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节人》是叙事类散文,篇幅比较长,这个时候就要求学生有一定的阅读速度,同时,按照课标在第三学段提出的关注要求——关注默读训练的能力提升,让学生学会根据阅读目的快速浏览,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提高默读速度。
这一篇是学生初次接触“有目的地阅读”,懂得阅读目的不同,选择的阅读内容不一样,使用的阅读方法也不一样。
同时,作为六年的阅读策略单元,本单元是对以往学习的一次综合运用与提升,要关注学生的自主阅读实践,要引导学生根据阅读需要,在教学中对之前学习的“预测”“提问”“速读”等阅读策略及掌握的阅读方法进行综合运用,通过讨论、比较、交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引导学生将获得的阅读策略,迁移运用到以后的阅读实践中。
本课的阅读提示中说:“同一篇文章,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由于是初次接触“有目的地阅读”,教材通过学习提示,安排了三个不同的阅读任务,分别是:“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阅读同一篇文章,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会不同。
比如,为完成‘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这个任务,可以运用“浏览+精读+整合”的阅读方法,根据阅读目的。
重点关注与竹节人制作、操作相关的几个段落,提取关键信息,尤其是找出制作竹节人需要的材料和做法,特别关注表示动作的词语。整合运用,实现阅读目的。
完成“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这个任务,可以半扶半放,运用“浏览+批注+交流”的阅读方法,先快速找到相关段落,对“我们”装饰竹节人、斗竹节人时有趣、欢乐、投入的内容进行精读体会并做好批注,抓住关键词句进行交流。
完成“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这个任务时,可以放手让学生去独立完成,采用“浏览+梳理+复述”的阅读方法实现阅读目的。先快速提取与老师的有关信息,主要关注老师没收玩具、玩玩具的内容,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最后进行复述。如果能根据想象加入一些细节的描述,故事会更吸引人。
学生完成阅读任务后,可以组织一次交流汇报活动,结合课后练习中三个学习伙伴的交流情况,回顾一下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分别重点阅读了哪些内容,用到了哪些阅读方法,对我们以后开展“有目的的阅读”有哪些启示。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