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已经是21号了,差10天左右就要上学了,你作业做了多少?现在还准备做,什么时候做?赶紧收拾好桌面,做作业去!”“还有呀,让你不要乱放东西,我说过N遍了,还是没记住,这是谁的东西,赶紧收拾走,要不待会我会扫光光,扫到垃圾桶里去!”我喘着气,声音提高八度,气急败坏地冲着躺在床上看书的儿子吼道。“怎又躺着看书,还要不要保护眼睛呀!”我刚要吼出这句,却发现这小子毫发未伤呀,依然我行我素,根本没听见似的,悠然看着书,我抖抖脚,直接大步走过去,把他从床上拉起......
这是我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场景。自从生了这个好动的娃,我变成了一个“爱唠叨”的妈妈,一个时常被气得很抓狂的妈妈,我真不敢相信,平常沉静寡言的我,有一天也学会了“狮子吼”,变成了一个我曾经讨厌的人。
我深深知道“吼叫”只会让孩子片刻安静,完全是治标不治本,甚至会成为一种“顽疾”,对自己没好处,还会影响孩子以后的行为、心理等等,可是时常“大吼大叫”还是不经意间一触而发,事后我又常常感到自责与愧疚。
我时常在思考这个问题:吼叫不好,但怎么才能控制得当,成为温和体贴又原则坚定的父母呢?
直到有幸读到《不吼不叫》这本书,我才渐渐放下自责,我学着作者所教的方法,学着追踪吼叫行为,理解吼叫原因,明白自己与孩子气质的区别,慢慢克制自己减少吼叫。
一、承认错误,接纳自己,勇于改进自己
听了书,我才知道原来不是我一个人在战斗,原来很多的家庭很多的父母也存在着吼叫的问题。
为人父母是一场旷日持久的修行。虽然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表现完美,但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人,都曾失去控制,对年幼的孩子吼过。只不过有人偶尔为之,有人成了习惯。
理解了这一点,让我深感安慰,我知道了现在要做的不是自责与内疚,而是放下羞愧,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接纳自己,错了就错了,现在更重要的是要调整好心态,准备改进自己。
二、找到自己吼叫的外部触发器,先平静自我,自我管理
每个人的吼叫都是有一个外部触发器引起的,不让吼叫这个炸弹会爆炸,那得切了“导火线”。我细细的想了一下,每次吼叫的起因,原来是我看见了一个自己不想看见的场面后,不断升级的想法和情绪让我忍不住吼叫。
就像那天下班,看见满地板都是纸屑和扔得的乱七八糟的玩具,我本来上了一天的班,心情挺烦,人也挺累,想想这孩子长这么大了,怎么一点都不懂事,说了n遍要收拾好自己的东西,还是记不住?我已经够累了,待会还要收拾这个“烂摊子",心里感到很委屈,心中一堵,脾气便变成了吼叫。
想到这件事,我不禁想起了“踢猫效应",我不禁感到脸红了,原来如此呀,原来真相是,我是因为自己的情绪在吼叫,我只是缺了一个情绪的发泄口,对着儿子吼叫,我是在欺负弱者啊!唉!真不应该!
了解到这一点,我开始记录我吼叫的一些事例,计录自己的反应,回应,后续情况,记下自己的相关气质和评估,更深的了解自己。
有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大吼前,常常自问,反思,跟孩子换位思考一下,假如别人对你这么吼叫,感受怎么样?学会感悟,我需要先处理自己的情绪问题,我自己情绪好了,才能更好地教育儿子。
三、以尊重为前提,学会沟通,和解
过去已经无法改变,或许大吼已成为一种习惯,对自己对孩子都造成了伤害,那么从现在开始,学着尊重孩子,学着用一些简单的、具体的语言去教育孩子,学着用鼓励的语言,表扬孩子,制定一些家庭规则,共同去遵守,彼此监督,共同进步。
四、以身作则,影响孩子
“无论你处于什么状态,无论你自己是否察觉,你的孩子始终在观察你”。
生活中,我们的一言一行都被孩子"监视”着,孩子出现的一些行为常常是我们大人的一面镜子,我们可以时常问问孩子,你们眼中的爸爸妈妈是怎样?可能他们描述出来的你,我们都会大吃一惊。
书中有个小故事,一个医生的女儿,画了一幅画:画中一个男人,一头乱发,两手叉腰,伸着两条大长腿,搭搭地走路。医生感到奇怪,问他画的是谁?女儿说画的是爸爸,这让医生大吃一惊,原来每天早晨自己就是这样的呀!
这一点我也深有体会,有一次,儿子也对我生气地大声说话,我责怪他怎么这样说话?他回我一句,“你平常对我也是这样说话的呀!”,我顿时语塞。平常自己没有太注重自己的言行,一切都被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慢慢他也学会了这样地处理事情。
这让我深深感到自己言行在生活中的责任有多大,如果我常常用大吼大叫的方法去教育孩子,就会引发一系列的后果: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差,以后会胆小、焦虑、青春期更容易叛逆。这是我们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所以我们得学会时时自省,注意自己言行,谨记要以身作则。这种影响力,将胜过所有的说教和大吼大叫。
五、制定计划,使用定时器,应用表格和日历等工具,完成计划任务
借助一切能用得上的方法,制定明确的学习计划,学会使用定时器,养成规划时间的习惯,应用表格或者日历,紧密跟进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不管你是在吼叫的路上,还是吼叫已成习惯,我们都要马上叫停!不管克服大吼大叫有多困难,我们都要记得,我们是大人,孩子是小孩儿,我们比他们更有自控力,我们要保持平静和清醒,以身作则,努力去营造一个更好的亲子关系,实现更有效的教育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