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汉字的演变

作者: 离离风翼 | 来源:发表于2023-09-24 06:01 被阅读0次

    如果有人问,我国最早的文字是什么?很多人一定会说:“甲骨文”呐!

    那甲骨文之前有没有文字呢?不好说,也许有文字。但是因为那些文字被写在了爱腐蚀、易消失的物体上,所以后人没有发现也说不定。

    据专家考证,甲骨文出现在殷商时期,上面记录的绝大多数都是占卜用的卜辞。

    甲骨文

    我们从图片上能看得出,甲骨文上面的文字,是用类似于刀的利器刻上去的。

    按照人们持刀刻字时的用力方向,上下用力较为顺手。你看这些文字。大多细细长长的。

    在殷商和周朝时期,出现了青铜器。工匠们把文字铸造在上面,称为“金文”,一般作为礼器和乐器。

    不过,青铜器实在太重了,而且当时工艺没有那么发达,造价也非常高。

    别说个人,就是国家想记录个大事小情,要是都刻在青铜器上,也实在不现实,聪明的古人便发明了竹简(包括竹和木两种)。

    第一,竹子漫山遍野都是,容易获得,造价低廉,书写也容易。

    更何况它比青铜器更容易搬运,携带和贮藏。总不能为了读个书,家里摆一排大鼎吧。

    人们经过反复实验,发现把竹简做成一到两指宽,用绳子串起来,打开和收起都很方便。

    孔子读《易经》,“韦编三绝”,把穿竹简的牛皮绳都折断了三次。

    实际上竹简除了用牛皮绳穿,也有用棉线、麻线和丝线穿成的。

    在长度上,一般平常写书信的竹简大约一尺长,抄写书籍的大约是两尺长,等到皇帝下诏书国家发律令,那就要大气威严一些:三尺!也就是“三尺律令”。

    想象一下官员们端着一米来长的诏书,打开来,声音洪亮的在那宣读,那气势……

    不过从发掘的文物看,这个尺寸并不绝对。

    汉代竹简

    在竹简上写字用的,就是毛笔了。

    至于什么时候出现的毛笔,已经不可考,反正很久很久以前。

    有人说毛笔是秦朝大将蒙恬发明的。其实那只是传说,在那之前早就已经有毛笔出现了。

    为了能在竹简上写上更多的内容,古人除了用词上精简精简再精简以外,还特意把字写得扁一些。

    至于说书体,甲骨文、金文上的字被统称为叫“大篆”。

    等到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的大篆的写法都各不相同,于是伟大的秦始皇出现了。

    他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并下令让当时的丞相李斯创立了一个统一的字体“小篆”。

    我们看这时的小篆已经大小统一,端庄肃穆,有一种高雅的气质。

    秦国石鼓文拓片

    但是秦朝实在太短了,随着秦始皇的驾崩,李斯被赵高干掉,秦国迅速解体,小篆也就不再被认定为官方字体。

    不过历朝历代,印章、兵符、官印等在正式场合用的物体上,使用的一直都是小篆。

    因为它的美、它的庄严、它的高雅,是其他的字体不能替代的。

    再说回秦朝,那些负责抄写经书的工作人员们很快就发现,篆体在大量书写时速度很慢。

    为了提高写作的速度,他们把那些曲折的线拉直,直接写成横或者竖,书写的速度跟着大大提高了。

    至于史书上记载,隶书是由秦朝的程邈发明的,我更倾向于相信,这是众多普通的书写人员共同创造的结果。

    后来,隶书在汉代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中最有名的书法家,当首推蔡邕了,他就是才女蔡文姬的父亲。

    蔡邕·熹平石碑残片

    同时,纸张也开始改进了工艺,在社会上流传下来,当然那时的纸还是很昂贵的,不像现在这么廉价。

    随着汉王朝的建立,一种更自由洒脱的字体出现了:草书。

    如果说篆体是在爬行,隶书是在站立,那草书就是在舞蹈了。

    西汉末年,“章草”出现。著名的章草书法家有杜度、崔瑗。

    为啥叫“章草”?不知道!众说纷纭。反正它是由隶书演变而来的,字体既端正又流畅。

    崔瑗·贤女帖拓本

    接着,一种更新的草书出现了,被称作“今草”,其首创者为东汉末年的张芝。

    其实,张芝十分擅长章草,并在不断地书写中,慢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张芝·冠军帖

    从这张《冠军帖》中,我们看到张芝的书写更加自由奔放了。

    等到了魏晋六朝,没有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各种艺术争奇斗艳,各自怒放。

    这时,楷书出现了,钟繇则是这一书体的创始人物。

    钟繇·宣示表

    这时,隶书的蚕头燕尾的特点已经看不到了。

    同时,从汉代就开始萌芽的行书在这个阶段也成熟起来了。在这方面,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二人,站在排头,无人超越。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此后,“篆隶草行楷”五大书体中,楷书的地位越来越高,慢慢成为书体界的老大。

    唐朝时出现了唐楷,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被称作“天下第一楷书”。

    九成宫醴泉铭拓片

    《九成宫醴泉铭》的字刚健沉稳,劲力十足。

    其余,还有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都是影响至今的一代大家。

    汉字一直发展到现在,虽然不断地在演变,但楷书的霸主地位始终无法撼动。

    这就是中国汉字演变的大致过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聊聊汉字的演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nxzv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