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八月最忙,忙做新生的入学培训,忙做幼小衔接。
认识很多朋友,自己孩子一年级的,朋友的孩子快上一年级的,亲戚的孩子快上一年级的,一到八月就开始盲头苍蝇到处乱闯。很多家长可能从社会上的一些途径了解到学习拼音比较难,于是各种焦急,报班,看到拼音就撞上去,有的撞对了,有的却撞到头破血流。
我自己做教育这么多年,孩子也经历过一年级,看所谓的育儿专家各种科普也不少,我个人觉得,幼小衔接班可以上,但是对比起对拼音的学习欲望,我们应当把眼光放在培养行为习惯上。而对于行为习惯,又不能仅仅只依靠幼小衔接班,更多的应该从家庭中开始贯彻培养。
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经验,仅供参考。
1.拼音不是幼小衔接可以学得会的。拼音不单单是拼读,还有很多的规则,毕竟拼音是学习一门语言的基础,所以我不能说拼音不重要。但是大家不能忘记,拼音最终的目标是用来识字,所以我们可以反其道而行。如果你的孩子识字量足够大,是可以反过来辅助拼音的,比如一些幼儿故事常常配有一些拼音绘本,如果我们平时能固定给孩子听一本故事,然后再让孩子看这本故事的拼音绘本,他会有亲切感之余,也能熟悉拼音和生字,一举两得。
2.亲子共读比认识拼音更加重要。很多人知道要培养孩子自主阅读,但是自主阅读这个是要靠氛围的。如果你的家里两个大人平时都是手机不离手,书本没几本,如何能培养让孩子自主阅读呢?所以我们要言传身教,要么自己先读起来,要么跟孩子一起进行亲子阅读。在我看来,一年级的话,后者更加重要。因为一年级要开始接触正规的学习,系统的学习,认字识字语言系统的开发都重要,这时候如果能在亲子共读中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比单纯的学习更加事半功倍,孩子也更能进入状态。
3.数学和语文真的不一样。很多人知道要学习拼音,觉得数学容易,不在乎是那几个数字和加减乘除,谁知道现在的数学是课内简单,课外难。大家都知道现在正在“减负”吧,提倡作业不带回家,不带回家不代表没作业的。作业是要教师在课上带着孩子完成。这就无形中把原来40分钟了课程时间压缩了。这会有什么影响呢?教师讲的简单了。但是数学的题目是千变万化的,语文尚且可以“吃老本”,数学是思维转不过来就是转不过来,那是致命的。那数学要怎么训练呢?我以后再说,这可以单独开个专题了。但能肯定的是,数学不容忽视。
4.适当放下鸡娃的焦虑。现在教育行业其实很卷,比以前千万人过独木桥考大学更卷,因为现在国家卡的是中学,让大家往更缺人的职业中学去。可是学校的师资跟不上,家长的意识跟不上,教培机构还一刀切了,家长知道孩子问题却没有门路,只能胡子眉毛一把抓,哪里都抓不到。我的意见是,尽力培养习惯,培养一个三观正,有人格魅力的孩子。大家都是过来人,我们都深深地知道,成绩只是人生很小很小的一部分,既然如此,万一孩子的结果不如意,我们也不能把他,把自己逼得太急对不对?人生还是得继续的。
这就是我个人的一点看法,仅供参考,最后决定权在你,要不要做,还是自己说了算,不是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