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魏故事系列19/原创
匆匆吃过早饭,老魏一行就驱车前行。去往他们单位扶贫的六沟村。
六沟村是土冒乡最偏远的一个小山村,年前才通的毛石路,全村交通工具仅有一张手扶式的拖拉机。
全村两百多口人,村里也没有学校,上学都是在外寄宿的。
六沟村由于过去交通不便,是典型的贫困村。房屋以毛草土基房为主,而且都是年久失修的。粮食基本能自给自足,但济济来源几乎没有。
过去因交通的原因,人们也不重视经济作物的种植,可谓真的是一穷二白。
整个村有文化的没有几个,书读得稍多的都在外边打工下了。人们穷怕了,都不愿再回到穷乡僻壤。
昨晚下了一场大雨,使得这山路更加泥泞,车辙在山路上留下了弯弯曲曲的印痕。
老魏坐在颠簸之中的车内,无遐欣赏窗外的诱人的景色。他满脑子考虑的是如何让六沟村的乡亲们,尽快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种植适合本地士质、气候的经济作物是必须的,但周期长。所以尽快找到见效快的项目,让人们先尝到甜头,稳住人们的心,才是当务之急。
通过长短效益项目的投入,让人们走上富裕之路,才是最完美的。
老魏深深的还记得初次来六沟村的情形。当时连毛路都不通,还有村民们还在用煤油灯照明。他和小叶是跟随乡干部一起进山的。顺着羊肠小道翻山越岭,从早走到夕阳西下,才来到六沟村的。
来到六沟村,看到如此败落的村庄,与自己生活的都市相比,似乎有种与世外隔绝的感觉。
空气质量虽好,但老魏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打开老乡们的房门,屋内的摆设让老魏感觉到凄凉。脏乱、陈旧一目了然。
除了贫穷之外,就是愚昧。猪鸡在村道上自由往来,随处可见牲畜的粪便。

最让老魏揪心的还是交通,要想脱贫致富,首先人和产品要进得来,出得去。只有流通渠道,一切才会成为可能。
第一次进山,让老魏见识了现代社会中存在的几近原始社会的村庄。出山后便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与迷茫。他不曾从事过农村基层工作,好多东西他都不懂。
老魏在六沟村转悠时注意到了村前的那座大荒山,整只山也有近千亩吧,老魏想拿这只山作脱贫致富的文章。
可是还有好几个问题需要落实,交通问题,电力问题,还有这只山是否可以开发,能开发的话开发什么项目。
老魏第二次进山,带了乡上土地所和农服中心的工作人员。主要是求证这只山的土地所属权,还有根据气候和土壤成份分析出适合种植的经济作物。
这座荒山属于集体经济林,是可以开发的,适合种植的经济作物范围较广。现在最大的问题和难题是开挖路的资金,只有路通了才能去谈一切。
第二次出山,老魏马不停蹄的来到市扶贫办,工作人员热情的接待了老魏,并认真听取了老魏的工作汇报。
扶贫办的主任语重心长的对老魏说:“整个市扶贫范围广,扶贫资金也有限,各个点要因地制宜,能自己寻找到资金出路的最好。你那儿不是有荒山可开发吗?你可以找企业或愿投资的个人,和当地老百姓一起去开发呀。"
老魏面有难色的说:“我哪里去请这样的活菩萨呀?"主任挥了挥手说道:“菩萨我帮你请,具体双边合作事宜你自己去谈。”老魏一听有戏,顿时兴奋起来:“只要你请得来菩萨,六沟村脱贫致富就有着落了。"
说着上前紧紧握住主任的手,并说:“我先替六沟村老百姓谢谢你了。”主任挣脱老魏紧握的双手说道:“老魏同志,每个扶贫点老百姓的脱贫致富,都是我们共同的目标,共同的工作,没有什么可谢的。"
从扶贫办公室出来,煮魏长舒了一口气,心中好像卸下了一块大石头。
晚上回到家,肚子正饿,狼吞虎咽的吃了好几碗,老婆看着心疼又好笑:“慢点吃,没人跟你抢吃的。不够我再去做。”
吃好休息了片刻,老婆又缠着他去散步,老魏痛快的答应了。这段时间总是出差在外,很少落家,亏欠老婆不少。
看着繁华的街道,各种灯光相互交集,绽放出五颜六色的光芒,真有点晕头转向。同时他又想起了六沟村,村上此时又是漆黑一片了,劳作了一天的人们,在微弱的煤油灯下,闲聊着或喝着小酒。除此之外,也就没有了可消遣的。
如果不是老魏身临其境,真得不敢相信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如此贫穷的山村。老魏觉得最先要解决的还是交通和电力问题。
回到家,老魏打开手机,想在简书上写点什么,可是满脑子都是与六沟村相关的事儿。让他陷入对六沟村脱贫致富的思路之中。
让六沟村的乡亲们过上幸福生活,老魏觉得这不仅是自己的工作,更是一种神圣的使命。自己遇上了便责无旁贷,有再大的困难,他也要依靠组织,尽量去解决。
想着想着,有了深深的困意,老魏只好睡去了。
第二天早上,老魏正吃早点,扶贫办主任就来电话了,说有好事,叫老魏去一趟扶贫办。老魏一下兴奋起来,放下筷子,边擦嘴边抓起公文包夺门而出。
老婆看着老魏如孩子般的样子,甚至连招呼都不打一下,只好无奈的摇了摇头。
煮魏风风火火的赶到扶贫办公室,见主任就着急火燎的问到:"主任,啥好事呀?一接到你的电话我就马不停蹄往这里赶,生怕你把好事给了别人。"
主任摇头笑着说:“是你的别人抢不去,不是你的你也强求不来。老魏,咋天你走后我联系了几家公司,有合作意向的资料都在这里,你自己仔细看,跟哪家公司合作你自己去谈,但一定要把通电考虑进去。”
说着把一摞资料推到老魏面前。老魏面带微笑,如小鸡啄米般的点着头,嘴上应着:“好的,好的。"打开公文包,伸手抓起资料放了进去。
老魏转身走了几步,突然又来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上前几步,在主任措手不及间抓住主任的手,使劲的摇了摇,然后突然间又放了手,什么也没说,转身快步离去,留下一脸茫然的主任一个人在办公室。
老魏电话通知了工会的几个负责人,要一起碰个头。然后自己也急匆匆的赶了过去。
大家都传阅了几家公司的资料,经过激烈的讨论,最后少数服从多数,选了一家叫野山咖啡公司作为合作的谈判对象。
老魏叫小叶在网上查找这家公司,以便获取更多的可信资料和息信,可结果是跟主任给的没有更多差别。
确定了合作对象,大家开始酝酿合作思路和合作的有关条款。忙活了半天,基本确定了合作内容和方向。
当然谈判之前须征得村民同意,否则一切都是白搭的。合作的谈判结果也须逐级上报备案的。
于是决定,老魏和小叶再次进山,与六沟村村民们沟通交流,再来与公司谈判。
老魏第三次徒步进山,再次体验着乡亲们的跋涉之苦。但老魏不觉得太累,他心里想着,如果一切顺利,不久的将来,人们将走上垣途,交通方便,点上电灯,有稳定的经济来源。
不知不觉中来到了六沟村,也就是下午收工时间了。来到村长家,村长是个将近四十的中年人,有些文化,在村中还是蛮有号召力的。
老魏把合作引资开发的设想一跟村长讲,村长激动的如小孩般抹了抹了眼泪。
村长兴奋的说:“老魏呀,我等这个时刻太久了,作为村长,看着乡亲们受穷,实在于心不忍。可我也实在没办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呀,路不通,电不通,村里连青壮年人都留不住。现在好了,乡亲们有盼头了。”
村长挨家挨户的去通知了开会,很快,乡亲们情绪激昂的聚在一起。还没等老魏召开会议,乡亲们就激动的议论开了。
老魏不作声,侧耳倾听乡亲们的议论,心中有了较大的把握。才站起身来止住纷纷议论,把与野山咖啡公司合作的设想细细的跟乡亲们一讲,没等老魏收尾,有的老乡忍不住的带头鼓掌,于是一场经久不息掌声响彻荒蛮之村。
可能是穷怕了,乡亲们全力支持通路通电的工作。
赶回市上,老魏和几个工会骨干又商量了跟野山咖啡公司的谈判预案。由于合作结果对双方有利,所以谈判很顺利。
野山咖啡公司很快拨款投资到通路通电的项目。
一个月后,世代徒步外出,生活在黑暗中的乡亲们,有了通往外面的宽敞大道,夜晚有了明亮的灯光。
当挖掘机在村边作业时,乡亲们就好奇的围观,惊奇的看着这个庞然大物轰隆着开山凿壁。
很多老人和小孩都不曾出过山,见到过这么大的铁疙瘩,心里肯定非常稀罕了。
想到这里,老魏心中一阵隐痛。这次进山是第五次了,通路通电后的第二次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