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无言一队春。
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
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李煜是南唐最后一位国君,也是一个文人一个情痴诗人,每次读他的诗,总觉得含意深沉又缱绻清丽。“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身为一国之君,本该志在理政,他却在这“无病呻吟”,虽然他以诗文造诣尤其以词著世,总让人感觉到他在政治上的无能和他的怂,那么,他真的是无能吗?还是他性格使然?亦或是历史的机缘呢?
长于填词,拙于治国,不喜政治只爱风月
一国之君,冷竣威言。当皇帝不需要太多的情感,李煜却是个情感丰富的人。他的童年和一般的孩童一样,在无忧无虑中平安地度过。如果不是生在皇室,我想他也和同时代的大多数人一样,一壶酒,一竿身,一棹春风,一叶舟,至少,这些拓手可得的自由,是不用他费吹灰之力就能办到的事。可如今,因为生在皇室,就连保住性命都是如履薄冰的事:
公元937年,李煜出生,排行老六。虽是生在皇室的摇篮里,但他从小到大无意称帝称王,爷爷打下的天下,让他作为一个孙辈,衣食无忧的生活就让他很是满足。
随着他的成长和父亲李景的继位,皇室党争的无情和残酷,逐渐明晰地展现在他面前。
父亲李景是个开明的君主,开明到直接放话出来,自己百年之后,要把皇位传给兄弟,这就让同为晚辈的李煜的哥哥,大为不满,哥哥谋机策动成功杀死了叔叔。
池水颠覆安有鱼卵栖息?之后,李煜也就成为了哥哥的眼中钉,为了不让哥哥觊觎他这个小六儿的命,李煜这个风月贵族,成功地用自己的才情躲过了这场杀身之祸,才有了开头的这首《渔父》。
造化弄人,历史宿命
本就不喜欢政治争斗的他,偏偏是皇室之后,是历史的滚滚车轮载着他驶向了亡国之境。可有谁知道,这位坐在囚车里的逃亡君主,本就是一个文词卓著的才子。
李煜用一首词,保住了自己的性命,让我一把撕下了往日里给他贴的政治“无能”标签。他生活在南唐末,到他的时代已经是风雨飘遥,“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亡国之痛,负荆之耻,灭国之恨,并没有让他彻底消沉,却把这位绝世才子的诗情推向了最高潮。
现在流行一种说法“斜杠青年”,在我看来,李煜就是那个时代的斜杠青年,只是那个时候,诗词才是他的副业,他的主业是当皇帝,不管他本人愿不愿意当。
虽是皇权贵胄的后代,他也放不下他的副业,一个在皇权至上,人人志在必得的时代,他这个看起来“不正经”的副业,却让他的人生熠熠生辉,直至流传千古。如今读着这些后人无法模仿的诗词,早已忘记了,皇帝才是他本该光耀祖宗门楣,却在他手里毁于无踪的事实。
下面就来欣赏一下,他这首为了保命所做的 《渔父》吧!
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无言一队春。
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
作者在一开篇直言渔父的恣意生活,身傍一壶酒、一竿身,就轻松快活地忘却烦恼,就连浪花也要化作千里雪,桃花也要争相排队竞放,世界上所有的美好都在这一舟之中。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
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李煜用渔父的洒脱自由,衬托自己身处皇室的压抑。天地浩大,觉醒在春风之中,任凭船舟随着风顺着水,不知飘落到何处,无忧无虑,只要有花、有酒就足够了。
才情著世,枉丢性命
据史料记载,李煜的死与他诗情中透露出的“复辟思想“有关。书上说,太平兴国三年七夕是他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
当天,李煜提笔写下了千古传诵的《虞美人》,在这里,不加掩饰的流露出的故国之思。
宋太宗得知此事后,认为李煜是“人还在心不死”,想复辟变天,于是赐李煜一种叫“牵机药”也称作“牵机毒”的毒药,自毙。
躲过了父兄的杀身之祸却没猜忌,诗情让他在文坛里出尽了风头,也让他枉送了性命。
霸主之后,劫后余生
和李煜有相似之处的曹植,是一代枭雄曹操的小儿子,他从小就十分聪明,十岁左右的时候,他就能诵读《诗经》、《论语》和先秦两汉辞赋。
他喜欢恣意放浪,不喜欢被约束,喜欢诗酒吟诵的生活,一个随性之人,是那个群雄争霸的风云大时代所不容的,原因是他生在皇室,他同样在家族威严和政治权势的裹挟之下,活得不自在。
其实因为思路敏捷,早年他曾受到曹操的重视,曹操喜爱曹植的文章也喜爱曹植,把重心放在曹植身上,甚至还多次带着曹植出征。
一代霸主曹操,慢慢地却看到曹植身上文人气、太子气太重,而且他的任性而为让曹操大失所望。
一次,曹植在曹操外出期间,借着酒兴私自坐着王室的车马,擅开王宫大门司马门,在只有帝王举行典礼才能行走的禁道上纵情驰骋,曹操得知后大怒,曹植也因此失去了曹操的宠爱。
后来,曹丕继承王位,曹植就从一个过着优游自在,宴乐齐鸣生活的贵族王子,变成了处处受限制和打击的对象,于是就有了这首“七步诗“——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咱俩本是同根兄弟,何必逼人太甚。
文能安邦?志在治国?
二哥曹丕即位以后,曹植的人生就一直开始走下坡路,顺风顺水更是与他绝缘。
即使在曹丕死后,他自己都没有得到重用。曹植曾几次上书,要求为朝廷效力,参与政事,但曹丕的儿子曹叡从来就没有正眼看过他这个皇叔的奏折。
即使有满腔的抱负,最终也就只能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施展,他永远也到不了朝堂之上。中年之后,曹植病死在郁闷寡欢中,时年41岁。
40岁是个坎?
一个41岁,一个42岁。与李煜相比,曹植是一个胸怀大志的君王,但是因为活在皇室,却不能长久成就他的才华。
曹植和李煜,虽然生在不同的时代,一个是胸有大志的悲情才子,一个是无意政治痴情风月的浪漫文人,虽然同样是在政治上不见什么建树,恰恰都在文辞歌赋的天地里,赢得了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