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写的一些文章,多半是遇事说事,抒发感想,没有什么特别的主题,或者是特意想要输出的内容。在参加007的前期,一般是到了公号提醒的时候,才会想起要写文章;如今倒是经常会提前几天就想到要写点什么,但往往能够成文,也是在临近提交的时候。
虽然,像之前那样输出自己的事件感想,也可以说是在输出一种价值观,但在形式和态度上,终究是很随意的。这种随意带来的结果就是,我随随便便地输出这些东西,并不去认真去打磨;读者也就随随便便地看看,反应寥寥。
别人反应如何还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也不想去回看自己写的东西——也就是说,我也不怎么认同自己输出的内容。
今天,恰恰没有什么特别想写的事情,于是便沉下来仔细考虑:我,究竟要输出什么样的内容,才不枉在007待过的日子呢?
————
现在,网络的舆论好像让写作一边倒地成为了一种“成功的必备技能”。 也就是说,推崇的是功能性的写作。内容要对读者有价值。标题要吸睛。行文要易读。案例要丰富。要会讲故事。等等。
当然,我得承认,符合上述这些要求的文章,确实是很好看的。
但它们带来的另一面就是,一些本身很有价值、但不那么容易看的文章,很容易就被置于一旁。
这类文章读得多了,人会渐渐变得头脑简单,直线思维,看不进原作,读不进书本。简单地说,变成一个懒鬼。更准确地说,变成一个婴儿,只能吃得下别人嚼过的东西。
当一个事物变成了许多人的狂热的时候,它就已经走偏了。就像知识付费一开始是很好的东西,但它成为一种流行后,人们会觉得付了费就得到了知识,而实际上呢?
最终我们会发现,能够受益的仍然只是一小撮人,而这撮人,就是那种即便没有这些流行工具,也照样会以传统的方式走在前列的人。
人性,不会因为工具的改变而改变,人性的缺陷反而会因为工具的便利而放大。别人都来挖空心思服务你的时候,你离变成傻子也就不远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提倡儿童过早接触电子媒体:电视,孩子坐在那里被动地看,而电视内容是挖空心思要讨好观众的;游戏,孩子倒是在主动打,但越好玩的游戏,在设计之初越是动用了全套的测量心理和脑电的设备,目的就是提供适当的刺激,让玩家长时间处于一种“舒适区间”,不断玩下去。这在游戏界叫做“沉浸系统”,但把“沉浸”这个词换成另一个词,可能你就不太舒服了:“成瘾”。
虚拟世界提供的一切都让你如此舒服,不仅是影视剧和游戏,现在甚至连文章也一样。那么在回到现实世界的时候,觉得困难,觉得想逃,觉得一切都那么麻烦,都不按我的心意来发生——啊,只想回到虚拟世界中去。这种感觉还奇怪吗?
————
对于写作的槽我已经吐完了。我想,就是这些想法,让我一直没有按照既定的“成功模式”去写文章。
如果不去考虑别人,写作对我而言是什么?
写作对我,的确是一种梳理思想和情感的很好方式。
我最近常喜欢表达的内容是什么?
心理,人的心理。我是一名心理师,我怀着热情从事这个行业,我目睹、听闻和感受了很多自身和他人外在和内心微妙的颤动,我想把这些东西好好地表达出来。
我要怎么写,才能让自己过一段时间之后,仍然愿意回头再去看自己写的内容?
那我就要去看看,谁的文章让我心生共鸣?
————
恰好看到朋友在群里发了一篇李松蔚的文章。看过各种各样的心理师写的文章,李松蔚的文章始终有种特别的味道。他经由细致观察而带来的描写,常常能把我“带入现场”。是的,他表达出了那种“微妙的颤动”,从字里行间就能触动我,好像能够触摸到文中那个人;而且逻辑严密,行文流畅,让我感到合情合理,如果是我也会这样想;最后从事件中总结出来的结论,又具备了普适性的内涵,对许多人都有启发。
比如这一篇,《校园霸凌,父母是压死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开篇,他先白描了自己小时候的一个片段,让我看到了孩子敏感的内心世界;
接着,通过一部主题是校园霸凌的电影,切入了霸凌主题;
然后举了朋友女儿的例子;再提出现实中校园霸凌的现状,然后进入到真正的主旨:
最恐怖的霸凌是看不见的,对青少年而言,霸凌带来的伤害,带有现实和想象双重的能量。
这就转入了亲子关系。
再举了很多亲子间对话的实例,这些对话实际上都是每天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的,但很多人,包括我,可能都意识不到这些轻描淡写的话可能会带来的严重后果。
最后,通过举出心理咨询当中的实例,引出预防霸凌危害的方法,看似微小、却在大众意识之外的——不是把孩子从可怕的世界里拽出来,而是父母走进那个世界里去。
“我看到你被伤害了,我完全地支持你,保护你。”哪怕有一个人这样做,孩子至少都可以保持和现实世界的一分连接。这一分连接,也许就能让潜在的伤口有勇气浮出水面,让别人看得见、能处理,而不是默默隐忍,直到用极端的方式去解决,比如文中提到的电影中的,跳海。
————
我想,这可能是我也一直想要表达的东西。生活中无数微小的人事物,是如何在心灵上发生作用,引发出后续悲欢离合的故事;心灵如何在微小的人事物影响之下,发生转化,让一个人变成这样或那样的人;如何通过细致入微的自我观察和对他人的观察,让自我和他人发生转化。
这样明确的写作过程,首先一定是利益我自己的,然后如果别人看了有收获,那就是额外的回报。
![](https://img.haomeiwen.com/i8699435/bfe6e39d4657af13.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