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用户运营
摘自〔熊太行 关系攻略〕家长群的“潜规则”

摘自〔熊太行 关系攻略〕家长群的“潜规则”

作者: 挥霍尽头的青春 | 来源:发表于2018-12-23 10:14 被阅读0次

    “家长群”是一个容易让人引起误会的名字,不要被它蒙蔽。如果你觉得“家长群”是个让你和其他家长沟通的地方,那真是天大的误会。

    在讨论生存之道前,我们必须先明确一点:在孩子上学期间,你真正需要帮助他维护的、最重要的关系,是师生关系。

    班主任是领导家长群的核心力量,其他的人,再活泼撑死是个“群红”,你在同学、校友或者各种爱好群里向积极活泼的成员靠拢的规则,在家长群里都是失效的。

    还记得我们的《帮忙攻略》吗,我们强调过一点涉及三观的问题:

    我们是必死的凡人。

    我们的时间精力都有限。

    不要做无聊的事,不要理无聊的人。

    老师同样也受“凡人三原则”的控制,大多数的老师,最高目标就是:

    我不找你的麻烦,你也别找我的麻烦。

    我们在“如何应对校园欺凌”当中对这个话题谈得已经很深了,老师是会尽量回避冲突、息事宁人的人,要利用好这一点。

    明白了“凡人三原则”和“息事宁人最高目标”之后,我们该怎么做就已经很清楚了。

    我们要尽量让老师从自己有限的精力中多分出那么一部分,留给我们的孩子。

    懂得这一点的家长,就能避开绝大多数的坑和雷。

    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微信群

    幼儿园和小学老师通常都会频繁使用家长群:下发通知,布置作业,还有发照片。

    尤其是幼儿园阶段,孩子非常小,之前从未长时间离开家,老师会经常在群里发照片,最好每一个细节都能传递给家长:放心吧,你的孩子在我们这里得到了很好的照顾。

    幼儿园不是义务教育阶段,幼儿园的服务气质,比小学要浓厚得多,一些家长,尤其是在私立幼儿园的家长很容易习惯于老师对自己汇报的这种错觉。

    公立小学的老师,薪水是由她的单位支付的,老师本人和家长不是甲乙方的关系。

    换句话说,“叫你们经理来”这种嘴脸,千万不要在公立学校里拿出来,不然的话,你会受到刻薄的嘲笑。

    一般来说低年级老师仍然会跟家长进行更细致的沟通交流,不过这种沟通一般也就延续到小学三四年级。

    一来是孩子们发育得很快,已经可以讲道理和理解复杂的事情了;

    二来同学们已经适应了集体;

    三是升学压力增大(在很多城市五六年级小学生就要面临着严重的升学压力),老师会开始追求效率。如果在这个时候突然换成一个总带高年级的新老师,家长可能会非常不适应。

    有些家长在孩子上初中时还能遇到一种“妈妈”型的班主任,他们会把孩子身上的任何细节都向家长交代清楚,但最好不要幻想这种管理方式能延续到高中。

    现在的孩子一般15岁左右上高中。这个年纪在法律上已经可以承担有限的刑事责任了。

    一个高中老师会对孩子的独立性抱有更大的期待,事实上有的老师只找教高中的工作,就是因为不愿意和吵闹的小孩子打交道,这些老师希望把精力用在出高考成绩上,他们充满建功立业的野心,你用孩子脆弱的小心灵去打扰他们,他们不一定会感到开心。

    到了大学就更明显了,班主任或者辅导员都不会拉一个家长群自取尴尬,大家都是成年人。

    我们可以总结出家长群第一规律:

    微信群主要是一个发通知的地方,年级越高,这个趋势就越明显。

    换句话说,孩子在成长,老师在变化,家长也要跟着适应。不要用小学老师的表现来对比你孩子的初中班主任,你会被当场羞辱,而且——根本没有人会帮你。

    谨慎从众刷屏

    前两天我看到一个微信聊天记录截图,在刚刚成立的家长群里,大家都在拼命刷屏欢迎新班主任。

    大部分人复制粘贴刷屏的心理活动是:大家都在发,我不发我就落后了。

    但这么做基本没什么用。

    新生入学是班主任最忙、压力最大的时候,有无数杂事等着他去办,没有班主任会在这个时候盯着群,看看是谁给自己发送了欢迎问候。

    想想看,在他最忙的时候,手机在不停地提示振动,每条都是家长们在欢迎招呼,那会是一个让人非常焦躁的情境。(要知道班主任不能屏蔽群消息)

    老师在家长群里下发通知,交代事情也是类似的情形。如果不是要求“收到请回复”“请接力报名”的重大事项,在后面刷屏“收到”也是没有必要的。

    要知道,天底下所有的老师在家长群发完通知之后,都会默认群里所有的成员看到并记住了,哪怕你万年潜水也一样。

    看到通知后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应该是收藏并转发给自己的孩子。如果交代的事情没有办到,你们在老师心中会马上被扣掉一个不小的分数,而如果碰巧老师之前还看见你在群里跟着刷屏“收到”,那分数可能就得乘以2了。

    一个有经验的老师往往会在家长群成立后的第一时间声明自己的管理风格,牢牢记住这些话,跟着老师的套路起舞,而不是被别的家长牵着鼻子走。

    所有的不同意见都要私下沟通

    对学校的政策、规则、要求等有任何的质疑或不认同的地方,都要和老师私下沟通。

    我们在《如何与你的领导发生冲突》中曾经提到过“内容私密”的重要性和旁观者的破坏力,这一条在家长群中仍然适用。

    家长群像一个广场,公开质疑会被看做挑衅。

    班主任作为群主会觉得被冒犯,同时,如果这个群里还有其他科目的老师(他们往往是其他班的班主任),班主任还会考虑其他老师的看法,换句话说,想说一句软话,也要考虑同事的眼睛。

    最重要的是,如果第一次不解决掉挑衅,以后的挑衅还会源源不断。

    记得吗,老师最重要的任务是息事宁人,同时节约自己的时间。

    一些最友善的老师会找家长私下沟通,善于操纵人心的老师会选择说一句软中带硬的话,等着别的家长一拥而上替自己出头,合作性最不好的老师会和家长争吵,无论哪种结局,都是家长吃亏。

    有的人甚至还觉得:“我要是在群里振臂一呼,指出这些问题,大家就会纷纷出来发声,我们人多力量大,一起向学校老师施压,这个事儿不是更好解决吗?”

    你这叫造反。

    我们经常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有政治,但是你要分清楚政治是跟谁搞的,纪晓岚跟和珅斗,他不会去挑战乾隆。老师就是家长们的皇帝,千万不要会错了意思。

    更不要幻想会有很多人站出来支持你,那些懂关系的强大家长可能早早已经和班主任沟通过,知道了学校政策背后的考量和原因。

    他们更有可能一边在群里看你的热闹,一边对自己孩子说:“你们班那个XX平时学习好吗?我看他家长不怎么样,你平时少跟他一块玩儿吧。”

    公立学校在很多事情上的自主权是非常有限的,那些家长们不理解、不认同的规章制度可能是为了保护孩子。此外,安全事故和恶性事件会一票否决掉学校的KPI,学校因为这些原因会增加一些家长们觉得麻烦、不可理解的规定,因为学校要保护的是所有学生。

    抱着学习的态度请教一下老师,你就会明白很多事情,暴躁地跳出来叫板,你家孩子可能就会很惨。

    所以,如果你的配偶是一个妄自尊大,或者是因为甲状腺或者血糖等身体原因没法控制情绪的人,就不要让他在家长群里做联系人,让更健康和可控的一方来参加会更好。

    无论如何,从你的孩子踏入校门的一刻起,他就要开始遵守学校的规则,你们的家庭规则已经失效。

    如果你留过学,千万不要对老师说,美国怎么样教育孩子,英国怎么样教育孩子,大家会一拥而上羞辱你。

    要知道大多数的中小学老师都不是留学回来的。你也许更懂教育,但老师比你更明白国情。

    不要主动建群

    自己不要发起家长群。

    一般新生入学的时候,每个班可能都会有几个家长之前已经认识,大家一拍即合,建了一个群,慢慢地把其他家长和老师都拉进来。

    如果老师接受了这个群,赶紧把群主转给老师,对于老师来说,你们都是陌生人,而你先占据了主导权,把这些陌生人聚集到一起。

    如果你占据着群主的位子,又每天展示你的活力,别的家长就会默认你去承担一些组织工作,而老师可能会觉得你是一个没什么正事的人。

    可能你工作压力已经很大了,还在苦笑着帮老师和家长们做很多事,然而大家并不领情。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的当务之急是接触和了解孩子的新班主任,把时间花在这上面会是更好的选择。

    敲黑板:

    尤其,千万,务必不要建那种包含一个年级、甚至一个学校各班家长的几百人大群,特别是没有老师的纯家长群。

    你只是一个普通学生家长,根本驾驭不了这样的力量。

    这种群往往会成为各种小道消息流传的重灾区,要知道,群内的信息一旦涉及违法内容,群主是要负连带责任的,如果酿成了群体事件,管理员可能会被拘留甚至负刑事责任。

    学校领导和所有老师都会第一时间知道这个群的存在,并且安插自己的眼线进去。

    你会成为学校舆情监控的重点盯防对象。

    这才刚刚开学,你孩子的班主任会看着他,心里想,这是XX,就是他的家长建了那个在校长那里挂上号的麻烦群。

    他们都会忌惮你。

    这对你的孩子没有半点好处。

    从家长群到一对一

    还记得那篇《如何让孩子远离欺凌》吗?家长和老师的关系是靠私下的单独沟通建立起来的。所以问题来了:新生开学,你和孩子班主任现在被拉进同一个群,你们现在是什么关系?

    如果只考察亲密值的话,这仍然属于陌生人关系。

    记住这一点,才好去筹划你和老师的第一次一对一沟通:加微信。

    没错,加老师微信这件事,是要做准备的。很多家长会忽略这一点,开学了,建群了,发出好友申请:您好,我是X班XXX的爸爸。老师点了通过,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礼貌的家长会在通过后发一条消息:X老师好,我是XXX的爸爸,以后得麻烦您费心了。

    好一点,但是还不够,老师仍然记不住你的孩子。

    你们还是陌生人,但你希望尽快和老师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那么“说事儿”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1.最好的时机是家长群里人比较多了,老师第一次发通知的时候。他在看手机,发送好友申请之后能及时通过,接下来很可能也有和你聊几句的时间。

    2.加之前,先在群里询问一下通知的细节,只要老师回复,公开交流就可以打住了。

    他已经认得你的头像,知道你是班里的家长,接下来发送申请,表明身份即可。

    3.老师通过了你的好友请求,除了问候,要记得做一件更重要的事情:介绍自己的孩子。

    这里的介绍不是泛泛的夸奖,而是精确的描述。升学考试的分数老师已经知道了,你要强调的是孩子有没有艺术或体育特长,分别达到什么水平,曾获过的各类奖项,以及需要告知老师的疾病、过敏史和其他特殊情况。

    前三个说的是老师工作的加分项,让他知道如果有这些机会可以优先考虑你的孩子,后三个是扣分项,提前和老师沟通好,能让他避开很多麻烦。

    能在第一时间把这些情况告知老师的家长,会被看作是一个体贴的、可以沟通的人。

    记得不要避讳孩子的疾病,如果孩子会因为不明过敏源导致休克,你不告诉老师,孩子也会陷入危险之中。

    其实大部分老师对家长的要求只有三句话:

    我说的话一定要记得;

    孩子有什么问题一定要先跟我沟通;

    一定别给我制造麻烦。

    做到这些,比送什么礼物效果都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摘自〔熊太行 关系攻略〕家长群的“潜规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nvg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