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想法散文
蔡琰和她的《悲愤诗》

蔡琰和她的《悲愤诗》

作者: 德德安 | 来源:发表于2021-06-09 22:09 被阅读0次

蔡琰,字文姬,汉末著名女诗人。河南人,博学多才,通音律。父亲蔡邕,东汉文学家,书法家,朝庭高官。蔡文姬出身书香门第,长得漂亮。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非常聪明,多才多艺,精通诗、文、音乐。可命运对她不公平,受苦受难坎坷一身。

幼年时期因父亲受诬陷定成了罪犯,全家充军流浪在外,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十六岁时结婚嫁人了,本来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可丈夫卫仲道却死了。留下她孤苦伶仃,又没有一男半女,只好回娘家居住。

汉末年代,军阀混战,天下大乱,老百姓流离失所,到处逃难。战争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给妇女带来无限痛苦。蔡文姬也夹在逃难的人群中过着奔波流亡的生活。在逃难途中被匈奴军队所掳,带到匈奴居住十二年,羁身异域又与南匈奴左贤王成婚,生了一双儿女。尽管左贤王对她很好,生活也不错,可是蔡文姬经常想念故国和亲人。

曹操打败了袁绍,平定了中原。国力强盛起来了,与匈奴建立了友好关系。曹操与蔡邕有交情,是好朋友,并用金璧将他女儿蔡文姬从匈奴赎回。蔡文姬骨肉分离,苦不堪言。回国后再嫁董祀,代表作有《悲愤诗》。

《悲愤诗》是一首优秀叙事诗之一。蔡文姬用沉痛的心情,真实记叙了军阀混战给她造成的不幸和痛苦。董卓的乱兵俘虏老百姓,残忍淫威百姓,男的砍头,女的带走。”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另人怵目惊心颤慄恐怖的情景。描写了自己滞留在匈奴地区的漫长日子里,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故国和亲人的痛苦心情。描写了她要回国回中原时,与一双儿女难舍难分,撕心裂肺,一幅母子分离的悲惨画面,让人流泪。加深了人民对乱世妇女的内心痛苦的理解与同情。描绘了诗人回乡的所见所闻,战争后故乡一派荒凉景象,令人酸鼻。她常常痛苦难受,乱世流离成鄙贱。残酷的封建礼教封建思想,使她的内心怀着无限的伤痛。她想到她以后只能“怀忧终年岁”了。

《悲愤诗》虽然抒发的是作者个人的悲愤,描写的是诗人的个人经历。但它典型地概括了封建乱世的悲惨生活,反映了军阀混战给人民给妇女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和极大的认识作用。联想起我最看的贾平凹的小说《极花》,主人公胡蝶,从农村到城市,从拐买到岀逃,从解救回城。找工作无门,被亲弟弟瞧不起,思念她的儿子和丈夫。不得不又含着泪回到被拐卖的乡村。理解了胡蝶的痛苦不幸和内心煎熬,妇女的地位有待提高。


相关文章

  • 蔡琰和她的《悲愤诗》

    蔡琰,字文姬,汉末著名女诗人。河南人,博学多才,通音律。父亲蔡邕,东汉文学家,书法家,朝庭高官。蔡文姬出身书香门第...

  • 悲愤诗

    《悲愤诗》是第一部由文人所作的长篇五言叙事诗,作者是蔡琰,也就是蔡文姬。 蔡文姬博学有才辩,又长于音律,是东汉著名...

  • 再见,该以怎样的方式

    “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 这是蔡琰笔下的《悲愤诗》,对一位母亲的描述。 今早,读罢此诗,心绪小小波动。 诗中,...

  • 读《琴史》// 蔡琰

    卷三 蔡琰(意译) 蔡琰,字文姬,伯喈之女, 精妙于音律。 蔡邕夜鼓琴,一弦断。 蔡琰说:“是第二弦断了。” 蔡邕...

  • 咏蔡琰

    流落匈奴起怨伤,只因董卓乱天常。 五言一首诉悲愤,声入胡笳归意长。 1998.12(498)

  • 才女蔡琰

    什么是好文章,好文章应该有很强的代入感,让人沉浸文字里不能自拔,甚至是非要写一写文字不可。 今日读了叶嘉莹先生的作...

  • 蔡琰胡笳

    人生三幸事:弹琴,练字,写文章。 ------...

  • 想念一周一次“百无聊赖”的教师例会了

    想念一周一次“百无聊赖”的教师例会了 汉·蔡琰在《悲愤》中写道:为复强视息,虽生何聊赖。于是有了百无聊赖这个词语,...

  • 悲愤诗

    蔡文姬的角色很多,在诗中,她既是一位承受乱离怆痛的普通女性,又是一位忠实记录颠簸流离生涯的诗人,既为汉女,又为贼兵...

  • 诗说:悲愤诗

    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 志欲图篡弑,先害诸贤良。 逼迫迁旧邦,拥主以自强。 海内兴义师,欲共讨不祥。 卓众来东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蔡琰和她的《悲愤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msye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