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那点事儿

作者: 橘子姑娘_ | 来源:发表于2016-05-18 21:12 被阅读31次

     

读书那点事儿

      真的很无奈,特别想写些什么,却又写不出来,有一种憋屈叫做你不能够用词准确,文风犀利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很不情愿,但又不得不承认,我终于成就了胸无点墨的自己。

      自谕从小就喜欢看书,却只是看了数不清的格林童话、伊索寓言,10岁查着字典读过借来的“三国”,看过“水浒”也都是简装版,只是看个好玩,已经记不起来“三国”全书共有多少回,“水浒”中梁山好汉是一百单八将还是一百零三位。被人问起爱好时,还总是死皮赖脸的说自己爱看书,其实细想想拜读过的名作五个手指头都数的过来。郭敬明的言情小说倒是真的没少看。

     上学时候总觉得自己语文学的好,每次都轻轻松松的考90多分,觉得这是自己的天赋,然后就忽略了后天的努力,以至于后来教科书中提到的著名作家好像也只记得鲁迅和朱自清了。没看过《活着》和《平凡的世界》,没有读过林徽因,不知道三毛不是《三毛流浪记》中的动画人物,不知道杨绛的“我们仨”指的是谁仨,更不懂纳兰性德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背后的无奈和悲痛,只记得琼瑶奶奶笔下烂俗而梦幻的爱情故事。更不要说那些外国文学代表作家,譬如史蒂芬·威廉·霍金,再譬如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记得这么长的名字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对小时候的记忆是很模糊的,喜欢看书这一点却很清晰。也可能只是假装很喜欢。可能是人的劣根性,越是得不到的就越觉得是好的。上学时候家里穷,买不起课外读物,连一本作文书都只能问同学借。不是自己的东西总归是觉得好的,觉得特别喜欢就想多看两眼。

     我记忆最深刻的是上初一的时候,学校给学生们推荐了一套名著,共七本,七十二块钱。当时班上同学很少有人买,除了几个家境很好的,包括我的同桌。当时我就对着我亲爱的同桌两眼放光,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羡慕嫉妒恨!厚着脸皮软磨硬泡,再三保证不会把书弄脏之后才从同桌那里借到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拿到书激动地不要不要的,上课看,下课看,睡觉也看,寝室熄灯了就用被子蒙着头打着小电灯看,舍不得放下,又舍不得看完。

     后来几年,生活所迫,满脑子都是钱钱钱,早就把自己爱好看书这回事给忘了,但被朋友问起来的时候还是恬不知耻的说自己喜欢看书,却又实在想不起来自己都看过哪些名作。那时候看书对于我就是一个虚幻的梦,一个充满阳光的下午,猫在阳台的沙发上看一本书,品一杯咖啡,拥有一间小小的书房,木质的书架被填的满满当当的。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我知道,现实梦想需要物质的积累。

      在完成梦想之前,我们必须苟且,必须找一份较为稳定的工作,去维持基本生活和日常开支。

     正如刘同所说:“理想有时必须要靠工作才能养活,但理想不能消失,因为未来的生活也要靠理想才能撑下去。曲线救国,爱好与现实并存,总有交相辉映的时刻。”


      后来才慢慢明白过来,我爱好的不是看书,是买书。

      发现自己喜欢买书也就是这两年的事。每次走进书店就恨不得把所有的书都搬回自己那个小小的出租屋里,买上一个书架,一本一本的填满它。好像只有通过买书才能填补我内心的枯竭、自卑感。

     有人说过,书是精神食粮,深以为然。并不是说自己从书中学到了很多,而是觉得自己通过买书填补了内心的虚荣感,一种文化学识的虚荣感。

     要说钱能够带我给我安全感,那么书则是我的空虚内在的保护膜,自欺欺人的保护层。不敢剖析自己内心深处的那份恐惧、不安,不甘愿承认自己在学识上不如大多数,在智商上低于大多数,在努力上落后大多数,说白了就是不愿意承认自己是一个文盲,还不愿意努力。然后就有了用买书来粉饰自己这一幕,来安抚自己那份不安,欺骗自己,厚脸皮的假装自己是一个肚子里有东西的人。拿到书时的幸福感,撕开封面保护膜的快感,是真真切切的。尝到了甜头之后,就像吸食鸦片一样,越来越贪图那一时的快感。

     很庆幸现在的我有足够的能力在自己看到非常喜欢的书时毫不费力的把它买下来,据为己有。每每买上一本书,心里的虚荣感就上升一分,然后一点点蔓延,膨胀,扩散,用一本本书来粉饰自己没有文化,没有思想,没有深度的内心。

     当书买的多了,自然就知道哪些书籍是符合自身需求了,买到差书或是不符合自己品味书籍的概率就变小了。

      就拿当下很火的东野圭吾的书来说吧。豆瓣书单上《白夜行》和《解忧杂货店》《嫌疑人X的献身》是呼声很高的几本书,我也就随大流的买了两本, 《嫌疑人X的献身》看了之后,感觉不是很好,像是加长版的某一集柯南。虽然最后的谜底设计得很巧妙,但是一旦揭开以后,就好像没什么吸引人的了。相比之下《解忧杂货店》就非常合我口味了。同样剧情设计巧妙,五个故事藕断丝连。更加可贵的是人性剖析得很带劲。每一个人物都被钉死在自身的设定上,没有任何一个人物做出僭越的举动。用魔幻的命运来推动故事发展,而不是像那些美剧,总有一些圆不起来的坎,需要角色超常发挥。  五个故事一个个看过来,仿佛经历了好几段人生,每个故事都别有洞天。看完之后,又可以感觉到故事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就好像你在欣赏一幅画作的同时,余光又瞄到了同系列的另外四幅。本来这应该是一个牵强的写法,哦,什么都跟它相关,编的痕迹太明显了吧。不过东野圭吾高明的是,在设定之初,就引入了超自然力量,也就掩盖了这种牵强。这种藕断丝连的关系,反而让五个故事看起来像在欣赏五条屏风画。你入我画中来,我到你画里去。我这边抛个包袱,到你那边再捡起来。真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看了王跃文的《大清相国》和林微因的《你是人间四月天》,明白了自己对历史题材的书是比较感兴趣的。读了余华的《活着》和加布瑞埃拉·泽文的《岛上书店》,才知道外国文学对我来说远没有描写不同时代背景下时代车轮的转动和人物命运的变换更加有趣。对比了刘同的鸡汤和职场达人分享的干货,才觉得鸡血飙升过后更加剧了内心的焦灼和不安。

     有比较,才会有选择,才会明白自己想要什么。

     还会继续的买书和读书,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内心的虚荣,也不仅是为了诗和远方。只是想和更优秀的人对话,让之后的日子活的更坦然更明白。

     看书是条不归路,愿我能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相关文章

  • 读书那点事儿

    外头万绪,不知如何说起,缘起缘灭,不明是何道理! 也许是因为学区房的压力,也许是因为身边战友的野蛮成长,也许是因为...

  • 读书那点事儿

    那年姐姐读初二,我读五年级,家里就我们两姐妹,爸妈和其他人都在外地。 每到周末,我们就一起回家,有时候并不是那么喜...

  • 读书那点事儿

    最近迷上了英文原版的书籍,哈利波特,冰与火之歌,暮光之城,福尔摩斯等所有通俗小说都想入手一套。看了京东当当亚马逊之...

  • 读书那点事儿

    真的很无奈,特别想写些什么,却又写不出来,有一种憋屈叫做你不能够用词准确,文风犀利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

  • 读书那点事儿

    昨天读书营的话题是你是从什么时候与读书结下不解之缘的呢?谁对你读书影响至深?今天,聊一聊你与书的故事。 看到这个话...

  • 读书那点事儿

    《读书那点事儿》 就像油烟里耗了一天的厨子到家不愿再碰锅灶——我时常也是望着案头厚厚的书摞乍舌。看书写作这...

  • 读书那点事儿

    1. 今天找书的时候,偶然间翻到了一本散文集,很厚的一大本,大学的时候买的,但是好像买了就没翻过几页哈哈。 我喜欢...

  • 读书那点儿事儿

    娟儿倡议写读书那点儿事儿,题目太大了,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比较不好写,我缩减到学生阶段的念书。其实,学生阶段念书和...

  • 聊聊读书那点事儿

    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4.23,世界读书日。 今年你读了多少本书了?我完完全全读完的有16本书,其中传记就有5本。 ...

  • iOS自适应cell行高的那点破事儿

    iOS自适应cell行高的那点破事儿 iOS自适应cell行高的那点破事儿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那点事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mmjr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