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张猛导演的最新电影《阳台上》即将上映,吸引了很多观众,猫眼上有6万多人想看。很多人对这部电影的期待是因为担任出品人和主演的周冬雨。她在电影里饰演一个智商发育不足十岁的少女,很有挑战性。也有很多人是因为导演张猛和他那部把王千源送上影帝宝座的钢的琴。
电影《阳台上》《钢的琴》是张猛导演2011年的电影,因为其出色的叙事和独特的镜头语言广受好评。著名的影评人、北大教授戴锦华甚至专门用一节公开课来解析这部电影。
《钢的琴》剧照 惊喜发现,开心麻花御用演员“王老师”《钢的琴》背景是90年代的工人下岗潮。工人陈桂民在下岗之后,靠组乐队给红白喜事演出为生,经济拮据。他和妻子的婚姻濒临破裂,怎样留住女儿成了他面临的最大问题。为了满足孩子弹钢琴的愿望,取得孩子的抚养权,他用尽了各种方法。在经历了用纸盒做钢琴、去学校偷钢琴的失败之后,他把下岗的工友重新组织起来,为孩子打造了一架钢的琴。但在现实的压力面前,他最终还是放弃了女儿的抚养权。
蒙太奇镜头:陈桂林在雪中寂寥地弹奏肖邦整部电影全部使用胶片,使电影有了独特的质感。导演大量使用平移镜头,似乎在刻意疏远电影角色和观众的距离。整部电影拒绝一切煽情,不刻意追求观众的同情和怜悯,在轻巧甚至带点戏谑的叙事里充分展现生活气息。
在影片开始,陈桂民两口子像受访一样面对观众,两个人在对话的时候丝毫没有眼神交流。几个镜头很精巧地交代了背景,并且充分展现了两个人婚姻破裂之后的疏离。
两个人面对观众,毫无眼神交流,充分表现了他们的疏离 鱼被困在狭窄的鱼缸里,无法逃脱,而整个鱼缸像是一个栅栏,把人困在里边。之后,导演用一架钢琴把下岗工人重新组织起来,再次构成一个集体,为找不到方向的下岗工人找到了一个可以发泄的出口,实现了对过去的缅怀。
他们一块工作,一块吃饭,一块替人出头打架,似乎找回了当年意气风发的感觉。但现实终究是现实,正如当他们带着家伙事风风火火的找人打架的时候,却发现他们所面对的,只不过十几个乳臭未干的小孩。甚至留不下一点浪花。陈桂民用力喊出那句“你们都太现实了”,更像是沉醉在梦里不愿醒来的呓语。小人物不可能阻挡历史的潮流,琴造好了,萌也就该醒了。于是最后陈桂民送葬了父亲,放弃了孩子的抚养权,代表家的地标的大烟囱也轰然倒塌。一个时代过去了,陈桂民们不得不贫着嘴,笑骂着迎接下一个时代。
众人观看象征地标的“大烟囱”被爆破2
1999年,演员黄宏在春晚上用响亮的声音大声喊出“咱工人要替国家想,我不下岗谁下岗”的响亮口号,充满了正能量。东北是下岗潮爆发的“重灾区”,但似乎不是每个下岗工人都像打气的黄宏一样有觉悟。很多人在下岗之后一筹莫展,失去了用力生活的勇气和决心。
1999年小品《打气》电影里,当陈桂民为了买钢琴找工友借钱的时候第一个工友在家无所事事,他是个木工,但是“现在装修都找南方木匠,北方的只能做小工。”“他面子矮,拉不下脸来”,想干的体面的活没人找,有人找的活怕没有面子不肯去干。
第二个工友更加窘迫,跟人打麻将偷牌,被人追到烟囱上,死活不肯下来,还是陈桂民帮他出了20块钱才把他“救”了下来。下岗工人不能很快适应没有铁饭碗的生活,陷入了生活的迷局里。
工友打麻将偷牌,被人追到烟囱上也有头脑灵活的人迅速转身,很快适应。就像季哥,他抓住了商机,靠淘换废旧工厂的铁块挣钱。他情商很高,当工人因为一块铁打的不可开交的时候,他一出面,三言两语就解决了问题。这样的人恐怕永远都不会被时代淘汰。
但电影表现的东北下岗工人绝不希望被怜悯和同情。东北人的言语里自带一种幽默,说起话来睿智而贫嘴,给人热情积极的感受,不像大部分南方人那样细致认真。这是两种不同的生活哲学,不需要任何讨论。
众人在KTV唱歌当东北的代名词成了抖音快手直播喊麦,当唱衰东北和振兴东北的口号交织响起,新时代的东北人,是否面临着一样的困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