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微博上看到了这样一句:人心才是最难测的东西。不能用一个人的文化程度来期待一个人的本性。
历史上有这样一位皇帝,最喜欢读书的皇帝,写下著作最多的皇帝,知识面最广泛的皇帝。他是最了不起的诗人,是学者,是画家,是书法家,是音乐家,他的围棋水平,搁现在至少是九段高手,他写过棋谱,他是姓氏研究专家,他是玄学宗师,他写过传世兵书,他对马的研究,据说已经超越了伯乐。他是收藏家,收藏了超过14万册的古书。
当然,他也是国学大师,对《老子》和《易经》研究之深,在他统治的疆域内,找不到能够与之对话的人。
此外,他还很亲民,甚至折节与贫寒士人结交。
他是南北朝时的梁元帝萧绎,几乎是个完美的皇帝。
可是史学家权当这个人不存在。从不提起他,也不研究他,这是为什么呢?
公元554年,他在大殿上给群臣讲《老子》,正讲着,一个小太监悄无声息走来,俯在他耳边低语了几句。
啥子?梁元帝丢开书本,“腾”的一声蹦了起来:你说啥?西魏军队已经包围了国都?
自家的军队已被歼灭。陛下,大臣们道:眼下要想守住城池,唯有立即释放狱中囚犯,让囚犯登城作战,除此之外没第二个办法了。
囚犯?梁元帝听了,慢慢点头:传朕旨意,命人拿了带刺的大木棍,去监狱里,把所有的犯人,统统打死!
不管大罪小罪,不管冤枉清白,一概大棍打死,一个也不要留下。
梁元帝的嘶喊,骇呆了满朝的文武。
陛下,你读了这么多的书,为何心中还充满仇恨?
敌兵临城,梁元帝不说抗敌,却下令屠杀狱中犯人。
西魏大军就在此时破城,听到宫门外冲天的喊杀声,梁元帝放起一把火,把自己的14万册古书,统统付之一炬。
然后他拔出剑来,狂砍廊柱,一边砍一边喊:骗人,骗子,这些书都是大骗子,把朕骗惨了……
当事人中了知识的诅咒。
单纯的知识灌输,似乎无改于一些人的品质,甚至无助于提升他们的智能,一旦遭受挫折,他们就会干出令人惊悚的事来。
人对自己存在着认知偏差,通常人更容易看到自己的优点并把自己的优点无限扩大化,读书更多的人更容易陷入知识诅咒,此时要想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必须尝试着与不同阶层不同性格的人交流,想要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必须要接触社会。
教育的追求是把人从个人中心化向社会化的转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