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世哥窑、哥窑与哥釉

作者: 正广文化 | 来源:发表于2018-04-12 19:57 被阅读7次

宋 哥窑灰青系耳三足炉

通高11.1cm、 口径12.4 cm

哥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它与汝、官、定、钧窑齐名,是为宫廷烧造御器的官窑。其产品历来珍贵,明代宣德时,宫廷藏品目录《宣德鼎彝谱》即有“内库所藏柴、汝、官、哥、钧、定”的记载,清代乾隆皇帝更将哥窑瓷器视为珍品。

元 哥窑青瓷高足碗

高10.4cm,口径13 cm,足径4.1 cm

传世哥窑瓷器主要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国外一些大型博物馆及少数收藏家手中,存量极小,以至哥窑破损残片也被视为珍稀之物,完整器更是寥寥无几。

清 乾隆哥釉八楞瓶

上:高33.2cm、 口径9.7cm、底径13.2cm

下:高33.4cm、口径9.5cm、 底径13.5cm

宋代哥窑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古拙、质朴、浑厚。胎质坚细,釉质凝厚如同堆脂,色泽有粉青、灰青、油灰、月白、灰黄、深浅米黄等多种,釉间均开裂有不同角度的冰裂状纹片,色浅黄者如金丝,色黑者宛若铁线,两者相互交错如织,故名“金丝、铁线”。

年代不详 仿哥釉菱瓣口碗

高7.3cm、 口径23 cm、底径8.5 cm

有的器物还附有带明代收藏家项子京(元汴)字样的梓檀嵌金器座。清宫秘藏西人画家郎世宁所绘的两幅弘历鉴赏古器图,画面中都有传世宋哥、官窑的瓶、炉、盘等,可见这些瓷器在乾隆时期已经十分珍贵。乾隆御制诗中亦有专门评论哥窑与仿哥器的诗句:铁足腰圆冰裂纹,宣成踵此夫华纷,而今景德翻新样,复古成不易云云。

清 乾隆仿哥釉貫耳扁瓶

高36cm、口径9.5 cm、 底径11.5 cm

早在两个世纪以前,乾隆皇帝就曾认识到这些器物具有早年遗物的特征,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所谓传世宋哥窑决非是元、明时期产物。清宫档案中,把真正的宋哥窑叫哥窑,把元代仿的叫哥窑型,把明清仿的叫仿哥釉或哥釉、仿哥窑等。

年代不详 哥窑贯耳瓶

高20.5cm、口径8.1 cm、 底径6.8 cm

据冯先铭先生考证,“传世哥窑”是修内司官窑,“哥窑”则是“龙泉哥窑”;从性质上看,前者属“官窑”,后者属“民窑”。据文献记载,修内司官窑的建立要早于郊坛下官窑。发掘资料表明,郊坛下官窑兴建于绍兴十三年(1143年)以后的绍兴年间。龙泉大窑、溪口等窑烧制的黑胎青瓷即“哥窑”,是受到郊坛官窑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或者就是为了满足朝廷及达官贵族们的用瓷而烧制的瓷器。

晚明清初 哥釉叶形洗

高2.6cm

国家艺术档案.com/供稿)

相关文章

  • 传世哥窑、哥窑与哥釉

    宋哥窑灰青系耳三足炉 通高11.1cm、 口径12.4 cm 哥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它与汝、官、定、钧窑齐名,是...

  • 传世哥窑身世迷离,金丝铁线醉美人间

    哥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这里所说的哥窑是指传世的哥窑瓷。其胎色有黑、深灰、浅灰及土黄多种,其釉均为失透的乳浊釉...

  • 2018-10-22

    宋哥窑瓷与仿哥器的鉴别 在宋代五大名窑中,哥窑是唯一未发现窑址的瓷窑。但在传世瓷器中,却有较多哥窑产品,这些传世产...

  • 哥窑与龙泉哥窑

    “传世哥窑”、“哥(官)窑型瓷器”与“龙泉哥窑”三种类型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哥窑的确切地址在哪里?在“五大名窑”中,...

  • 宋代哥窑瓷器

    宋代哥窑在后世备受人们青睐,元明清仿制者颇多,且各有风格,被称为仿哥窑或哥釉,但其制作工艺已不能与宋代哥窑相媲美。...

  • 哥窑的收藏价值如何?该怎么鉴定?

    宋代第一名窑哥窑的瓷器 虽然从宋代至清代,历代都有仿烧哥窑,传世品不乏其数,均与宋哥窑器大不相同,宋代哥窑烧制技艺...

  • 天方夜谭吗?

    这个从尺寸到器型都是典型的宋代早期弦纹奁式炉。因其釉色是炒米黄,其它特征也与传世哥窑瓷相同,疑是传世哥窑炒米黄弦纹...

  • “故宫博物院哥窑学术研讨会”综述

    一  传世哥窑瓷器及其相关问题 在对传统意义的“五大名窑”研究中,哥窑研究一直迷雾重重。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哥窑...

  • 2018-09-18哥窑的主要特征

    哥窑的主要特征 其一,哥窑釉属无光釉,犹如“酥油”般的光泽 ,色调丰富多彩,有米黄、粉青、奶白诸色。 其二、“金丝...

  • 哥窑:中国未解之谜,为何身价飙升千万?

    “哥窑”名列宋代五大名窑,在陶瓷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哥窑胎多紫黑色、铁黑色、也有黄褐色。釉为失透的乳浊釉,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传世哥窑、哥窑与哥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pmfk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