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人——李小社

作者: 耿平海 | 来源:发表于2019-12-31 09:57 被阅读0次

    陕西实力派作家陈彦撰写、曾获得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主角》,是写秦腔小皇后忆秦娥跌宕起伏的一生,我连续看了两遍,太过瘾太接地气了。看这部恢宏巨著,我突然想起了我的老同学李小社,一个自学唱戏、无师自通的民间艺人,一个喜爱秦腔到抓狂入魔的人。

    八九十年代,农村娃唯一的出路就是考学,参军不可靠,打工不靠谱。老同学李小社,初中那会儿不能说不努力不优秀,与我们一样都怀揣着梦想,只因中、高考录取名额有限,人生的大梦就此戛然而止。李小社和大多数同学一样,高中上不起,只好回家务农,但他是个不安分的人,用父母的话说,从小到大就没让人省心过。

    2017年国庆同学聚会拍摄

    1993年,我的舅舅去世,我回老家奔丧,晚上祭奠完耍热闹,自乐班演员悉数登场,突然冒出个李小社,这让我大吃一惊,真想不到能在这儿遇见。那时我们已有10多年没见面了,这小子出脱的人五人六,见人客气,满面春风,我问唱戏是跟谁学的?他说跟广播收音机。那时,电视还不普及,电脑、手机更是少见。惊叹之余我仔细端详:这小子眉清目秀,皮肤白皙,高鼻梁,大眼睛,高挑妖娆的身材,尤其细长的脖颈,爹声细气的嗓音,瞧这副长相,真是个美人坯子!再经专业人员一捣置,穿上美艳的戏服,更是天造地设的秦腔花旦!

    民间艺人——李小社

    李小社是延府村人,和我舅家紧隔几里地,小的时候常常路过,所以对这里的人特别有感情。上初中一年级时,小社和我一个班,我们曾在一个被窝滚过。那个年头,家里穷,被子薄,每到冬季,同学们两人一组合铺。想像我们能合铺,关系一定不差。但那个时候,我这个有名的“书呆子”,光知道一门心思念书,居然时隔几十年经同学爆料才知道,初中念书那会儿李小社就喜爱秦腔,曾和茂发、民孝等同学偷偷去常宁报考永寿剧团。翻两扇大沟,走四五个小时,结果因招生结束而无功返回,还惹得班主任耿守信老师罚铲厕所一周。李小社上学时,也不是平出卧的,算得上班上的捣乱分子之一。不过他是内敛的那种,黏黏怪,不算太瞎。这种人聪明,脑瓜灵,平时就是贪玩,从来不把学习放在心上,中考冲刺倒是用功了,偏偏考试又出麻疹,成绩就可想而知了。中考落榜后的他,放弃了上高中,解甲归田务农了。

    初中毕业十六、七岁,还是个孩子,可那个年代已经是家里的壮劳力了。今辈子务农已是铁板钉钉,但得学门手艺啊,学什么呢?父母劝其在木匠、厨师、裁缝中选一个,这都是吃香的行当,饿不着。可他偏偏不爱,非要学唱戏,父母肺都气炸了,就是听不进,瞎折腾!

    民间艺人——李小社

    学唱戏,李小社先是跟收音机学,后来就到集上买秦腔名家磁带;白天和父母一块干活,晚上自己关着门学,后来就偷偷走出去看人家唱,村上、邻村甚至更远一点的,只要打听有白事唱戏他都去。再后来,就是大胆地唱,因为一个堂堂的大男人,突然冒出女儿声,这是需要很大勇气的。在家里父母姊妹是听众,在田间地头村民是观众,开始还有点扭捏,慢慢地就和大衣哥朱志文一样,忘乎所以,厚着脸皮唱开了。

    他回忆初学时的艰难,几乎没有人支持,没有人看好,经常还遭人白眼,说精神有麻达。记得那时,临村过白事看戏,有时回来晚了,媳妇把门关了叫不开,他就偷偷翻墙溜进去,第二天少不了吵嘴。那些年,为唱戏两口子没少打捶闹仗,没少耽误地里的农活,自己吃苦更不用多说,用媳妇的话说,那是自找的,活该!他记得最清楚的是,一次县上逢会听说请了西安名角,他下午坐车赶去看戏。看完后已是晚上十点多了,天又下起了大雨,他舍不得住旅馆,好话说尽与瓜农凑合住了一晚。还有一年常宁过会,听说西安秦腔研究院要来人,他就像丟了魂似的,骑个烂垮垮自行车跑几十里,给他印象最深的是郝彩凤老师的《砍门槛》,当时老师在台上哭,他在台下哭。这一年小社刚刚20岁,零打碎敲已学戏4年,算是如戏如行了。

    2017年国庆在东仪农庄

    《主角》主人公忆秦娥所幸遇到了古存孝等四个老艺人老戏骨,一个烧火的黄毛丫头不到半年就出脱的上大舞台了。李小社这一路走来,至今都没有遇到真正的伯乐,如果非要说个的话,耿士臣老师,一个在我们方圆有名的吹鼓手(唢呐),带小社入伙上门顾事,算是他的第一个老师了。迈入这个行当,才有了后来和大名鼎鼎的来有民老师等顾事合作的机会。师傅引进门,修行靠个人。虽然耿士臣老师、来有民老师给他教不了什么,但足以给他信心和勇气,促使他不断刻苦学戏,让他的戏路变得更宽更广。

    唱戏本是个苦差事,连忆秦娥都认为唱戏不如当伙夫。农村的白事热闹都是在晚上,一般要唱到十一二点,回到家都一两点了。有时遇上两个事连着,那真像打仗一样,风里雨里,吃不好睡不着,真是用人肉换猪肉呢,如果没有“爱”的力量支撑,没有观众的拍手鼓掌,那早就坚持不下去了。

    九十年代初,刚跟人顾事那阵,市场需求不高,挣不了几个钱,但却是真金白银啊,要不你到哪儿弄去?那个年头还不兴出门打工。记得第一次挣了二十元交给媳妇时,一直视他如另类的媳妇算是正眼看他了。一老碗燃面自然要犒劳的!有了微薄的报酬,说实话真是帮家里大忙了。那个时候孩子幼小,父母年纪都大了,经济极度困难,别看那点小钱,有时就是救命钱啊!这些年过来,现在仔细想想,他自己本没有什么能耐,就是十足的下苦农民,如果再不学唱戏,又没有其它本事,真难想像这一大家人咋过呢?

    民间艺人——李小社

    2017年国庆老同学聚会,李小社说唱及来,无所不能,尤其表演的快板《戒烟》,脍炙人口,耐人寻味,让我彻底折服了。原以为的“爱好”,是挣点小钱贴补家用养家糊口的,其实不然!他已经不是十年前二十年前的“店小二”了,和忆秦娥一样,不仅会唱戏、教戏、讲戏,而且已上升到传播正能量、分享说唱快乐的高度了。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李小社从学戏到出门顾事,已足足三十个年头了。这三十年耗费的精力人力心力实在是太多太多,但他学戏爱戏的精神是纯粹的,没有附加任何东西,也没想着去挣多少钱,去改变自己的家庭和人生。正是抱着这种心态,才一步步成就了他今天的事业。现今,老同学李小社生旦净丑啥角色都能演,秦腔、眉户、河南梆子啥都会唱。在这个行当已经是大红大紫的民间艺人了。

    他1997年参加了《秦之声》演唱,后来又参加了咸阳市《公路杯》大奖赛,多次参加永寿县举办的秦腔演出。2018年底还参加了陕西电视台举办的大秦腔演唱。这几年,在热衷于秦腔事业的耿家村耿瑞林夫妇的支持倡导下,成立了“马坊民众自乐班”,现在每周六成员们齐聚到耿老师家唱戏,把秦腔事业发扬广大。

    老同学李小社在家已是大爷级的人物了,不仅生活滋润、事业有成,而且家庭兴旺、儿孙满堂。爱人是他生活的依靠,最忠实的听众。他们1986年结婚,已相爱相拥相守了几十年,两个儿子先后都成家并有了下一代,各自也买了小车。他发微信反问我:“这日子还可以吧?”几十里之外我能感受到,这小子嘴里满是嘚瑟和幸福。

          (写于2019年12月29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民间艺人——李小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mbzn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