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拆页来自第八章 《自我超越》
拆页十一
P139
我们用“自我超越”( Personal mastery)一词,来描述个人成长和学习的修炼。自我超越水平高的人,能不断为创造自己真心追求的生命成果而扩展自己的能力。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出自组织中的个人对不断学习的追求。
超越和精通
自我超越不局限在能力和技巧方面,尽管它要以能力和技巧为基础。它也不局限在精神的拓展或开放,尽管它也需要精神的成长。它旨在把自己的生命当成一件创造性的艺术作品:并不是以被动反应的观点去生活,而是从主动创造的视角去生活。
当自我超越成为一项修炼,成为我们生活的组成部分时,它包括了两方面行动。首先,它不断澄清什么对我们是重要的。我们经常花太多时间,应付我们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问题,以至于忘记了,我们原来是为什么来到这条道路上的。结果,关于什么对我们是真正重要的东西,我们却只有一种模糊的,甚至是不准确的认识。
其次,它还包括不断地学习如何更清晰地观察现实。我们都知道,有些人之所以陷在毫无裨益的关系纠葛里不能自拔,是因为他们总装出一切都正常的样子。比如,在我们参加的商务会议上,每个人都说“我们一切都在按计划正常进行”。而认真研究后会发现,情况恰恰相反。在朝着既定目标前进的过程中,了解你现在在哪儿,是件至关重要的事。
把愿景(我们想要的)和清晰的现实图像(我们现在相对于愿景所处的位置)并列在一起,就产生了我们所谓的“创造性张力”,即把两者拉到一起的力量,它是张力寻求释放的自然倾向。自我超越的精义,就是学习如何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断生发和保持创造性张力。
在这里,“学习”指的不是获取更多信息,而是拓展实现我们生话中真正渴望的成果的能力。这是终身的生成性学习。而如果没有各级员工在实践中进行这种学习,就不会有学习型组织。
很遗憾的是,“超越”( mastery)一词,带有对人或物进行支配和控制的含义。但其实它也可以表达一种特殊的精通和熟练。比如,一位技术精湛的手艺人,不是控制陶器或编织品。而手艺人的技巧,会让作坊生产出最好的陶器或编织品。类似的是,自我超越是指在生活的每个方面,包括个人和职业等方面,都有一种特殊的精通和熟练。
「I,重述知识」
拆页中的自我超越的解读和你过去理解的有什么不同,你有什么新的启示。
说明,关于自我超越的修炼内容
书中关于自我超越的修炼
要领悟自我超越修炼之道,首先得把它视为必须通过实践产生有用结果的一项修炼,它包括一系列原则和实践方法。像成就艺术大师需要不断练习一样,以下的原则和实践方法,就是不断拓展自我超越修炼的基础工作。
书中讲到,自我超越修炼的原则和实践方法有:个人愿景、保持必要的张力、“结构性冲突”,你无能为力的力量、对真相的承诺、运用潜意识,就是说你正不必都明白。
我从中选择了“保持必要的张力、“结构性冲突”,你无能为力的力量”这两个作为今天和明天的拆页
拆页十二
P148
保持必要的张力
人们通常感到,谈论自己的愿景,哪怕是很清晰的愿景,也会有很大的困难。为什么呢?因为我们非常清楚地意识到,我们的愿景和现实之间存在差距。“我想自己开个公司”,但是,“我没有资金”。或者,“我想从事我真心喜欢的职业”,但“我还得挣钱糊口”。这些差距可能会使愿景看似不切实际,或者纯属想象。它们可能会令我们感到气馁,或没有希望。但是,愿景和现实之间的差距,也是一种能量的源泉。假如没有差距,就没有任何追求愿景的行动的必要。其实,这个差距正是创造性能量的源泉。我们把这个差距叫做创造性张力( creative tension)。
假设在你的愿景与现实之间,有一条橡皮带。如果拉伸橡皮带,它就会产生张力,这代表了愿景与现实间的张力。张力寻求做什么呢?只能是减小或释放。要减小张力,可行的方法只有两种:让现实向愿景靠拢,或是让愿景向现实靠拢。能够实现哪种方法,取决于我们是否坚持自己的愿景创造性张力的原理,是自我超越的核心原理,它融合了该项修炼的所有要素。然而,人们往往容易对其产生误解,例如“张力”这个词似乎就暗含了焦虑和压力的含义。但是,创造性张力并不会带来任何特殊的感受。它是一种力量,在我们认识到愿景与现实不一致时,这种力量便会发挥作用。
然而,创造性张力往往会导致与焦虑相关的感受或情绪,例如悲伤、沮绝望、担忧等。这种现象时常发生,以至于人们很容易将这些情绪与创造性张力相混淆。人们会认为,创造的过程要完全处于焦虑状态。但是,创性张力存在时产生的这种“负面”情绪,并非创造性张力本身:认识到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上述这些情绪,就是我们所说的情感张力(emotension)。
然而,创造性张力往往会导致与焦虑相关的感受或情绪,例如悲伤、沮绝望、担忧等。这种现象时常发生,以至于人们很容易将这些情绪与创造性张力相混淆。人们会认为,创造的过程要完全处于焦虑状态。但是,创性张力存在时产生的这种“负面”情绪,并非创造性张力本身:认识到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上述这些情绪,就是我们所说的情感张力(emotension)。
如果我们没能分辨情感张力和创造性张力,那就相当于预先降低了自己的愿景。愿景没有实现时,如果我们感到极度沮丧,我们可能会有强烈的冲动要舒缓这种沮丧情绪。最直接的舒缓方法就是:降低愿景!“哦,高尔夫球嘛,其实打75杆也没那么重要,我打到80多就很开心了。”
或者你会说:“其实我并不在乎能不能参加演出。反正我怎么样都是要当音乐老师来挣钱的,我只关注这个就足够了。”缓解情感张力的过程十分隐匿,因为它能在人们并不知觉的情况下进行。愿景是产生创造性张力的一个端点,也是我们任何时候都能完全掌控的一个端点,只要对它进行调整,情感张力总能得到舒缓的。我们厌恶的情绪消失了,因为它产生的根源,即创造性张力,被减弱了。于是,目标离现实近了一大步。从情感张力中解脱十分容易,我们作出的唯一牺牲,却正是我们真正想要的东西,即我们的愿景。
情感张力的作用机制,与第7章神奇科技公司中遭遇的目标侵蚀作用机制十分相似。创造性张力和情感张力的相互作用,会产生转移负担的现象,其过程类似于目标侵蚀的作用过程,可以用下图表示:
当我们的愿景与现实不一致时,它们之间的差距(创造性张力)可以用两种方法消除。图下方的负反馈过程代表“根本解决法”:努力使现实向愿景靠拢。然而,改变现状是需要时间的。这就产生了图上方的负反馈过程。它包括沮丧和情感张力,属于降低愿景、使其靠近现实的“症状缓解法”。
但是,愿景的一次性降低往往不意味着问题的终结。新的压力迟早会出现,会使现实离(新的、已经降低了的)愿景更远,于是降低愿景的压力又增加了。接着就出现了经典的“转移负担”现象。无法达成目标、产生挫败感、降低愿景、暂时减轻负担、又产生新压力、再降低愿景,这些环节构成了一个微妙的正反馈循环。结果,“负担”就越来越多地被转移到降低愿景上。
「I,重述知识」
简述创造性张力,并用一个例子说明创造性张力和情感张力的作用过程。
《保持创造性张力》
什么是创造性张力?
简单来说,愿景和现实之间的差距就是创造性张力( creative tension)。
假设在你的愿景与现实之间,有一条橡皮带。如果拉伸橡皮带,它就会产生张力,这代表了愿景与现实间的张力。张力寻求做什么呢?只能是减小或释放。要减小张力,可行的方法只有两种:让现实向愿景靠拢,或是让愿景向现实靠拢。能够实现哪种方法,取决于我们是否坚持自己的愿景创造性张力的原理,是自我超越的核心原理,它融合了该项修炼的所有要素。然而,人们往往容易对其产生误解,例如“张力”这个词似乎就暗含了焦虑和压力的含义。但是,创造性张力并不会带来任何特殊的感受。它是一种力量,在我们认识到愿景与现实不一致时,这种力量便会发挥作用。然而,创造性张力往往会导致与焦虑相关的感受或情绪,例如悲伤、沮绝望、担忧等。这种现象时常发生,以至于人们很容易将这些情绪与创造性张力相混淆。人们会认为,创造的过程要完全处于焦虑状态。但是,创性张力存在时产生的这种“负面”情绪,并非创造性张力本身:认识到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上述这些情绪,就是我们所说的情感张力(emotension)。
即使愿景是清晰的,人们对于谈论自己的愿景,却常有很大的困难。因为我们会敏锐地意识到存在于愿景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我想要成立自己的公司,但是没有资金。"或是"我想从事真正喜爱的职业,但是我必须另谋他职以求度日"。这种差距使一个愿景看起来好像空想或不切实际,可能使我们感到气馁或绝望。在组织中,常因对情绪张力的容忍不够,而让目标受到侵蚀。没有人愿意担任传达坏消息的信差。最容易的方法是装假没有坏消息,或干脆声称胜利;只要降低判断所依据的标准,把坏消息重新定义为没有那么坏就可以了。降低情绪张力的环路存在于人类活动的所有层次。它们是妥协的由来、是造成放弃真正理想的根源。如英国作家毛姆所言:"只有平庸的人,才总是处于自己最满意的状态。"
创造性张力可转变一个人对失败的看法。失败不过是做得还不够好,是愿景与现况之间存在的差距。失败是一个学习的机会,可看清对现况的不正确认知、体察策略为何不如预期有效,和检验愿景是否明晰正确。拍立得的创立及发明者,并担任十数年经理的兰德(Ed Land),在他的墙上有这么一句警语:"每一项错误都是一个累积最后成果的事件。"
创造性张力能培养毅力与耐性。一位日本主管在我们的讲习会上告诉我,日本人与美国人对时间的看法相当不同。他说;"美国商人在与日本人交涉业务时,常发现日本人并不立即开始谈业务。美国人按照紧凑、细心规划的5天工作进度表到了日本,急于立即开始工作。而日本人则安排优雅的品茗会向他们致意,老是不触及细节。过了一天又一天,日本人还是保持缓慢的步调,而美国人变得愈来愈心神不宁。"这位日本高级主管说:"对美国人而言,时间是敌人。对日本人而言,时间是盟友。"
很多事件的发生,表面看起来是创造性张力,但实际上它只是情感张力。
2019年1月,Linda任职的公司,发生了一件事情。
Linda相信每一个员工都是有无限潜能的,但是公司几百号人,总有员工非常积极,总有员工非常消极,为了发挥每个员工的积极性,Linda朝着人尽其才努力,这是她的美好愿景。而现实是,黄利玲是包装部的老员工,一直以业大家就在对她非常有意见,因黄利玲经常倚老卖老,而且还爱说假话,最近她总是迟到,Linda找她谈了几次话,都没有改进。公司领导也觉得很头痛,最后决定让Linda辞退她。Linda很想改变黄利玲却一直无果,这是现实。她把这种愿景和现实之间的差距产生的负累、欠疚、伤心,称之为情感张力。但这并不能打击她致力成为优秀的的公司HRD的愿望,反而激发了她决心要更加用心地工作,争取把工作做的更好。这就是创造性张力。在Linda任职的公司,通过她对人力资源管理地不断地努力学习和研究,大部分员工也受到她的鼓舞,大家齐心协力创造一种良好的企业氛围。
创造性张力并不会带来任何特殊的感受,它是我们追求愿景的行动的必要,是一种力量,将你朝向愿景推动,当我们认识愿景与现实不一致时,这种力量便会发挥出作用。如果能有效地把握好创造性张力,它便能够给我们带来毅力和耐心,还能够使我们将现实中的整个立场发生根本性的转变。现实就不再是我们的敌人,而是我们的朋友。
愿景是特定的目的地,是我们渴望的未来的图景,如果总是一味的降低愿景,那么它便会和现实越拉越近,没有了差距便没有了创造性张力,没有了创造性张力便不可能实现自我超越,便不可能达成最初的愿景。那么,如何才能把情感张力转变成创造性张力呢?方法还是有的。当目标和愿景过于远大的时候,我们就把它分解成短短中长期目标,把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分阶段执行, 定下自已的愿景,坚定自已的愿景,要让现实不断朝愿景方向靠拢。分解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把愿景变成一个个小目标,逐个实现小目标,完成最终愿景。
自我超越的人,越挫越勇,从逆境中产生无穷的勇气;情感为王的人,在挫折前低头,当退无可退的时候,人生变成平庸。2019,让我们直面人生,以创造性张力迎接每次挑战。
自我超越的精义,就是学习如何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断生发和保持创造性张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