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宝贝们都申请了一个微信,由于新鲜好玩,加上了亲人们的微信,两个宝贝非常激动,还建了家庭微信群。
微信有了,他们也可以随时与亲人们取得联系,这让他们非常高兴。一天新鲜感体验之后,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孩子对我说:“妈妈,你以后如果再打我们,我们就可以给大姨二姨和婆婆他们告状了。”我的第一反应是:“好吧,这两天我又没有打你们。”
一个简简单单的对话,可以看出家庭教育方面的问题,也能了解孩子们的内心真实想法。我常常在心里反思,是我自己越来越没有耐心,是我本来脾气就不好,还是两个男孩的淘气调皮的原因,让我总是表现出暴躁的一面。
不管是什么原因,一个家长,是一个成人,是一个教育者,是一个比孩子懂事的人,为什么总是将负面情绪带给孩子,又为什么自己的情绪能被孩子而左右呢?一个成年人,应该拥有成年人的样子,而我们呢,常常让孩子反过来“教育”自己。
孩子是我们的老师。这是我一次次与两个宝贝聊天之后所得出的结论。小宝以前在日记里给我写到:“爱的表达方式有很多种,你为什么偏偏选择打骂这一种?”每次和两宝聊天时,我发现他们懂得很多知识,且讲起来讲得头头是道。听的时候,内心里对他们更多的是佩服,听着听着,我是乐在心里,显在脸庞。
每天,我听着两宝“叨叨叨”开心地聊天,有时聊到乐趣十足的话题,他们便会笑到前俯后仰。而我,就在他们周围坐着,常常会被他们的笑话和他们的天真无邪所感染,常伴有一种好奇——有那么开心吗?也不由得感慨,为什么孩子们的快乐如此简单呢?
今天中午吃饭后,两个宝贝依然是说着、笑着、闹着,那叫一个开心,我就跟孩子们说:“估计每个家里因为有孩子,才有了那么多欢乐。”是啊,成年人的快乐是什么?人和人的不同,肯定大家的快乐都不尽相同。但是可以确定的是,成年人的快乐一定都很深沉。
看着孩子们玩得那么开心,我就在想,为什么我们不能和孩子们打成一片,顺应孩子们的天性,和孩子们一起快乐呢?或者是,我们为什么不能尝试一下赏识教育呢?
马克思范梅南说过:“成年人忽视孩子,对他们的话充耳不闻、惊吓、辱骂、虐待他们,否定、抛弃他们,这实在令人悲哀。对这些成年人最大的惩罚大概莫过于终身的懊悔和永久的遗憾。”读着这些文字,我就在想,教育孩子们,教育对象不仅仅是孩子们,还有我自己。对孩子们的最好教育,应该也是家长们的自我教育。
孩子们的生活世界总是多姿多彩的,而成年人的生活世界虽夹杂着色彩,但更偏向于黑白色,显得有些单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无形中早已成为孩子们的榜样。家长快乐,孩子们便会复制快乐;家长不快乐,孩子们也复制了不快乐;家长粗暴,孩子们便会复制粗暴……
作为家长,也是一位教育者,我无数次感受到,教育真的是一场人生的修行。孩子在体验着成长的同时,体验着生活的各种可能性,我们扮演着“榜样”的角色,扮演着“示范者”的角色,我们希望孩子们这样的做事和生活吗?这样的生活方式是我们想要的吗?传递给我们的孩子合适吗?
孩子是我们的老师,带给我们无限的思考,带给我们无尽的反思。孩子是我们的老师,带给我们更多的是想改变,如何成为一位合格的教育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