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华丽的辞藻,就嫑谈什么学习写作》这篇文章,是我以前写的一个小系列里头的。谈一个写作学习的方法——从华丽到平淡,而不要跨越阶段。本来我认为是很平常的一个道理,但据反馈来看,大家似乎认为这个说法“新”。
“新”的问题就大了,说明大家耳濡目染的多是旧观念。旧观念就是提倡直接写平淡的,这不太好。写华丽是一个必要的阶段,不经过华丽,写不好平淡。
最近看汪曾祺的书看入了迷,没曾想翻到后面的“散文”部分,编者还辑录了汪的一篇谈写作文章。字数极少,只有三百左右,篇名叫《学话常谈》。建议学写作的朋友都找来看看。以下摘录这篇文章的几句话,给我之前那篇拙作做个补遗。因为他的“证据”实在很有力,比我苦口婆心讲一堆废话还来得确凿些:
究竟是惊人好,还是平淡好?
平淡好。
但是平淡不易。
平淡不是从头平淡,平淡到底。这样的语言不是平淡,而是“寡”。...
葛立方《韵语阳秋》云:大抵欲造平淡,当自组丽中来,落其华芬,然后可造平淡之境。
平淡是苦思冥想的结果。....
平淡而有味,材料、功夫都要到家。四川菜里的“开水白菜”,汤清可以注砚,但是并不真是开水煮的白菜,用的是鸡汤。
(摘自汪曾祺《学话常谈》)
昨天我也写了一篇文章,大谈汪曾祺写作中的一些“现象”,讲要厚积薄发。当时是还没看到这一篇,若要是看到这里,知道他自己都把话讲得这么齐全了,我也就不用写了。后悔自己性子太急,但又舍不得那4000字。
上面那几句,是我遴选过的,删掉的部分,说的是一些枝蔓问题。这里头我最喜欢的,倒是他引用那个叫葛立方(这名字真怪,保不齐他哥叫“葛平方”)那句,十分切题。我忍不住想用这十二个字来替我之前那篇小文的题目了。
汪曾祺说话,三句不离吃食,但类比很形象。“开水白菜”的例子,可以作为一句写作格言来记忆。很多作家都写“谈写作”的文章,我所知道的就有:张爱玲、鲁迅、茅盾、余秋雨、贾平凹等等。最典型的是老舍先生。老舍每写一部小说都要配套一篇谈写作,标题大多叫《我如何写<XXX>》,内容都很精彩诚恳,不下于他写的小说。
但是就算有这么多现成的好标杆,也还是很少人会去看。他们宁愿去看什么李笑来,去上那些什么写作课。每天我都浏览简书里的专题,看那些人得意洋洋地分享自己的上课心得,大谈自己为什么花百数十元去报班,堂而皇之。别怪我刻薄又不厚道,我觉得这些人最傻。
可我也不敢公开说他们,即便讲了,他们大概会回复:花的又不是你的钱!这话很有道理,我无言以对。简书最近又开始大肆宣传各种营。以前都是打手枪,一发一个。现在升级为霰弹枪、机关枪了,一炮好几个。而且广告都插在首页文章中间,植入的办法越发巧了。图片的做工却没长进,一个比一个难看。写作营们应该多跟“哲思”专题学学,这专题下的作者不单个个功底稳,每次活动的宣传图还都尤其好看。简书里再没有比这专题更良心的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