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城里享福的刘珍奶奶回来了,站在门口,看着满墙的葡萄藤,眼眶微红。
十二年了,一滴水没浇过,一棵草没拔过,葡萄就这么被天生地养着,灰头土脸地爬满了院子,还爬到了墙上,结的葡萄没比十二年前少,藤蔓也更加粗壮密布了。
葡萄树是老二媳妇怀孕那年种下的,二媳妇说多吃葡萄,生下的娃儿眼睛大,刘珍奶奶笑呵呵地说,妈去你大伯家给你摘。改明儿妈也在院子里种一棵,以后孩子大了,吃起来也方便。
没过几天,大伯送了几根葡萄藤来,刘珍奶奶仔细地插在了墙根角。才一年葡萄藤就窜到了一人高,刘珍奶奶每天都要对着葡萄藤观望一会儿,咕哝一句:“怎个还不结葡萄。”
二媳妇抱着五个月的宝宝笑说:“妈,还早勒。”
刘珍奶奶接过孙女儿,指着葡萄藤说:“乖闺儿啊,奶奶专门给你种的葡萄,等你长大了,伸手就能摘葡萄吃喽。”
宝宝被逗得咧嘴直笑,刘珍奶奶看着葡萄藤,眼睛眯成一条线。
二媳妇要回城里上班了,刘珍奶奶在儿子的央求下,跟到城里带孙女儿,此时的刘珍奶奶才五十六岁。
她叫来了大儿子和小儿子,商量带孩子的事情。
大儿子听说母亲要给老二带孩子,撅撅嘴说了一句,还是小的好啊,我那时就没人给我带儿子。
小儿子听说后,嚷嚷着,以后我家孩子也要妈来带。
刘珍奶奶笑呵呵地说,对不住老大了,回头又对小儿子说,带带带,你赶紧找个对象生一个,妈来带。
就这样,刘珍奶奶来不及适应就住进了老二家的两室一厅,小心翼翼地带着孙女,直到她上幼儿园。
看着小小的人儿蹦跳着进了幼儿园,起初刘珍奶奶跟夫妻两提出回乡下,可是夫妻两都以没空接孩子回绝了。刘珍奶奶送完孩子就无所事事,便在小区不远处的厂房找了个活计,也不难,就是打扫卫生。
刘珍奶奶干了半年,幼儿园放假了。她想,孩子带在身边,也不影响她干活。于是,每天带着孙女去打扫卫生。刚开始,孙女儿还很新鲜,跟在刘珍奶奶身后,玩会儿水桶,又扯会儿毛巾,比幼儿园都快乐。
这天,刘珍奶奶带着孙女如往常一样去打扫卫生。厂房失火,孙女也不知什么时候脱离了刘珍奶奶的视线。看着乌压压的人群往外涌,刘珍奶奶顾不得其他,扔掉拖把,逆流而上,只想想到孙女。
可是厂房里浓烟滚滚,根本看不清楚,刘珍奶奶急得大喊孙女的名字,回应她的只有警报声。那一刻,她甚至想过,若孙女出事,她必定以死谢罪。
就在她快绝望时,孙师傅抱着晕厥的孙女出来了。她擦擦眼泪就奔过去,摇晃着孙女小小的身躯。无奈孙女就像睡着了一样,孙师傅说,别哭了,快送医院。
刘珍奶奶跟着救护车到了医院,孩子在抢救,老二夫妻闻讯赶来,看到母亲,脸色黑得去暴风雨前的乌云。他们都忙着问医生孩子的情况,眼里都是责备和愤怒。
孩子经过抢救,没有生命危险,刘珍奶奶辞了工作,被老二夫妻送回了老家。
那年她五十九岁,在农村这是一个特殊的年纪,儿女们必须给她圆生了,就是大办一次生日宴。
可因为她的疏忽,差点害了老二家孩子,老大生意忙,老三媳妇也快生了,她没敢张口跟任何一个儿子提。
她收拾好落满灰尘的屋子,拔了葡萄藤下的杂草。直起酸疼的老腰,抬眼就看到了一串青红的葡萄。孙女儿爱吃葡萄,一定要看好了,别让鸟儿啄了去。
一个星期后,葡萄乌黑圆润。刘珍奶奶拨通了老二的电话,说葡萄熟了,孙女儿爱吃,回来吃葡萄吧。老二不耐烦地回她,城里什么买不到,为了串葡萄,来几个小时的车,油费都够买几箱葡萄了。
刘珍奶奶只好说,买的葡萄打过药,要提前泡一泡,用面粉泡,洗干净再给孩子吃。
老二说,知道了知道了。不等刘珍奶奶说话,电话便只剩嘟嘟声了。
刘珍奶奶又拨通了老三的电话,说葡萄熟了,孕妇多吃葡萄,以后孩子眼睛大。不料被老三媳妇听到,瞬间炸毛,抢过电话就大喊起来,无聊不无聊啊,眼睛大小那是跟遗传有关,跟几颗烂葡萄有多少关系,一天天的,好的不琢磨,尽琢磨这些。
一时间,刘珍奶奶手足无措,不等老三媳妇说完,她掐断了电话,含泪看着那一串串舍不得吃的葡萄。摘了一颗,塞进嘴里,酸得她眼泪直流。
“婶婶,哪个送你回来的?”中年男人提着两条鱼走过来。
“你三哥嘛,这不,生意不好做,门都没进,又折回去了。”刘珍奶奶笑着说。
两人寒暄几句,男人走了,刘珍奶奶打开门进去,又忙着关上门,生怕再遇到熟人。
还好,葡萄藤茂盛,把刘珍奶奶包围了。只是十二年前青葱翠绿的葡萄藤,现在藤子黑了,叶子和葡萄果实都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黄灰,是土坯子墙的安抚吧。
这么多年了,土坯子墙也在风化,斑驳的裂痕跟刘珍奶奶的皱纹一样。当年走的时候,老大还特意在墙上扎了几根木桩,防止墙热胀冷缩后倒塌。现在倒是方便了葡萄藤。
刘珍奶奶数了数,没数清楚,索性不数了。葡萄还真多,摘了一串下来,用纸巾一擦,黄色的灰尘下,露出了乌黑的表皮。她擦干净塞嘴里,是甜的,再一嚼,靠近籽的部分,很酸,若不是牙掉了,真是要全酸倒牙了。
刘珍奶奶走到井边,打了一桶水上来,洗干净葡萄,一口一个,吸吸甜汁,果肉都囫囵吞了下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