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是儿童节推荐,今天也不晚,一本好看的绘本《也许死亡就像毛毛虫变成蝴蝶》不一定谁都喜欢,毕竟过节都想嘻嘻哈哈的,不喜请绕行,但这样的问题每个人都可能遇到,而且可能性很大很大。虽不是纯原创文章,绘本是馆藏的,尊重绘本原作者,照片和文字是馆长自己拍的,文字自己打的(图片不发了,有文字无法发布,希望大家去读原作)。
![](https://img.haomeiwen.com/i29324310/43cab834d82fb932.jpeg)
馆长让自己的孩子读了一遍,先前馆长先读了一遍,在读到最后的时候哽咽了,孩子问我怎么,我说好感动啊,她笑了,笑的很开心,读完以后,我问她,死亡想什么,她说死亡就像探险家走的路。绘本读的断断续续的,很慢,有的句子还是不通顺,字也要想想才行,但馆长觉得读的特别合适,我们都需要一点时间去发现属于自己的那个比喻。
如何与孩子谈论死亡?
如何与孩子谈论死亡,馆长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能像绘本这样,在一个恰当的情境,恰当的时刻,用你的智慧和感受真心和孩子真诚交流,首先自己要有理解,才能有朝一日和孩子聊,很多专家认为,6岁开始,孩子就可以进行死亡教育,因人而异,下面是专家的一些建议,大家可以参考。
馆长一直觉得老人和小孩聊死亡非常合适,跨度大,理解的也多,不过能有这样智慧的爷爷是幸福的,很遗憾,馆长的爷爷奶奶没有给馆长机会,也不可能聊这些,他们用自己的死亡告诉了我们一个平常的无奈,一个巨大的遗憾,和幸运。记得和孩子说起死亡是在她四岁的时候,家里养了十几年的猫(包子)去世了,馆长说包子有一天傍晚走到树底下就消失了,包子变成树了,她说:不可能,我不信,你骗人。事实是馆长把包子埋在了树底下,下雪后看到树的样子和包子很像,不过馆长忘记了怎么解释的了,那是第一次和孩子聊起死亡,在死亡博物馆建立一年多的时候,后来孩子也问过克里斯蒂安这样的问题,馆长只是如实的回答,“爸爸,你会死吗?妈妈会死吗?我会死吗?”“会的,不过要很久以后呢,你无法想象的久”回答的有点傻,当时总觉得还不到细聊的时候,就匆匆结束了聊天,说别的了。最近一次就是给她看了这本绘本,她显然还是没什么概念,不过觉得好玩就可以了,我们还要不断地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