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吧婚姻育儿
《当我遇见一个人》:“改变”是世上最大的坑

《当我遇见一个人》:“改变”是世上最大的坑

作者: b3040bc704b8 | 来源:发表于2017-12-03 15:56 被阅读8次

    罗素说:“对孩子来说,父母慈善的价值,在于它比任何别的情感都更加可靠和值得信赖”。

    父母能给予孩子最高级的爱,便是慈善的爱。它和颜悦色,润物无声;它不焦不燥,耐心十足;它深情陪伴,静候成长。

    你要是以为,这样的爱,遵从本能就足够了,谁还不会爱自己的孩子呢?

    大错特错!

    爱,发之本能,却不该终结于本能。

    如果终结于本能,不过是满足孩子吃喝拉撒等基本需求的爱,我们把孩子扔到狼群里,他们一样可以获得这样的爱;如果终结于本能,父母可以高兴时抱在怀里,不高兴时大吼大叫;如果终结于本能,父母可以随意评判和限制,以爱之名,肆意行事。

    真正的爱,绝不是依靠本能就能达到的。

    我们可以把最高级的爱,比作一种技艺,需要持续的刻意练习,才能做到。

    《当我遇见一个人》就像一本“爱的练习册”,本书作者李雪,被誉为“中国最具灵性的心理学专家”。她的文字通透犀利,用武志红老师的话来说“是高智商和高觉知结合的结果”。

    这本书从我们人生的背景色“母婴关系”出发,帮助我们向内觉察,先看清自己的童年故事和母婴关系,进而从自己童年时代形成的痛苦模式中解脱出来。

    唯有如此,我们才有力气去学习如何爱。

    现在我们来看看,怎样去爱。

    第二章“放下评判,全然看见”,作者告诉我们,不要打着爱的名义,去限制孩子的自由,吃吃糖、吃吃巧克力,真有那么可怕吗?越限制,孩子越渴望,当你放下心中的包袱,给予孩子全然的自由选择权时,孩子也许会变得更有节制。

    节制源于自由,而非控制。

    再来看我们树立的各种规则,几点起床,几点吃饭,几点睡觉,见人叫阿姨、叔叔,不然就是不礼貌......冷冰冰,硬邦邦,毫无人情味的规则,却训练孩子必须遵守。

    为何不加上真实情感的流动呢?孩子与天地相连,智慧最高,有最天然的感受力和同理心,你告诉孩子“你不敲门,我不高兴”,比告诉孩子“你不敲门,是件无理的事情”,更能让孩子有遵守的欲望。

    规则的魅力,源于背后情感能量的流动。

    第四章“会痛的不是爱”,作者告诉我们“界限”的重要性。孩子不是附属品,和父母更不是共生关系。孩子是独立的生命个体,不要打着爱的名义各种为了孩子好。

    “妈妈是为了你好,你不考公务员,以后怎么活”、“爸爸是为了你好,才介绍王叔叔的儿子给你认识,不结婚能行吗”.......诸如此类,听过太多。

    用爱施压,却不懂,孩子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除非他明确要求你的帮助,否则,不要横加干涉和强制改变。

    慈善的爱,界限分明,彼此尊重。

    说实话,初读《当我遇见一个人》,我内心是不喜欢的,感觉作者有点“神叨”,爱不就那回事儿嘛,用得着用一本书去啰啰啰嗦的教怎么爱孩子?读完第二章,差点看不下去,我和好友说,这书太差了,通篇“伪科学”。

    抱怨完后,我本着善始善终的原则,继续翻。翻着翻着,忽然心里开了一扇窗,爱是很平常,几乎是哺乳动物的物种本能。也许正因为太平常,我忽然发现,会好好爱孩子的人寥寥无几,包括我自己在内。

    从儿子出生起,我就有很多的设想,希望他成为怎样怎样的人,以后应该做什么学什么......如果孩子不如我所愿呢?

    从本质上,我依然是把儿子当成了一件“作品”,无法做到把儿子看做独立的个体,更没有想过真正看见儿子的“存在”,我内心充满了“改变”“塑造”等等这些词。

    荣格说“你连想改变别人的念头都不要有”,真正的爱,是全然的“看见”。

    无评判的看见和关注,才能点亮孩子的心。

    因为他知道,有一盏灯,会永远悬在蓦然回首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当我遇见一个人》:“改变”是世上最大的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qnab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