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院电影漫谈『闲话电影』
【影评】讲“慰安妇”的电影,是不是就是好电影?

【影评】讲“慰安妇”的电影,是不是就是好电影?

作者: C伍六七 | 来源:发表于2017-11-22 11:23 被阅读40次

在美国华盛顿,一场日本“慰安妇(随军性奴隶)”听证会正在召开,面对有人提出“罗玉粉不是慰安妇”的质疑,老人没有反驳,只是沉默。

会议主持人问她:“您要作证吗?”

罗玉粉用英语回复:“YES, I CAN SPEAK !”

“I CAN SPEAK” 正是《我能说》这部韩影的英文片名,此刻,罗玉粉的回答有着多层意义,一是她努力学习的英文,终于在这一天有用了;一是她敢于面对,自己多难又屈辱的过去了;一是她要为活着的、死去的“慰安妇们”讨公道。

电影的话题是沉重的,它的立脚点是直面历史伤痛、捍卫人类正义。

这部电影谈论的主题,会导致在评论电影本身质量时,理性分析很容易被情绪带偏,观众的注意力会被“慰安妇”事件牵走。

这正如《战狼2》的“爱国主义”话题,盖过了电影质量的讨论、《驴得水》的女权和官僚主义,首先就赢了人心,诸如此类的电影一样,不好作出评价。

一部电影能调动我们的情绪,甚至催人泪下,也并不能证明,它就是好电影。

有很多电影,给人的感动,是非常廉价的,让人激动或伤心的根源,也不是这些电影本身,而是生活里,我们或近或远的记忆。在评价一部电影时,将情绪化撇开,是很有必要的。

《我能说》最大的问题就是,叙事的散乱。故事的主体不集中,支线倒是一大把。

影片一开始,罗玉粉老奶奶便是“朝阳区大妈”式的人物设定,这种过于执拗和热心的市民形象,并不讨喜,同《我不是潘金莲》中范冰冰所饰演的李雪莲一样,有相通之处。

后面一定要对她进行种种正面描述,或是给出一个理由,让观众对她讨厌不起来。

果然,当影片118分钟的时长,过去了一个小时后,我们才知道罗奶奶是“慰安妇”的人物前史,如果不交代此事,整部电影让人误以为是在拍一个,官商勾结逼迫小商户迁移,老奶奶与公务员小伙子因学英语而结缘,一起智斗各方势力的故事。

隐藏人物的生活史,慢慢揭开谜底,从而给观众造成情感冲击,这种叙事手段当然行,可是“线”未免得埋得太深太久了些。

这对分散观众的注意力,使其摸不着头脑而言,是种极有用的方法,但它并不是悬疑片。这是一种失败的叙事,也对观众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片长过了一个小时,罗奶奶接过挚友的重担,走上了要求日本政府致歉的正义之路。从这里开始,电影的叙事,终于有了真正的“主心骨”。

之后,便是听证会的过程展示、姐弟重逢、前期着墨颇多的市场商户问题,就此烟消云散、奶奶在正义之路上,继续走着、影片结束,全部的过程如老调子重弹,乏力无味。

我们可以感受到,导演并不想将“慰安妇”问题做沉重化处理,便在影片里穿插一些喜剧桥段,得出的结果却是,主题的讨论浅尝辄止;有的笑料稍显多余,电影的好些人物是失真且片面的,充满童话色彩,两头都不讨好。

这是严肃的表达和娱乐化之间的矛盾,是心态和创作力上的问题。

如何将具有社会和历史意义的事件,进行电影化处理,并能做到恰当合理,这一直是摆在电影人面前的一道难题。《我能说》将历史伤痛摆在了我们面前,这种行为是可赞的,可质量却不佳。看来,这道难题的解答,需寄希望于后来者。

本文已首发于公号

约稿/交流加微信:cltx1995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影评】讲“慰安妇”的电影,是不是就是好电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osnv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