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尧的宝
读完《富兰克林自传》前两部分,富兰克林身上的闪光点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他的敢拼敢闯,他的爱学习思考,他的为人处世……
成功的人,总能在他身上找到成功的因子;失败的人,也能在他身上找到失败的原因。
今天,我想聊聊富兰克林青少时期的铁哥们———柯林斯。
他是富兰克林在书里着墨不少的人物之一。我想原因有二:
一是他是富兰克林年少的好哥们,有过一段共同的青春,他们一起读书,一起辩论,还帮助过富兰克林离家出走闯荡。
二是以柯林斯的人生来警醒人们,为什么有着优秀的基础,依然过不好一生,从他身上吸取教训。
柯林斯有着比富兰克林更好的家境,也有比富兰克林更好的天赋,那么,为什么优秀的柯林斯最后却落得碌碌无为?
从书中大概总结出以下几点原因:
1.不自制,被欲望支配
在富兰克林离家期间,他染上了喝酒的习惯。后来也想跟富兰克林一起出去闯荡一番,他先出发到达纽约。
到纽约后,却天天喝得烂醉如泥,还染上赌博的恶习,把身上的钱输的精光。
即使身有推荐信,依然与工作机会失之交臂,只得远走他乡,最终杳无音信。
花花世界里,诱惑无处不在,没有自制力的人无法约束自己的言行,终将被欲望吞噬。
图来源于网络看过这样一则小故事:
一只红狐狸,为了捕获猎物野鸭子,悄无声息地蹲守在冰天雪地的沼泽旁。
当它慢慢靠近野鸭时,如果野鸭无意游走了,它会舔舔嘴唇继续退回原地,继续等待。
它可以这样来来回回几十次,甚至几十天,直到捕获野鸭为止。
动物尚且能为了达到目标,不遗余力控制自己的行为,反观我们自己,在诱惑与欲望面前,我们能否做到自制?
2.不守信,人品差
柯林斯到纽约后就每天泡在啤酒里,把钱花的精光,每天靠借钱度日,每次借钱的时候都满口答应,一有钱就马上还,但最后都不了了之。
跟朋友一起划船游玩时,借着酒劲耍赖,轮到自己出力划船时却反悔不干,最终跟富兰克林的关系闹僵,大家不欢而散。
缺乏德行,人品差的人,即使手上有一副好牌都会打成烂牌。
俗话说,做事先做人,讲信誉,人品好的人走到哪里都能吃得开。
图来源于网络曾子,原名曾参。是春秋时期鲁国人,也是孔子的一名学生,他平时非常注重德行修养。
一天,他的孩子吵着要跟妻子去赶集,妻子不愿意带去,于是就哄骗孩子说,如果他能乖乖在家,等她回来就杀猪给他吃,孩子一听便不再闹了。
等她赶集回来,看见曾子真的把猪杀了。于是就责怪曾子说:我不过是给孩子说的一句玩笑话,你怎么当真了!
曾子说:孩子还小,不懂世事,不管做什么都是模仿大人,如果大人都不讲信用,说过的话不兑现,那孩子也学会了欺骗,危害无穷。
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一个人如果连诚信都没有,那就不知道还能做什么了。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3.不规划,随波逐流
他在波士顿是邮局的业务员,在富兰克林返乡时,听说外面的世界多么的美好,所以当即决定也去外闯荡一番。
他迫切地将书籍行李打包给富兰克林,自己先行前往纽约,到了纽约后,又迅速地将自己淹没在这个欲望都市里,到了费城又求职无果,最后无立足之地,远走他乡。
他的这一系列行为,可以看出他并没有规划自己的人生和未来,不管做什么都是我行我素,即兴操作。最后的工作,到巴巴多斯当家庭教师,也是偶然碰上所得。
图来源于网络博恩•崔西说过:
要达成伟大的成就,最重要的秘诀在于确定你的目标,然后开始干,采取行动,朝着目标前进。
对自己没有清晰的认知,对人生没有规划,那就只能如浮萍一般,随波逐流,永远没有自己的位置。
甘相伟,他曾被誉为“中国保安出书第一人”,2012年出版了一本名为《站着上北大》的书,北大校长周其凤亲自为该书作序。
他因家境贫寒,放弃了读书的机会,来到北京成为北大的一名保安。但他并未放弃读书的梦想,一有空就会去蹭课,听讲座,看书。
2008年,他参加了成人高考。以高出录取线60分的成绩考进北大成教院中文系,开启了半工半读的人生,平时随身携带纸笔,记录自己的灵感。最终集结成《站着上北大》一书。
他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他始终对自己有清晰的认知,也有明确的目标,并为之努力,最终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结语
如何过好自己的一生,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完成的一道命题作文,且没有重来的机会。
但我们可以从别人的人生里借鉴经验,从柯林斯身上,我们要学会自制,讲诚信,并对自己的人生和未来有所规划,找准自己的位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