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5739948/020b01b428098bfd.jpg)
日更第一周(2018年8月4日至8月10日)
日更心得
自从上周六我参加简书的日更挑战以来,短短七天,我经历了一开始的兴奋和踌躇满志,后来的焦虑,以及最让我痛苦的无话可写。不过幸运的是,我坚持住了。
今天是日更的第七天,我已经拿到了第一张复活卡(参加时送的那张不算)。接下来的日子,我也会尽全力坚持日更。复活卡,我一张也不要使用。
许多事情,不亲自实践,是不能知道其中的艰辛和曲折的。正如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所描述的那样:“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
困难和挑战
开始日更之前,我把日更这件事想象得比较浪漫和美好:
“每天三百字,轻松又愉快;日日不停更,粉丝快快来;一晃又一年,出名又发财。”
每个空想家都是如此,对事物美好的一面,或者说潜在的收益充满了想象,却对事物的困难和挑战缺乏估计,总以为自己能轻而易举地实现目标。
而实践者知道,心想事成的故事只会发生在梦里。日更和其他事情一样,有它美好而吸引人的一面,也有它枯燥而充满风险的一面。鱼和熊掌,岂可兼得?
日更第一周我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是:挤出足够的时间写作。
像大多数人一样,我的生活也充满了日常琐事,它们占用了大量的时间,但我无法从中脱离,因为它们是维持正常生活的一部分。因此挤时间成了问题。
我的解决方法是:利用碎片时间构思文章的大纲,再利用晚间的闲暇完成创作。这个方法许多文章都教过,因为它确实有用。关键点:你必须用合适的工具随时记录大纲,比如手机。
解决了时间问题,接下来就是最让人头疼的部分了:我该写什么?
我不知道该写什么
日更的第四天,我遇到了无数人遇到过的难题:无话可写。
或许我的写作才能还是太弱,居然在日更的第四天就遇到了这个问题。跟那些数月后才感到文思枯竭的作者比起来,我就像一只匍匐在巨人脚边的蚂蚁。真弱。
所以发现无话可写的时候,我首先悲伤了一会儿。承认自己不如别人挺不好受的,但是这也是自我疗愈的一种手段。它让你不再对自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悲伤之后,我还是得硬着头皮写。毕竟当初自己立下了日更一年的目标,现在放弃实在是太难看了。所以我坐回电脑跟前,开始构思。
其实所谓的构思,许多时候没什么卵用。你本来就无话可写,再怎么构思还能翻天了不成?我像这样毫无头绪地构思了20多分钟,脑袋疼得想要爆炸。
突然一句话蹦进我的脑海:从小处着手。
日更不限制文体,而我目前也没有选定自己写作的方向。一切都是以提升自己的笔力为目标。既然如此,篇幅短小的散文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我写过的散文很少,对自己的描述能力也没什么自信。只记得老师曾经教过,写散文,可以从小处着手。一人、一景、一动作,皆可成为散文刻画的对象。
既然如此,那就写吧。回忆最近的生活,我终于发现了值得描写的场景。硬着头皮,小心地措辞,最后,一篇夏日喜雨总算是写完了。
继续日更
马上进入日更的第二周。说实话,我完全不知道还会遇到哪些新的困难。无话可写的状态可能会反复出现,说不定哪次我就真的被逼放弃了。我紧张,我焦虑。
第一周的日更给我的最大收获,就是我知道了日更的精神。这是一种不为困难轻易击倒的精神。哪怕无话可写,我也要用有限的输入逼着自己找到输出的方案。
第二个收获是,输入永远是最重要的。它是每个人素材、灵感的最佳来源。我的输入仍然不够,但至少我开始了。这种输入还会持续下去,量变产生质变。
最后一个感想,许多人说不要为了日更而日更。这句话有道理,但要看你怎么理解。无话可写的时候如果单纯为了凑字数而写一篇毫无意义的文章,显然没什么作用。但如果把视角集中在自己可以写的地方,哪怕只是一个场景描写练习,对于提升自己的笔力也是有好处的。
日更不易,且行且珍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