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亲子教育亲子教育婚姻育儿
小学老师说,数学思维得从幼儿园开始培养,不然上学会很吃力

小学老师说,数学思维得从幼儿园开始培养,不然上学会很吃力

作者: 妈妈没时间 | 来源:发表于2019-04-07 13:40 被阅读24次

小样妈有个表妹在小学教数学。最近一起吃饭时,我们聊到孩子学数学的问题,表妹感慨道,

“班里有几个孩子数学基础差,很简单的问题就是转不过弯来。感觉孩子的数学思维还是得从小培养,不然越往后,学得越吃力。”

小样妈很赞同表妹的这个观点。应该说不只是数学,学任何东西,基础都是很重要的。

这一点可以从脑科学的角度得到证明。孩子在小的时候,大脑会飞速发展,神经元彼此联结,构成了很多传输信息的通路,就像马路一样。

孩子越常做一件事,神经元之间的通路就越畅通,事情做起来就越容易。反之,如果孩子从来不做某类事情,这些神经元之间就荒草丛生,很难高效地传输信息。

我们常说“熟能生巧”,越练习越简单,就是这个意思。

孩子上小学前,如果能通过游戏、操作,掌握一些数学概念,在神经元之间构建通路,等他将来上了小学,正式学习数学知识时,就会比其他孩子学得快,学得好。

所以今天,我们就来给孩子引入数学里的一个重要概念:比较。

在教育部颁发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就有涉及比较的概念。《指南》中指出,

3-4岁的儿童应能感知和区分物体的大小、多少、高矮、长短等量方面的特点,并用相应的词表示。

4-5岁的儿童应能感知和区分物体的粗细、厚薄、轻重等量方面的特点,并能用相应的词语描述。

下面,小样妈就给大家介绍3类比较游戏。爸爸妈妈平时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玩一玩,比一比。

特别是第3类比较游戏,还涉及到图像推理层面的内容,可以算是培养孩子思维能力的加分题了,一起来了解下吧。

游戏1: 比大小、长短

在孩子2、3岁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引入大和小的概念。

一开始,找两个颜色、形状一致,只有大小不同的物品。比如同色的小积木和大积木、同款的小纽扣和大纽扣、同一种类的小叶子和大叶子

两个物品只有尺寸这一个维度的区别,能让孩子更清晰地区分大和小的不同。

假设现在有一大一小两块积木,我们先指着大的那块对孩子说,“这是大积木”,然后再指着小的那块对孩子说,“这是小积木”。

重复几次后,可以问孩子,“这是大积木还是小积木?你能把大积木拿给妈妈吗?”

通过反复的练习,我们可以把木块从2块增加到3块、5块,请孩子挑出最小和最大的。

随着孩子慢慢熟练,我们还可以把大小不同的材料混合,请孩子分类或者排序。

比如,我们可以准备不同尺寸的纽扣和3个容器,请孩子按照大、中、小来给纽扣分类。

还可以给孩子读《金发姑娘与三只熊》的绘本。故事里,小熊一家的很多东西都是按照大、中、小的尺寸来分类的。

熊爸爸用大碗吃饭,坐大椅子,睡最大的床;熊妈妈用中碗吃饭,坐中椅子,睡不大不小的床;熊宝宝用小碗吃饭,坐小椅子,睡最小的床。

我们可以在游戏中代入《三只熊》的故事情节。例如,找3本尺寸不同的书,告诉孩子,

“这三本书是小熊一家的,金发姑娘把书打乱了。你能帮它们找到熊爸爸、熊妈妈和熊宝宝的书吗?”

类似的,不同尺寸的玩具车、钥匙、积木、树叶、碗、勺子,都可以请孩子来分分类,排排序。

除了大小,我们还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教孩子分辨长短。

准备长短不一的吸管,告诉孩子什么是长,什么是短,然后请他按照从短到长的顺序,给吸管排排队。

类似的,小树枝、鞋带、搭好的乐高积木、勺子、笔,也都可以玩比长短、排顺序的游戏。

游戏2: 比重量、粗细

孩子到了4岁左右,就可以学习更高阶的比较概念了,如重量和粗细。

比重量的时候,我们可以先挑一些轻重差别比较大的物品,比如乐高积木和手机。让孩子用手掂一掂,感受一下重量的差别。

我们还可以用玩具秤或衣架,让孩子从视觉上比较物品的轻重。通过反复的实验,孩子会发现哪边的物品重,秤就往哪边倒。

比较粗细的时候,我们可以先找来筷子、擀面杖,或者用硬一点的卡纸卷成不同粗细的纸筒,让孩子用手握一握,用眼睛看一看,来感知粗细的差别。

其次,我们还可以准备一些棉绳,让孩子动手量一量,同样是用绳子绕一圈,是粗的物品用到的绳子长,还是细的物品用到的绳子长。

不管是苹果、西瓜,还是爸爸妈妈的腰围,都可以请孩子量一量。

这个过程中,孩子要自己动手做实验,把猜想变成确定的结论,还要把三维的粗细转换成直径这个一维的概念,对孩子思考能力和数学思维的培养,都是很有帮助的。

游戏3: 时间先后的比较

前面两个游戏,孩子进行了空间上的比较,最后我们再来挑战一下时间上的比较。

时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对孩子来说,让他理解日历、钟表上的时间比较困难,但早上、晚上、今天、明天,还有春夏秋冬这些具体的时间概念,孩子还是可以理解的。

对时间进行比较,说白了,就是判断什么先发生,什么后发生,给事件排个顺序。但因为这个过程还涉及到思维中的推理部分,所以不仅是数学概念的学习,更是一种思维能力的培养。

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最常见的练习方法就是提供一组图片,请孩子按发生的顺序排列次序,同时把它串连成一个故事讲出来。

过程中可以把“先、然后、其次、最后”这些表示顺序的词汇教给孩子。讲故事的过程,就把语言表达能力也一并锻炼到了。

比如上面这组图描述的是吃冰棍的过程。孩子排序的时候要先观察图片,从中找到线索,推理出发生了什么。

因为是吃冰棍的过程,所以冰棍一开始应该是完整的,之后越来越少,直到完全吃完,只剩下一根木棍。

推理出了这一点,孩子就会按4、1、3、2的顺序排列,而不是反过来,按照冰棍从少到多的顺序排列。

关于这个练习,小样妈给大家准备了15组排序图片,在“妈妈没时间”公众号回复“排序”关键词就能获取哦。

今天给大家介绍了大小、长短、重量、粗细,还有时间顺序的比较。其他量的比较,像高矮、厚薄、多少,妈妈们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陪孩子感知、比较和排序。

玩的过程中,以孩子的体验和思考为主。即使排错了,也不要急着纠正他。如果我们总是批评,弄得像考试一样紧张,孩子就没兴趣玩了。

用游戏和互动的方式,让孩子多多练习,自己发现问题、纠正错误,才是最有效、最持久的学习方式。

喜欢我的文章,别忘了转发支持我哦。

历史文章:

想让孩子过上自律、高效的人生,从小就要这么教

相关文章

  • 小学老师说,数学思维得从幼儿园开始培养,不然上学会很吃力

    小样妈有个表妹在小学教数学。最近一起吃饭时,我们聊到孩子学数学的问题,表妹感慨道, “班里有几个孩子数学基础差,很...

  • 谈数学思维

    培养思维。数学的学习讲究思维和方法,要培养自己的数学思维,擅于从题目中看出考点,从一个点上突破,循序渐进,最后解答...

  • 幼儿园数学教育思考

    幼儿园数学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数学教育也是幼儿思维品质的培养。思维品质是指思维活动中智力特征在个体身上的表...

  • 幼升小焦虑

    如果在幼儿园不学一点小学的知识拼音和数学完全不学,那到小学会很吃力的。 如果你自己的孩子不学,那其他的孩子在幼儿园...

  • 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试题,主要培养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小学数学主要培养孩子的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主要是培养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联系性和创造性,让孩子学会有...

  • 等待—等式基本性质习题反思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学习重在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数学教学是一门等待的艺术:学会等待,给学生探究的时间;善于等待...

  • 分数除法教学随笔

    数学是什么?数学课要教什么?顾明远先生说“教育的本质是培养思维,培养思维的最好场所是课堂”,那么,数学课更是承担着...

  • 2021-02-05

    今天看学会提问这本书,主旨在培养人的批判性思维,避免人云亦云,要培养批判性思维,就要从学会提问开始,书中对如何学会...

  • 数学的粗心

    小学阶段是培养对数字的敏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培养数学的思维最好时期。有些家长到了中学才开始关心孩子的学习,可惜有...

  • 思维的博弈

    解决问题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质上是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郑毓信教授说,数学不应被看成单纯的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小学老师说,数学思维得从幼儿园开始培养,不然上学会很吃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ncsi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