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史笔记想法读书
关于太原兵变与李德裕之学习

关于太原兵变与李德裕之学习

作者: 割禾刀 | 来源:发表于2022-10-04 14:50 被阅读0次

安史之乱后的名相:李德裕(网图)

一、太原兵变

唐武宗(李炎)会昌三年(843年),昭义节度使刘从谏死,其子刘稹自称留后,不听王命。唐令诸军征讨。太原节度使李石遣都将杨弁率1500名士卒助军讨刘稹。

军至太原,李石以军用不足,把过去的军士出征给绢2匹改为1匹,引起士卒怒怨,军心不稳。杨弁见太原城内空虚,遂发动兵变次年正月,杨弁率其众剽掠城市,杀都头梁季叶驱逐节度使李石, 自据军府,释放狱囚,并与刘稹约为兄弟,收买中使马元宝。宰相李德裕执令进讨。河东兵戍榆社者闻朝廷将以外路军取太原。恐其在城中妻子受戮,乃拥监军吕义忠自取太原生擒杨弁及其同党54人。

二、李德裕之《处置杨弁敕》

敕:杨弁起于卒伍,获在偏裨,方属徂征,敢为桀逆,追逐戎帅,啸聚叛徒。朕姑务苟安,未加显戮,舍其悖乱,令赴行营。遂驻南辕之轩,已盗北门之管,战备符玺,并而窃之,启石会重关,潜输逆稹,释贾群缧绁,俾远奸谋,惑榆社之义心,召横水之同恶,虿毒近发于怀袖,蚁坏几漏于江河。康政等被粉邑之遗风,习华墟之有礼,遽亡臣节,仍助凶威,抚弦登陴,曾不兴叹,以卵投石,自取灭亡。虽禁暴除残,国之大典,然俾其陷辟,终用愧怀。
李德裕(787年-850年1月),字文饶,小字台郎,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代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战略家,中书侍郎李吉甫次子。
李德裕历任中书舍人、御史中丞、兵部尚书等职。又先后出任剑南、西川、淮南等地节度使。后遭李宗闵、牛僧孺集团打击,被贬崖州,卒于崖州司户参军任所。工诗文、书法,贬黜岭南时诗较有名。著作有《次柳氏旧闻》、《会昌一品集》。
李德裕与唐武宗的君臣相知被誉为晚唐绝唱,历朝历代对其评价甚高。李商隐在为《会昌一品集》作序时,誉之为“万古良相”。近代梁启超将他与管仲、商鞅、诸葛亮、王安石、张居正并列,称他是中国六大政治家之一。

三、词语

1.弁,读作 biàn。

2.宣慰:谓大臣代表皇帝视察某一地区,宣扬政令,安抚百姓。

四、感悟

1.杨弁、刘稹(留后)、马元实为一丘之貉。

2.李德裕,宰相,被唐武宗(李炎)重用,不仅平定了太原兵变,且有功于唐后期弊政的改革。人如其名,厚德载物。

2022.10.4

相关文章

  • 关于太原兵变与李德裕之学习

    一、太原兵变 唐武宗(李炎)会昌三年(843年),昭义节度使刘从谏死,其子刘稹自称留后,不听王命。唐令诸军征讨。太...

  • 太原兵变

    唐武宗会昌三年(843年) 唐廷欲讨伐刘稹,每逢唐廷将士出征向来有给士卒每人二匹绢布的惯例,此次李石调横水戍卒一千...

  • 磨制维州石砚并铭

    维州石砚铭: 牛李争,维州失。汶川摇,此石出。 注:唐牛僧孺李德裕党争,吐蕃将悉怛谋以维州降唐,李德裕受之。牛僧孺...

  • 唐人尚法

    公元617年,李渊在太原发动晋阳兵变,次年在长安称帝,一个大唐王朝从此拔地而起。 对于唐代,大家都不会陌生...

  • 战狼二:迟到的荷尔蒙

    公元960年的一场军事政变——陈桥兵变。(陈桥兵变又称陈桥驿兵变,是赵匡胤发动的取代后周,建立宋朝的兵变...

  • 兵变

    千万重雨帘 诱惑月光 不理朝政 纵然有心挽回 却也无力回天 于是星星集体罢朝 有笙歌越过南朝三百八十寺 到处枯草萋...

  • 26岁的袁世凯如何成为掌控朝鲜实权的“太上皇”?

    日本意欲在朝鲜壬午兵变中“大呈身手”之预谋,终未能得逞。 朝鲜壬午兵变虽然镇压下去了,大院君也被抓了。但是,爱新觉...

  • 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对后世产生的影响居然如此之大!

    陈桥兵变 陈桥兵变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兵变,也是最成功的一次兵变,成就了兵不血刃进行王朝更迭的奇迹! 因为赵匡...

  • 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对后世产生的影响居然如此之大!

    陈桥兵变 陈桥兵变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兵变,也是最成功的一次兵变,成就了兵不血刃进行王朝更迭的奇迹! 因为赵匡...

  • 历史上真实的陈桥兵变

    “陈桥兵变”,就是赵匡胤发动兵变,取代了后周,自己黄袍加身的这么个过程,因为赵匡胤是武将,因此称为兵变。 倘若看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太原兵变与李德裕之学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piya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