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这样的老街市中行走,从满目丰富新鲜的物产,好似从最开始就一直都在的档口、器物,和一个个劳作于斯的鲜活人物,到充满耳鼓的叫卖、还价和特有的背景声响,以及移步换味、丰富的层次和调和的气味……这一切都构建出一个特有的空间,与记忆中的诸多原素、场景和感觉,重重叠叠地勾连在一起,一来到这里,便好似一滴浓墨落入清水之中,瞬间扩散并完完全全地融为一体。
也不知又徜徉了多久,王世洋步出市场,小街上已转换了场景,人流依旧却已是火烧云起、华灯初上了。
虽还未接到孩子的电话,但世洋知道,这孩子进了书海,便如雉鸟入林,若无外面的干扰,则对时间的感知,如同完全是在另一个平行空间的。
于是,世洋便转身折返,边走边拨通了孩子的电话:
“怎么样?”
“挺好的……今天的内容好精彩!”孩子忍不住,压低了声音说道。
“啊!过瘾啦!饿了吗?”
“嗯……有点儿。”
“我现在过去接你,大概20分钟到,然后一起去吃饭?”
“行。”
“一会儿见。”
“一会儿见。”
还是从小建立的规则和习惯,提前约定,到时即走。
王世洋平时走路极快,为此经常自嘲说自己“重心太高,走快了才稳”。
不由得想起一次在福州的时候,公司的助教也是一个“吃得来”的女孩子。中午下课后,大众了一个三千多条评论四星半的本地菜馆,显示步行三百多米距离,结果没想到最终走了1100多米。
那时当地已是初夏,气温30度,世洋穿着牛津纺的衬衣,打着领带,外套西装。助教一身连衣裙,待走进那菜馆门厅的时候,助教直呼“热毙了”,并说要是没有半道上买的那根冰棍,就撑不到地方了云云。
同一时间,世洋感受了一下,自己背心开始有微汗,应该纯棉的衬衣还显不出来,也并没有太热的感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