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想法哲思
修行体悟接近真理——《西藏生死书》读书笔记二

修行体悟接近真理——《西藏生死书》读书笔记二

作者: 意乐刘震 | 来源:发表于2021-01-27 23:56 被阅读0次

朋友提及这本书,了解到他每年会重读一遍,至今已近10遍,但仍不敢读书会分享或者写这本书的感受。因为背后隐藏太多内容了。用“初生牛犊不怕虎”来形容我可能比较贴切吧,其实我也只通过读书笔记做个思路梳理,并未有传授什么的想法,更不希望因为我的文字误导他人。

《西藏生死书》

《西藏生死书》就如索甲仁波切这位智者向我娓娓道来他的经历以及一生修行的心得感悟。当他了悟生死后,便生起慈悲心。看到众生皆苦,便希望帮助生者、亡者、濒临死亡者得到解脱,庆幸我能在今时今日得闻授记。一种恬静和温暖的感觉由心底升起,就如今天对于生、死、无常和空有了一番新的理解和收获,但其实一无所获。

只有懂得生命是多么脆弱的人,才知道生命有多可贵

索甲仁波切在这本书里一步步引导着大众从最常见的死亡入手,让我们看到修行人对于死亡的经历和解脱,一步步不断向我们揭示修行的本质,了解看清死亡本质的重大意义所在。

提到死亡,我们通常想到的就是生命的终结。但索甲仁波切耐心地给我们分析死亡其实一直都在,且时时刻刻发生着,因为一切都是无常的。所以说世界上唯一的不变就是变化本身。

这本书不能只是从概念角度理解,因为这样对于本书的收获帮助不大,它是一本需要身体力行证悟的书,因为索甲仁波切给我们推导的结果也只有我们在前行中才能真正体会到它的存在和感受到这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所在。

我们之所以难以觉察死亡,就是因为我们把自己活得太过复杂,所以我们便会忽视真实,或者说是逃避真实,而陷入到这虚无变化的表象中。解脱出来的第一步就是简单!只有我们把自己从繁杂的生活中解脱出来,我们才有可能跳出画面看画的看到自己存在着如戏剧的一生中,否则我们会深陷剧情里。乔布斯老爷子一生就是极简主义的追求者,因为极简,才让他在很多事项上做出与我们截然不同的选择与判断。

大道至简——告诉我们是简单才能看到真实,只是它不只可意会,不可言说

我常常自问:为什么一切都会变呢?只得到一个答案:那就是生命,一切都无常

但其实我们似乎一直在追求恒常,因为我们不是活在真实本身,而是活在自己的信念中。而我们却忽略了一个重要事实:信念和实相的关系很小,甚至毫不相干。实相来源于我们对自然界存在生命本身的观察和体验,而信念只是我们思想中的一个概念。当我们通过自己的理智把生命进行高度抽象和概括时,看似离真理越来越近,但其实这只是一种自我安慰的徒劳,可悲地发现它让我们离生命真相越走越远

我们之所以追求恒常,是因为我们认为恒常可以给我们提供安全,无常带给我们的是痛苦,这也源于我们的执着。但其实世界的本质真相是无常,这就需要我们学会放下。当我们死亡或接近死亡的时候才会发现我们是如何活在一个虚假的期待中,并且从未想过叫醒这个装睡的自己。

在一切足迹中,

大象的足迹最为尊贵;

在一切正念禅中,

念死最为尊贵

索甲仁波切似乎在告诉我们修行的重要一点就是去观想死亡并且真切的意识到死亡的存在,它不是生命的终点,无时不在。这样才能让我们看到变化的本身:生者必死,聚者必散,积者必竭,立者必倒,高者必堕。

如果我们把这个变化本身理解成一种否极泰来的规律那就有点老生常谈了,索甲仁波切带领我们思考体验这种变化背后的原因所在,而这种思考方式其实才是我们体悟死亡和无常的有效践行之法。

科学家告诉我们,整个宇宙只不过是变化、活动和过程而已——一种整体而流动的改变

每一个次原子的互动,都包含原来粒子的毁灭和新粒子的产生。次原子世界不断在生灭,质量变成能量,能量变成质量。稍纵即逝的形状突然出现,又突然消失了,创造了一种永无尽期、永远创新的实体

这段话听起来比较抽象,书中有个海水和波浪的举例比较形象,可以帮助我们更易理解。

从某一方面看,海浪似乎有明显独立的个体,有始有终,有生有死。而从另一方面看,海浪本身并不是真的存在,它只不过是水的行为而已。而这个海浪从海的整体角度看其实是“空”,它没有任何个体,只是“充满”着水。

曾经想过我们的一切存在也是生命的一个状态,但突然意识到这是一种概念的解读。真正要找到无常背后的存在,需要抛开思想的抽象概括,回归到具体的事物去,去思考这个事物背后是什么……当对任何事物都能如此观想和思考时,我们就会找到这些存在于万事万物背后的存在,而这时候发现的就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体悟!

一切皆“空”,是因为一切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就如当我们观想一棵树的时候,会想到一个明确的物体。但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树其实不是独立的存在。它可以化解成无数细微的关系网,延伸到整个宇宙。

比如落在树叶上的雨,摇动树的风,滋养树的土壤,四季和气候,乃至日月,都构成了树的一部分。似乎宇宙间一切都在成就这棵树,无论何时,这棵树都不能独立于其他事物,同时树的性质也都在细微变化中。

对于海浪的变化来说,大海的存在其实是不变的;那么对于这个看似一切无常的世界上,是否在其背后存在如海一般的不变的东西呢?索甲仁波切告诉我们当我们能够真正去修行证悟,体验到“空”的时候,我们便能升起慈悲心,真正认识到众生皆苦,从而便看到了背后恒常不变的东西——心性之真理。也是因为意识到这个不变,我们才会通过感悟无常的过程,走过寒冷、绝望、痛苦和恐惧,唤起我们的温暖的幽默感,这就是我们每个人都本身俱足的慈悲心。

最后让我们以《人生五章》这首诗作为今天的结束吧,虽然索甲仁波切是从看破迷障观想死亡的角度给我们分享这首诗的,但我觉得这首诗道出了我们做出改变的过程。

1,

我走在街上

人行道上有一个深洞

我掉了进去

我迷失了……我绝望了

这不是我的错

费了好大的劲才爬出来

2,

我走上同一条街

人行道上有一个深洞

我假装没看到

还是掉了进去

我不能相信我居然会掉在同样的地方

但这不是我的错

还是花了很长的时间才爬出来

3,

我走上同一条街

人行道上有一个深洞

我看到它在那儿

但还是掉了进去……

这是一种习气

我的眼睛张开着

我知道我在那儿

这是我的错

我立刻爬了出来

4,

我走上同一条街道

人行道上有一个深洞

我绕道而过

5,

我走上另一条街

当跌入深洞感觉迷茫、绝望的时候才会激发我们改变之心,也才让我们看到无常的苦与痛。而无常对我们每个人皆是如此,在平时的每一个当下观想死亡和无常,才能让我们更加接近真相。

想揭开世界的实相,就需要我们不断观想和觉察死亡与无常本身,在一呼一吸间、一言一行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修行体悟接近真理——《西藏生死书》读书笔记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nmzz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