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效的育儿法则

作者: 悦瑶妈妈 | 来源:发表于2018-07-22 10:12 被阅读38次
    最有效的育儿法则

    我是个80后,80后的这一代人做了父母,“科学育儿”变得风靡起来,什么时候断奶,什么时候添加辅食,能不能用尿不湿,能不能把尿,用学步车好吗,古典音乐能促进孩子智力发育吗,每一个养育孩子中遇到的问题我们都期望从育儿宝典和所谓的专家口中找到正确答案,我们不再相信老一辈的教养方式,甚至想要跟老一辈的育儿观念彻底决裂。

    我就是一个这样的80后妈妈,当我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恨不得把所有的育儿书籍买来,照着书本来养,那时的自己对孩子充满无限的希望,相信自己孩子身上有各种各样的潜能等待自己去发掘,唯恐自己教育方式不当毁了孩子的美好人生。

    相信很多妈妈和我一样,被“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样的口号蛊惑,把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了如何养育孩子,如何教养孩子身上,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当然更关键的是随着自己不断地学习,当我的思维被打开,认知的边界被拓宽以后,蓦然发现最有效的育儿法则其实是——努力做更好的自己。

    那天在「一块听听」听熊莹老师的讲座,她提到这个观点,我感同身受,的确,对大多数家长来说,我们都没有意识到 育儿≠只教育孩子,我们常常把过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投在孩子身上,一门心思想着孩子如何才能进步,如何才能改掉身上的坏毛病,如何才能变成我希望他成为的样子,当这一切未能如愿,我们就会觉得孩子辜负了我,孩子不理解我的良苦用心,孩子可能就是不如别人家的孩子,当我们一次次跟孩子较劲,当我们目不转睛地盯着问题本身的时候,我们可曾想过,解决问题的钥匙可能在别处。

    让我把意思表述的再清楚一些,当我们试图去教育孩子,希望让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时,通常关注的焦点或解决方法不该是在孩子身上,而是我们应该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成长上,多关注自己,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更强的人,成为我们希望孩子成为的样子。

    大家都知道,“行胜于言”是自古不变的真理,孩子虽然不太听父母的话,但是却很善于模仿父母的行为,所以,希望孩子做什么,自己就先去做什么吧,希望孩子多读书,自己就去阅读;希望孩子不沉迷王者荣耀、吃鸡,自己就先卸掉手机的游戏软件;希望孩子不拖拉,自己就去践行时间管理;希望孩子热爱运动,自己就跑起来;希望孩子乐观,自己就别再抱怨,别说消极悲观的话,虽然教育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但是我坚信,「努力让自己变好」就是解决问题的钥匙,是最好的、最有效的育儿法则。

    除此之外,我觉得作为父母,我们还应该尽力做到以下几点:

    01 不要对孩子有太高的人设

    做父母,养育孩子,总的来说是一个不断接受失望的过程,我们最初都觉得自己的孩子天生与众不同,是故事的主角,后来慢慢发现,我们的孩子长成了路人甲,成为万千普通孩子中的一个,似乎也不太可能完成人生的大逆袭,我们的失望、痛苦就来了。其实,就像陈虎平老师说的,没有大出息也一样能过好日子,不要对自己和孩子有太高的人设,不要被收割流量的自媒体蛊惑,想精确地掌舵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代英杰,那是妄念,因为作为普通人,我们的孩子很大概率也还是普通的,这不是悲观,而是理性。

    曾任腾讯副总裁,也是google总工程师的吴军老师在他的专栏里讲过,寒窗苦读只是成功的因素之一,而命运却是多个变量互动的结果,现在大家都在讲屌丝逆袭,阶层跃迁,但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情况非常少见,如果我们被一些毒鸡汤蛊惑,天真地以为经过自己的努力就能一辈子从金字塔的80层上升到前十层,那你就真的误解了这个世界。

    还是最喜欢那句话,孩子,我尽力培育你,但我也接受你只是个普通的孩子,这就是爱。

    02 不要满怀悔恨地养孩子

    我的几个医生朋友看了我写的文章,觉得他们对自己孩子付出的时间太少了;我文中的那个曾经焦虑的妈妈 写给一位焦虑的妈妈 写给一位曾经焦虑的妈妈,认为自己错过了孩子专注力培养的最佳时间;我自己也常常遗憾没有对孩子进行早期的英语启蒙,但是今天我想说的是,育儿过程中出现问题是常态,我们需要做的是,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然后思考,修正,有句话说“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在十年前,其次是现在”,所以,换一个角度,我们应该庆幸自己意识到了问题所在,而不是满怀悔恨地去养我们的孩子。

    还有,我觉得教育并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我的医生朋友觉得他们对孩子付出的时间太少,可是他们努力工作的样子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如果舍弃工作,一味追求陪伴时间的“量”显然顾此失彼,所以,结合现有的实际情况,用心去进行高质量的陪伴就可以了,我们再忙,每天10分钟,20分钟总是有的,清空自己,关注当下,心无旁骛地陪伴我们的孩子,我觉得,这就足够了,不用去羡慕别人每天8小时,24小时的陪伴,因为他们可能也只是“陪着”而已。

    03 不要把自己放在牺牲者的角色

    我们常常对孩子或者爱人说“我为你,为这个家付出了这么多,但是×××××”,我曾经就是这样,觉得自己劳苦功高,无意识地把自己放在牺牲者的角色,这样搞得自己很累,很悲情,我也慢慢开始厌倦这种牺牲的行为,后来无意读到《亲密关系》这本书,作者克里斯多福·孟说,我们对孩子,对伴侣的付出,应该是无条件的,不计任何回报的,unconditional love,我陪伴你的每一分钟,我洗的每一个碗,每一件衣服都是我心甘情愿,真心付出,然后我发现,一念一世界,只是一个心态的转变,我们就救赎了自己,我们的爱对对方也不再是压力,那种把幸福牢牢握在自己手心里的感觉,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

    所以,为你的牺牲模式画上句号吧,不要再对孩子说“我为你付出了这么多,我为你牺牲了这么多……”,没人强迫我们付出和牺牲,我们给的,也许并不是孩子想要的,孩子不是我们眼中完美的孩子,我们又何曾是孩子眼中完美的父母呢?我们一味地强调自己的付出,除了加重孩子的负罪感和内疚感之外,毫无用处。亲子关系如此,爱情、婚姻亦如此,当我们把自己视为牺牲者,我们就把爱挡在了门外,永远到不了幸福的彼岸。

    最有效的育儿法则

    以上,是我对教育的一点看法,有句话说“为母则刚”,让我们一起为了孩子,做更好、更强的自己,至于结果,就像乔布斯所说,“If I try my best and fail,well,I’ve  tried my best.”


    作者| 蔡智慧

    80后,大学教师,七岁孩子的妈妈,热爱阅读和写作,相信写作+工作,越写越快乐!

    在自我成长的路上后知后觉,不想再接受既不精彩又不糟糕的人生,所以正式开启我的学习、认知之旅。

    学习的过程很漫长,开始更不容易,让我们一起见证积累的力量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谢小语:写得真好,做老师也是一样,讲你所做,做你所讲,就是最好的教育
        悦瑶妈妈:谢谢美美的小语老师,还真是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确实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呢:blush::blush:

      本文标题:最有效的育儿法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oll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