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上军校时,同班一位年龄偏大的同学显得聪明、成熟,他谈吐幽默,口才极佳,人生的道理比我们懂得多,闲暇时,许多同学喜欢聚在他那里听他谈古论今。
可是毕业考试时,他却出人意料地爆了个冷门:考试作弊,被监考的教官和院领导抓个正着,最后按照相关规定没有拿到毕业证。
同学们都很错愕,开始都有些不大相信,他的谈吐在同学们中建立起来的形象太正面了。
身边熟悉他的一位同学此时道出了真相:这位考试作弊的同学平时学习就不用功,喜欢投机取巧,不愿苦背那些作战方案、想定之类,考试、测验几乎次次作弊,早已养成了习惯。
他曾提醒过,作弊的同学不理会,再多说几句,惹得他很反感;忍不住对其它同学流露又遭鄙夷,认为他说人家坏话,后来为了不伤同学感情,反过来掩护他抄袭。
毕业考试监考很严,这位作弊的同学精心准备的小抄,给他难得的军校生涯画上了一个不光彩的句号。
由此看来,人性中都有惰性和虚荣的一面,不愿辛苦耕耘,却想收获如意。即使是自己的缺点短处,也喜欢听到赞美而不是批评。帮助和鼓励别人放任自己的缺点毛病,促使他形成错误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既能获得其好感,又能毁人于无形,害人于无声。
02
任何话都有特定的语言环境,离开当时的语言环境转述片言只语为某种目的所用,是某种人为人处事的“艺术”。对此,会“听”的人不会被人牵着鼻子走任人拿捏;会“说”的人也会避免被人利用而授人以柄。
生活中,我常为不会“说”和不会“听”而付出代价。
我曾经参加过一个很重要的职业培训,培训班的班长和支部书记都是老江湖,都不甘人下,互不服气,在这临时聚集起来的人群中也喜欢争争斗斗地搞三搞四。
临近结业的一个周末,支部书记突然专请我一人到他家吃饭,声称对我如何看好,快分别了有些不舍,想单独找我好好聊聊云云。我当时还真有些感动。
那天他家里只有我们两个人,我俩自己动手搞得挺丰盛。饭菜可口,喝得开心,话很投机,我觉得我们成了知心好友。酒酣耳热之时,他数落起班长的种种不是,并一再询问我的看法。
平时,他和班长斗法,大家心知肚明,我也从不掺合。可这会儿,在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中,我感念他待我的真诚友好,便情不自禁地吐露真言,对他俩的是非长短坦陈己见。
我自认为很诚恳,说点不见外的话,一时沉浸在脑筋短路的状态中,并没有意识到对方的脸色和气氛悄然发生了变化。
事后我发现:书记对我的态度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碰面形如陌路;班长对我脸色阴沉,言语间敲敲打打;他俩在背后对我的诋毁竟然不约而同的默契……
古人云,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这段难得的经历,对我一生的为人处事和职业生涯,都有非常大的影响。
结业后,我用心保留了这段人生不可多得的无形财富,时常品味反思,举一反三受益非浅。
吃一堑长一智。由于自己的愚钝受到伤害,这其实是种福份,尤其是在涉世不深,踏入社会不久的时候,这等于是命运送来了一份厚礼。
有人看似成长性良好的潜力股,一时受股民青睐,可在人生岁月的征途中,却过早淡出、跌落,成了令人扼腕的退市股。咂咂嘴品味一下他的思维和行为就会明白,这其实是他命运中的必然。
03
说话是人的本能,会“说”话却是门技术活儿,会“听”话更彰显人的高智商。
1985年上学的时候,我曾经在《吉林日报》发过一篇文章:《领导干部要会“说”》。当时是有感于个别老干部文化水平不高,念秘书给写的讲话稿闹出笑话。但现在看来,那些老干部特别质朴本分,不事雕琢,说话做事钉是钉,铆是铆,不会玩虚的来假的。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倒是特别会“说”,忽悠人的本事特强,把假话说的跟真事似的,而怎么“听”,时刻都在考验着人的智商,检验着人的阅历和见识,一不留神就会被人搞晕。
有位长期在中直机关工作的朋友退休后,喜欢到偏僻落后地区走走看看,这才得以接触到过去从未接触过的社会层面。老百姓的朴实无奈和某种人的流氓无赖形成鲜明的对比,也唯其退休,才能感受到许多令人难以置信的人和事。
他去过最基层的社区工作站,到过农村的村镇,常常向我感叹退休后活得更真实,开了眼界,真正见识到了“高段位”的大忽悠,见识到了“小官巨僚”和“太极高手”,见识到了把死人都能“说”活的本事。
上面要求严了,规矩多了,某些人面上的态度好了,就是不办实事,有人说假话随口就来,说完了也不认账。政府的公信力在这些人的手中,就像深埋在地下的末端水管,不知不觉中裂了缝,水在静悄悄地流失着。
有的人被投诉,受到责任追究还很委屈,不懂反思自己,只会怨怼别人。
有人说,人生就是成王败寇,成功者咋说咋有理。反之,说的再好也没人信服。然而,跳开来想,成功者又何以能成功?
记得那年又一批新兵入伍,指导员在操场边看着正在集训的新战士对我说:别看现在看不出高低,两年后就拉开距离了。这句话我至今记忆犹新,事实的确如此。同样的起点,决不可能是同样的人生。
生活中,有人起点并不高,可最终却会拥有一个成功的人生;而有人起点虽然很高,条件优越,人生的路却走得趔趔趄趄,没走多远便跌倒不起,这不能不让人深思。
“说”与“听”,实际上是一个人对问题的认识、处理的能力和水平。“说”,是一个人思想的表达;“听”,是一个人心智的展现。从某种角度说,“说”与听”是人生事业成败得失的一把钥匙。
常见一类人,从来不会质疑自己,不懂得扪心自问反思己过,出了问题都归咎于客观原因,或是别人的错,可想而知,他命运的航船会遭遇什么。
人生真正管用的道理是靠自己悟出来的,不能奢望别人告诉你的都是真话,或者都恰如其分地合你所用。
生活中有没有悟性,善不善于反思和感悟,懂不懂得拨云见日,去伪存真,直接关系到你人生路上能否走得稳,走得远。
有位女老板,在大学读书和毕业后的创业初期,不像粉嫩靓丽的女同学那样有众多的追求者,他似被男生遗忘,过得有点孤苦寂寞,她就把别人花前月下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和工作上。
若干年后,她成了事业有成的老板,周围开始围起一些会“说”话的小帅哥,整天把她哄得晕头转向,她开始对与她一起扎实创业的老臣们渐行渐远,耳朵里再也听不进老伙伴那些不会阿谀逢迎的实话。
迷失了自我必然付出惨痛的代价。几年后公司破产,那些华而不实却又是他最信任的小靓仔成了公司的掘墓人。
过了很多年,曾经与她辛苦创业的老同事谈起这位女老板还痛惜不已,他们后期也试过诤言直谏促其清醒,却都遭致猜忌,无功而返。
人的思维有时卡在哪别人想扳都扳不动,只有他自己经历了惨痛的教训后才可能悟过来,可往往为时已晚,这就是命。
“说”与“听”是人的智商和情商的综合反映,修炼和应对程度,关系到事业的成败和人生命运的起伏跌宕
谍战剧《风筝》里的郑耀先,通过日常的“说”与“听”,总能悟出一般人无法悟到的玄机,收获常人所不能的溢出效应。他善于“说”,有效地隐蔽自己误导敌人;又善于“听”,从闲聊和别人不经意的谈吐中,获得非常重要的情报。这其实是间谍与反间谍,情报与反情报斗争中的真实写照。
日常生活中的“说”与“听”,时时事事都能看出人的智慧和头脑。
一位老板,闲暇时喜欢与下属打牌,退休前总是赢,极少输,部下们似乎输得心服口服,都赞他牌技高。
退休后,他还是和这些人打牌,可很奇怪,几乎总是输,极少赢。
他不无郁闷地对朋友感慨:人到了退休这个年龄脑子都变笨了,打牌的水平都差了很多。
朋友不以为然:你这时的牌技应该是炉火纯青呀。
他却摇摇头说:不行啦,老了,人不服老不行啊。
人世间,很多事儿你明知道不是那样的,可不一定都要实言道破,或者你认为人家不明白,实际上人家内心可能明镜似的。
有时候,说破和“看透”可能只是一种小聪明,沉默和“糊涂”才是大智慧。
原创/鹏城辰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