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看到街上小摊上有人炸鸡架,就会想起小时候卖鸡架的我。
那时候我十三岁,刚刚小学毕业。源于平时吃饭不挑食,地瓜,玉米饼子,逮啥吃啥;韭菜,菠菜,土豆,没有一样不喜欢,源于这个原因,我个头足,身体也很棒。
最得意的是我母亲,好多体力活我都可以干。
十三岁的农村娃,已不把自己当个孩子,心里总盘算着干点“大事”。很羡慕那些走街串巷,吆喝着可以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衣兜的人,何况马上升初中,有一大笔学费要交,总得替父母做点什么。
和我同姓的一个哥哥,在我眼中是个“能人”,他走南闯北去了很多地方,听母亲说他经常外出买卖东西,赚了不少钱。趁他去我家串门的空档儿,我央求他带我出去看看。他也许看出了我的心思,于是和我计划去市里的冷库买鸡架子,然后走街串巷卖出去。我好奇,完全没考虑会有什么困难,简单准备了一下,就骑着自行车向三十多里地的市区出发了。
天刚蒙蒙亮,我们两个就骑上自行车出发了,三十多里地,而且是土路,也许是因为兴奋,竟然没怎么觉得累,用了接近两个小时,到达了目的地。
本来想看看城市到底是什么样子,可是哥哥却不让停下来,他说时间紧,还得回赶把货卖出去,时间会来不及的。
虽有遗憾,但毕竟不是来逛的,于是直奔冷库。我们各自进了货——一大袋冰冻的鸡架子,来不及对这个城市多看一眼,便急匆匆的往回赶。
我不知道自己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力气,推着自行车爬很陡很长的上坡路,而且不止一个,如果是现在,打死都不可能完成的事儿,在我十三岁那年完成了。
回家的第一件事儿,便是想办法把鸡架子卖出去,否则冰冻化开,很快就会变坏。第一次用称称东西,不会用,现跟着母亲学习,学习完毕,便找了一把螺丝刀,以便把冰冻着的鸡架子撬开,然后骑着自行车,向邻村出发了。
最难的还是叫卖声,我不知道怎么才能吆喝出来。吆喝声,需要嗓门洪亮,忽然觉得这是最困难的了。我小声练习了一下台词,红着脸,开始扯着嗓门吆喝了。第一声,声音打了很多弯,我都怀疑声音不是自己的,怯怯的,低低的,担心别人的指点,更怕遇到熟悉的人,像做贼一样。推着走了好久,也无人问津,心里着急,总不能一直这样走下去,一旦冰冻全部化开,大热天的肯定会变质。不管那么多了,得卖出去,我得赚学费上学,我得帮父母减轻负担。这么想着,心中便有了勇气,但我终于敢“大大咧咧”叫卖的时候,果真有了自己的顾客。
如何称重量也是一个困难,我甚至不会如何拿称,好心的村民便帮着我称一下,我心里很是感激。但也有一些朝我翻白眼的:“连称东西都不会,还卖呢。”我啥也说不出来,眼泪都掉出来了。
一旦开始,便没有回头路。必须尽快把东西卖出去,否则不但赚不到学费,还会亏掉。
无奈中,不再羞怯自己的声音,我扯开嗓门,大声吆喝了起来 。
因为不熟悉称重,总希望别人帮忙,高高低低也就由着别人,甚至,有些人称完以后,再抓些肉穗子放进塑料袋里,我也无计可施。
眼看冰冻开始融化,心里很着急。走了好几个村子,才卖掉一半,无奈回到自己村子,顾不上之前的害羞,一进村便开始叫卖。
自己村子里的都认识,很多人都很好奇,问这问那的,我也顾不上那么多,倒真成了一个卖东西的人。
眼看到了中午,火辣辣的太阳烤着我的身体,闷热极了。看了看我的鸡架,还有四五只,真想一下子卖掉,然后赶紧回家,可是,不管我怎么吆喝,就是没人搭理我,偶尔有几个人凑到跟前问问,然后闻闻,说是变味了,摇摇头便走,然后再回头问问便宜不。我也摇摇头,一分也不便宜,因为我想赚钱,想上学,想交学费,再便宜就赚不到多少钱,价钱已经很低了。我急得想哭,在街上胡乱走着。
不知什么时候,姐姐找到了我,帮着我把自行车推回了家,这时还剩下五个鸡架子。
母亲把五个鸡架子全部洗干净,剁成块,放到大锅里炒了炒,全家人一次吃了一个够。
那个味道,是我记忆里最好的味道。对了,可能你很想知道我赚钱了没有?除了赚了五个鸡架子,一分都没赚到。我的人生的第一桶金,便是五个鸡架子。
可母亲坚持说,我的闺女赚了,她把五个鸡架子折成了钱,跟村里的人炫耀,而且炫耀了整个夏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