自己去读让学生想象画面,接着她又把这些名词改的详细一些,描述的清晰一些,让学生去对比哪一种写法好。学生讨论后说,徐老师的语言太罗嗦,没有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徐老师的语言太具体了,让读者的想象受到了局限……最后许老师进行总结:“名词连排的写法,画面感强,语言简洁明了。”一个新的写法,让同学们去体会,去想象,去感悟,去总结,就这么轻松的解决了。
课文读完之后打开课本看课后的题,第一题教给我们什么阅读方法(初读课文的时候,遇到难懂的词语可以先跳过去,再读时,试着联系上下文理解它的意思。),画出来读一读,用在今后的阅读中。
最后讨论学习课文的目的是什么?(积累语言,提升语文素养,提高写作水平。)引出本单元的习作训练“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学习本节课的写作方法方练习写作,包括名词连排的手法。
整节课下来,许老师把课堂还给学生,只是做简单的引导,提醒学生使用以前学过的阅读方法,一个问题尽量多提问几个同学,进行深度交流,最后老师简单总结,再次强调阅读方法。放手学生,精彩课堂。
“只要教师给学生探索的权利和机会,每个学生都能在探索中显示自己的才华。”许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信赖自己的学生,尽量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放手”并不是说撒手不管,而是在学生原来阅读的基础上,设定一定的范围,使学生的自由探究有一定的目的性。在学生充分探究之后,进行汇报交流。许老师对学生的汇报及时评价,恰当处理,对于学生谈得不够深的问题抓住契机主动出击,进行深一层的探讨。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在自主的课堂内全力达到自己的至高点,取得成功。
看起来是一节裸课,许老师上的比较轻松。“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成功的课堂都不是偶然的,精彩的背后是辛苦的付出,加倍的努力。同时告诉我们在设计教学时,要深挖教材,对教材进行充分解读,同时打破预设程序,激发学生学习灵感,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
教学永无止境,高效快乐的课堂是老师们不懈的追求,终身学习是老师们永恒的目标,通过努力,希望每一天都是新的,都有新的进步!
![](https://img.haomeiwen.com/i16457832/9c5282d18df16df0.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