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对一个人人生的影响是巨大的,这在无数人的人生经历中得到了证实。每一个不快乐的童年,都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他成年之后的人生走向。“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曾用这句话阐述童年不幸将给人的心理带来永久的伤害。
中国有句俗语,“棍棒底下出孝子”,认为孩子像小树苗一样,小的时候犯下错误就应该打,就应该修正。让孩子改掉身上的坏毛病本没有错,错就错在方式和方法上,很多家长在孩子犯错时,只知道恐吓和惩罚,却没有顾及到孩子的心里是怎么想的,更不会顾及孩子的自尊,这种孩子长大后通常比较敏感,也很难做到尊重别人。
父母的行为习惯往往会映射到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让他最终会成为一个自己极度不喜欢,却非常像父母那样的人。脾气暴躁的父母却要求孩子一定要乖巧懂事,动不动就骂人的父母却要求孩子懂礼貌,撒谎成性的父母却要求孩子做一个诚实的人,极度自私的父母却要求孩子慷慨大度,这怎么可能呢?
电视剧《以家人之名》中陈婷的女儿就是深受母亲毒害的孩子,母亲的暴躁、敏感、自私以及敌对情绪都映射到孩子的身上,长大之后的小橙子也像她妈妈一样,很难与周围的人相处,敏感又自私,动不动就发火 ,住在别人家里还霸占着电视机遥控器,完全不顾及周围人的感受。
有些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吝啬对孩子赞美,即使孩子已经做得很棒,他们也不愿意说一句鼓励孩子的话,他们说,不鼓励不赞美是因为怕孩子会骄傲!难道经常赞美和鼓励竟然会是一种罪过,会成为一切坏习惯的源头?没有人喜欢自己总被否定,长期得不到家长认可的孩子,成年之后更容易自卑,他会觉得自己做什么都不对,做什么都做不好,一定是自己很差。
《自卑与超越》是奥地利作家阿德勒的一部重要作品,阿德勒认为,童年时期的经历对于人类自卑感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如果一个人在童年时期经历了某种负面的事件,比如被父母忽视或者受到教师的批评,那么他就会产生自卑感。
童年时期常常被父母关心爱护的孩子,成年之后更容易成为一个有爱心,懂得别人感受的人,而经常被父母忽视的孩子也更容易变得焦虑和自私,这也是很多单亲家庭的孩子以及留守儿童,长大后更容易焦虑和抑郁的一个原因。
美国心理学家约瑟夫·卢斯亚尼在《自我训练》中反复指出,“童年是人一生不安全感的来源,也是焦虑及抑郁的源头”。 从小被忽视、被嫌弃、被指责、被奚落、被否定、被威胁、被恐吓长大的人,成年之后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那些父母未曾疗愈的创伤,最终都会被孩子承接,并延续。 未表达的情绪永远不会消亡,它们只是被活埋,并可能在未来以非常丑陋的方式涌现出来。
很多人并不知道孩子性格的形成是在童年时期,孩子性格的形成远比我们认知的要早,有一家美国研究机构表明,孩子的性格形成是在童年早期,有些孩子在四五岁就已经形成基本的性格。
一个人的性格一旦形成想要改变是何等艰难,著名心理学家荣格说:“一个人毕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他自童年时代起就已形成的性格。” 一个敏感多疑,缺乏安全感的孩子,长大之后也很难改变这种性格,他会很在意别人的言行,别人的评价,甚至别人一个眼神,一句玩笑都可能会伤害到他,让他觉得很难受。他轻易不会相信别人的话,也很难融入到社会群体中,更喜欢独来独往!
歌手龚琳娜在浪姐中坦言,自己从小就被周围人说自己不够漂亮,不像弟弟那样漂亮,她不配穿粉色的衣服。她在与人说到这段往事时,已经泣不成声!这种自卑心理一直影响到现在,纵使她已近知命之年,纵使她已经是家喻户晓的知名歌手,依然无法从这种心理阴影中走出来!
我们不想责备自己的父母,他们身上也承载着上一辈人的影响,这种影响也在困扰着他们的一生,但是我想说的是,作为人父人母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啊,他们身上所承载着的责任远比他们想象的多,也重要的多,难得多。也希望年轻的父母们在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一定要审慎而为之,不要因为自己的随性,让孩子承受一生都无法释怀的痛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