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室里一个小男生坐在我的右侧。初见他的模样,小平头,墩实的身材,一身运动服彰显着“青春”两个字,倒也很符合他学生的身份。他有一个看漫画的爱好,父母不认可、不接受,怕影响他的学习会各种制止。于是,他和父母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一边制止一边偷偷地充值、偷偷地看。被发现的时候也会承诺下次再也不看了,会有愧疚感,觉得自己做错了事情,背叛了父母。可是内心有一个声音在呼喊,是一种渴望,心灵非常向往,这种渴望也许是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也许是对想拥有自己说了算的人生的期盼——“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就这样不断的循环,在冲突和矛盾中挣扎,行为有增不减,持续发生。父母为此抓狂。
让我想到一本书叫《象与骑象人》,把人看作两部分:桀骜不驯的大象和理智的骑象人。骑象人可以驯服大象,但大象也具有汹涌澎湃的力量。两股洪荒之力在体内一番斗争后,有些人顺从了,把自己的人生交给别人,压抑了情绪,失去了自己,没有了活力。家长开始埋怨孩子没有目标,没有动力,不自觉。有些人朝着自己心灵的方向走自己的路,父母开始埋怨孩子不听话、逆反。对于孩子来讲对抗父母是一件很冒险的事情,内心会有的内疚、恐惧、孤独。无论是顺从还是反抗,都是我们放到了一个被动的位置,并让他人来决定自我的行为,是自我失功能的解决方案。自体消耗不了的时候,出现崩溃甚至极端行为。
目前,这两种情况是我们咨询室里碰到最多、最聚集的两大问题。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由本我、超我和自我这三部分组成。本我就是本能,奉行享乐原则。如果一个人的人格中只有本我,那这个人就会不顾一切地寻求各种欲望的满足。超我也就是道德,奉行道德原则。本我和超我有直接冲突,自我在它们之间做协调,奉行现实原则。也就是环境允许一个人做什么,这个人就做什么。
自我在人际关系中的发展,通常会经历三个阶段:即自我中心阶段、他人阶段和独立阶段。只有进入独立阶段,我们在关系中才能实现自由和成熟。
那么,怎么样能让我们的孩子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进入到健康的独立阶段,想必这是很多家长关注的内容。分享一个非常实用的一个工具,NLP思想逻辑层次。它告诉我们的大脑在处理任何事情的时候,分为六个层次,它们分别是:
NLP思想逻辑层次1、精神
我与世界上其他人、事物的关系。当一个人谈及他的人生的意义、谈及它对社会的贡献时,便涉及到"精神"的层次了。
2.身份
一个人怎样看自己(我是谁?)。给自己定位,或者描述出自己的定位,便涉及到身份的意义了。承接上面(精神)的意思,便是"自己准备以怎样的身份去实现人生的意义"。
3.信念、价值
为了配合上述的身份,我需要有一套怎样的信念和价值?每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必然地已经有了一个不自觉的身份,亦已经有了一套相关的信念与价值。它们决定我们做每一件事的态度,但并不常会有意识地涌现。
4、能力:How? (怎样做?)
5、行为:What? (做什么)
6、环境:Where and When?(何时、何地?)
由环境到能力的低三层我们每天都有意识地接触到 ,所以是由意识所主导的,由信念、价值到精神的高三层,我们日常很少刻意地去思想,所以往往忽略了。其实,我们在人生中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被这三层所主宰。它们由潜意识所控制着,往往不容易说得明白,却是人生成败苦乐之决定因素。
这两天“祝公馆”迎来了一个小生命,小家伙很伟大,把全家族托起往上升一级。升级到“叔叔辈”的小祝同学乐坏了,最近发现他有些不一样。他会问:“他是不是得叫我叔叔?他以后哪里读书,城里还是乡下?——城里和乡下还是有区别的哦……”语言里渗透着对这个新生命的寄托和期盼,主动承担起家里的一些事情,这是以前很少见的。
在这个家族系统里小祝同学获得了“叔叔”的身份,就意味着要像父母及家族里的长辈一样有担当和责任,有义务去传承他在这个家族中习得的规则,有责任像父母一样去延伸那份获得的温暖和爱。这样去做才是家族里的一员,他忠诚于这个集体,才有归属。
潜意识的动力,造成了代代相传的轮回。对孩子来说,爱就是“共同”,共同才能连结在一起,而不同或差异代表要“分开和失去”,这种潜规则毫不保留地模仿父母,模仿身边的重要他人。
罗曼罗兰说过"真正的英勇是认清现实以后还能热爱现实"这句话也适用于人际关系的准则。当我们内心的信念,而不是他人的态度变成我们行为的主导时,我们就获得了一种主动的、对自己负责的姿态。这时候我们就开始成熟起来,孔子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意思就是君子遵循内心的规则行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在家庭环境中,最美好的画面是——孩子带着自己的天赋使命面向未来,勇敢走过去,而我们在背后支持他,支持顺应生命的发展的方向,允许心灵的成长。帮助孩子在牵绊和纠缠中打开一条缝,把握自己的选择,面对内疚、穿越恐惧、接受孤独,明白这些是在成长过程中的代价和试炼。而伴随着每次的成长,每一次走向更新更大的系统,人生阶段也随之不断升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