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9日,出差南京赶上了第一场雪,回程路上不禁想起了记忆中的雪,遂随笔写下。无论是雨还是雪,都是大自然的一种神奇的产物,从高高的云端飘然而落,纯净了天空,滋润了大地,最终汇成涓涓细流流入江海湖海。如精灵一般存在,我对她们有着好感。对于雪的印象中还有些过往的记忆。
记得初中的时候,学校在镇上,距离家大概有10公里的路程。这个路程算不上远也论不上近,我没有选择住宿,每天和附近的小伙伴们一同骑着自行车上学。学校早上7点就开始早读,为了保证时间,大概5点半就要起床,然后洗漱,吃早饭,骑车上学。由于时间太早,妈妈要早起给我做饭被我拒绝了。我定了闹钟起来后,自己用昨天烧好的热水刷牙洗脸,然后热一热昨天晚上的饭菜,或者自己煮一点鸡蛋面。10多岁的自己已经在妈妈的指导下学会了一些做饭的技巧,虽然很粗糙,但是毕竟是自己做的,不管怎么样基本上都不会让自己饿着肚子。冬天的凌晨五点多太阳还没睡醒,天空一片黑蒙蒙,必须要把门灯打开。有的时候昨天的热水不多了,需要自己用水壶在燃气灶上烧一些,因为每天预留的时间都有限,所以每天的清晨对我来说都是一次紧张而忙碌的行程。有一次起床后,打开门,院子里面如同白昼一般,原来是夜里下雪了,地上,花坛上,屋檐上全都铺上了白茫茫的雪花,厚厚的一层,到处静悄悄。我按照往常一样,沿着侧屋的屋檐通往厨房开始我新一天的上学准备。在厨房烧开了热水,然后要拿到吃饭间使用,由于赶时间我小跑着过去,地上还有积雪,一不小心滑倒在地,手中的水壶也掉到地上,随即热水浇进了鞋和裤子里,由于室外温度低,没有烫伤,刚刚进入鞋里会感觉到一股暖流,不一会儿就成了冰凉的冷水,由于是部分进水,也来不及换鞋就这么将就了,至于什么时候把鞋暖干已经记不住了。猝不及防的一脚,也摔到了膝盖,那一瞬间疼痛难忍,一时起不来,全身都蘸粘着雪,躺在地上的那一瞬间感到十分的无助。但是时间紧迫,也没有喊爸妈便自己强忍着爬了起来,一瘸一拐的干着该干的事。环境逼着自己坚强,那时候的自己还是比较坚韧的,对上学充满了热情,有着强烈的目标感。对一个孩子来说,上学是他唯一的正事,因此在我的心中具有着神圣感。
当然,对于雪的记忆也不是都这么狗血,多数还是充满美好的。随着天气越来越冷,后来就不在家中吃早饭,每次下大雪,很早就出门,道路上的积雪还没人打扫,一个单薄的自行车骑行在上面甚是费劲,不一会就全身冒汗,脑袋上热气腾腾。每次骑行到街道的入口处,我会来到一家豆浆油条铺子,这个铺子不大,环境很一般,是那种平时不大用,只是临时用来做早餐的地方。主人是两位稍有年纪的夫妇,他们凌晨3点就起床了,4点钟开始工作,他们做的并不多,只是豆浆和炸油条,夫妻两个人配合起来刚刚好。家乡的豆浆都是那种乳白色的,有点浓稠,原汁原味的豆浆。加上精确的火候熬制,散发出纯纯的浓香。油条的个头也比较大,里嫩外酥,金黄发亮。6点多我会准时到这里,点上两根油条,一碗豆浆,加上少于咸菜,这就是我的早餐。这也是我每天准时起床的一个动力,因为起晚了就没有时间吃饭了。这个点来吃饭的人还真不多,每一次都是我一个人默默的在那边知足的吃着。夫妇二人没有过多言语,无声中又不失默契的配合,屋里昏暗的灯光,外面绵绵的大雪还未消停,一切显得相得益彰。豆浆油条是完美搭配,时至中午偶尔还会打个嗝,两者混合的味道让人回味无穷。这是我舌尖上的味道,儿时的记忆真的可以记住一辈子,直到今日依然忘不了,这大概就是家乡的味道。
雪也代表着寒冷,骑行上学的我们已经习惯了,上学时读过一篇文章叫“体尝寒冷”,讲的就是年青人不要做温室中的花朵,要经受寒冷的考验。每个冬天的上学之路其实都在体尝寒冷,那个时候十四五岁,刚刚从懵懂转向认知升级,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每天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每天都有收获。那时的路不觉得远,骑车不觉得累,当冬日过去,春天来临时,迎着灿烂的朝阳,上学的路上是最开心的一段时光。此刻在我的脑海中出现了这样的场景,朝阳洒落,一位活脱脱的少年奔驰在在马路上,兴奋时还站立着骑行,踏板处充满力量且有节奏,脸上洋溢着笑容,额头微微冒着汗,头顶处悠扬着那首歌:我的未来不是梦,我认真度过每一分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