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严歌苓,第一次有这样的感觉,每一个字句都需要花上一点时间,逐字逐句的去认真看进去。或许是自身理解力的问题,有些吃力。或者是因为太爱,被吸引,所以不舍得看的太快。也或许是看书的环境,所以没法静心。
还是五百个跳绳,因为隔了一周,所以有些吃力。每次运动的时候,深呼吸和大口吐气,就是快要坚持不住的时候,一直有个惰性的声音在叫嚣,好了好了,可以停下来了,呼吸新鲜的空气,扩充肺叶,饱满鲜活,顺畅。
每到此时,我那平白无故甚至是由来已久,或许是根植于心的聊无意义的固执,坚持?就会在嘴里念叨那句:“YES,I CAN!”非常有程式感,抑或是习惯,比结婚誓言要坚定,说服自己的那种,仿佛一遍一遍在心里默念,就成了一种强烈的心理暗示一样,真的可以让我多撑一会儿。
每次的PLANT也是,在一分二十九秒或者五十九秒数字缓慢的跳动中,是的,当你看着秒数的跳动,就觉得难以完成既定目标,最后那几秒永远来的是那么慢。而当你按下开始读秒键不再去看它,自以为的时间永远会比实际时间来的长。所以,会慢慢泄气吧。
在最后的关头,自己给自己设置的关头,在双腿剧烈的抖动中,YES,I CAN总是会出现在我的脑海,从而成为一种信号,标志,你快要坚持不住了或者你就要战胜自己了,那样的一种意志,只属于我自己。

你看,我本来想要描写一下我的早晨。一个寻常冬日,阳光看起来很暖,实际上西风猛灌,穿透你的大衣,羊毛衫,打底衫,内衣,直至恍如裸露的肌肤,裹紧外衣,沁骨的凉意之后是逐渐的回暖。二楼的走廊,办公室门前,大玻璃隔绝了寒气,同时也挡住了新鲜的空气。跳绳之后,我立于玻璃前,伸展双臂,面向阳光,闭眼,仍然是明晃晃的光。我想,此时的眼皮的轻微战栗是因为平时太习惯于黑暗,除了睡觉,太少闭眼了吧。
泡一杯咖啡,回到座位,打开手机,我喜欢的音乐静静流淌,欧美迷人的嗓音萦绕,有时候出现熟悉的单词想要去辨别整句歌词的意味,刹那便放弃。就这样挺好,也许我喜欢英文歌就是想要这种感觉,除非真的遇到一首,会让我打开歌词看看英文翻译,然后再去意会的歌。然后着迷一阵子,然后遗忘。

在藏书馆借了严歌苓的书,名字叫做《心理医生在吗》,大概是一段忘年恋吧。我总是容易陷入关于感情的书或者剧中,久久回不了神,好像电影演员一样,出不了戏。也许我的感知,非常强大,太容易共情。但是已经很久,我没有像现在这样,将近上班的时候沉迷于作者的文字而不可自拔。
同事断断续续地走入办公室,开始聊起刚刚过去的双十一,大牌化妆品,我的投入也逐渐被打断,使我一段话,看完一遍,还想要再从头看一遍,想要理解作者如此精炼的,纯粹的,细致的,飘忽的语言。淡绿色桌布下的三双脚,少女的眼光,也真是独到。这样的描写让我惊叹,所以尽管被打扰,也还是舍不得放下,还想再看上一行,一段,一页。
然后我想,这本书,我应该会想要读上第二遍吧。至此,我的崇拜,膜拜,我无法用言语描述的感受,待到全书读完,尘埃已定的时候,或者读完第二遍的时候,也许才能得以诉说一二。对了,我还截了屏,我喜欢留下一些打动我的东西,比如一段文字,一些共鸣,半边天的晚霞,一朵花,一片落叶,一只小虫……那些我称之为美的存在,我都会驻足,有时候假装旁若无人的欣赏,拍照,回去再欣赏。
有时候也很懊悔,怎么也拍不出她的美,那实时变化的,这一刻同上一刻全然不同的美。这样说来,突然有了一些哲学的意味。幡动还是心动,或者境由心生,存在即合理,力的反作用力,镜像,对立,纠缠,辨证,否极泰来。
自圆其说,我凌乱的思绪,留下的文字,是真正意识流的东西。很早以前比较流行的一种说法吧,其实就是胡言乱语,想到哪说到哪。没有规矩,没有定式,也许会让读的人摸不清头脑,也许会吸引,同样是胡思乱想的脑袋。在某一句话,某一个场景,某一个真实的瞬间,被某一个词撕扯牵引,达成某种程度的靠近,脱离了时间和空间,超越了年龄和性别。
这样大概是美好的吧,我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