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课议课的主要目的是学习,通过观察课堂教学,学习教学,促进自己的专业题发展,提升自己的课堂质量。今天阅读《怎样有质量的观课》一节,结合自己的日常教育反思,有很多共性的地方,也有新的收获。
首先,观别人的课目的是为了学习,是为了共同促进。有些老师上公开课,为了更好的展示自己,不敢尝试新课,往往是已经上过的课,有的是在登台前反复演练了多次的课。这样的课堂设计合理,教师语言规范,学生回答及时,很少有瑕疵,看起来会很流畅。但是这样的课堂,学生内心是反对的,并且不会有新的生成,更显示不出教师的课堂机智,对于专科教师来说,感觉学习的内容很多,但真正用时却不一定能落到实处,因为这节课的设计都是反复锤炼过的,设计中学生本应遇到的问题在前面的试课中都已经解决,这就学情的不同带来的困惑。另外,这样的课堂没有新的生成,也发现不了新的可能性,感觉已经接近完美,所以这样的课堂我们要结合观课收获、自己的教学状况和班级实情去合理的汲取课堂之长。
观授课老师的新课,不仅要学习他们的长处,而且当发现课堂出现的问题,要反思自己课堂是否出现这样的问题,如果是自己应该如何去设计,或者如何在课堂上来解决这些问题。并且设想“如果我来上这节课”。
除了观别人的课,学习别人的长处,我觉得要想尽快的提升自己的课堂,还要学会观自己的课。很多时候我们有胆量去观去议别人的课,真正对于自己的课,却不敢直接面对。观察自己的课堂需要胆量,需要战胜内心的胆怯。我曾经多次观过自己的课,虽然这些课并不是常规的课,但依然感觉问题百出,和自己备课时,想象的课堂差距甚大,并且在观课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很多的课堂小问题,语言毛病,教材问题 ……所以要想更好更快的专业发展,我们需要自我施压、克服弱点,敢于解剖自己的课堂。只要教师努力观察自己的教学录像,不断进行自我反思和创新,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那么如何有质量的观察自己的课呢?
为了专业发展,为了改进课堂教学,教师要观察自己的课,以常态课为首选。为什么首选常态课呢?因为常态课就是我们平时上课的形象,很多问题都是在常态课中出现的,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发现自己的问题,促进自己不断反思,提升自己的课堂质量。什么时候教师真正对自己上的课感到满意了,我们就可以说他的课堂教学“入门”了。
观察自己的课的时候,要采取有讨论价值的片段,思考设计时的动机,追求观察教和学之间的关系,反省自己教学策略的依据,思考的过程,形成对教学的认识,获得新的教学经验。
通过观察自己的教学录像和反思,发现教学新的可能性,面向未来,重新设计和规划,想一想自己可以延续的东西是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有哪些。通过面向未来的规划,使自己的教学“芝麻开花节节高”。
需要注意的是,课后反思不是一味给自己找难堪,我们可以借助肯定、质疑和否定、发现新的发现和选择三个方面从不同角度理解和发现课堂,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