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了不起的我》第20节——正念思维:如何活得不焦虑?

《了不起的我》第20节——正念思维:如何活得不焦虑?

作者: 华姐手记 | 来源:发表于2024-03-12 12:05 被阅读0次

    一条河流要流动起来,有三个条件:张力、河道和源头活水。

    本节课我们来说说为什么现实是源头活水?

    海贤老师说,他散步走在美丽的运河边,河边的花都开了,桃花、樱花、梨花,五颜六色,很多蜜蜂正忙着采蜜,清风拂面,水波荡漾,孩子们绕着广场跑来跑去。一个父亲懒懒地坐在椅子上,偶尔瞟一眼不远处的孩子。

    他说现实就是一部永不落幕的戏剧,随时随地都有新鲜事发生。唯一不同的是,走近它,感受它,其实这是一种近的思维方式。

    “近的思维方式”就是关注真实的、正在发生的、近的事情。这些事情是流动的、不断发生着变化的。

    另一种思维方式就是“远的思维方式”,指的是关注想象中的、抽象的、远的事情。这些事情常常是静止的、僵固的,是我们头脑中已有的东西。

    近的思维会不断跟现实接触,让现实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是一条不断有源头活水的河流。而远的思维,是只注重头脑中已有的规则,这些规则让你只能看到你想看到的东西,这是一种拒绝改变的思维方式。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前面所说的僵固思维、应该思维和绝对化思维,是同一种思维方式,叫做远的思维方式。

    “僵固型思维”不是看重你现在正在做的事情,不是看你付出的努力,而是评价你这个人怎么样,聪明不聪明,这是远的思维;

    “应该思维”只执着于头脑中已有的规则,而不关注现在正在发生的事情,这也是远的思维;

    “绝对化的思维方式”是把一件现在发生的事,用永久的、普遍的和人格化的方式进行概括、推演,这就是远的思维。

    其实,远的思维的存在,也是有道理的。

    有时你面对的信息无穷无尽,所以必须要把这些信息封装起来装到我们的头脑里,让它们变成了头脑中的概念、观点、评价,就变成了一些刻板印象。

    远的思维能够帮助我们省略加工需要的认知资源,同时,因为抽象和规则化,它让我们面对的世界有了更多的确定性。

    但是,远的思维限制了所有人的成长。

    如果固守这些远的思维方式,你就看不到正在发生的事情,新的东西就不会进来,你的思维也不会有什么变化。

    打个比方,远的思维像是看电视,你觉得自己能看得很清楚,但你看到的,都是电视导演想让你看的;

    而近的思维呢?像是在现场,也许细节太多,你会被淹没,但是你会看到更多、更真实的东西,因为你就在那里。

    在学习正念的时候,很多时候,我们的心都是浮的,有繁杂的大量念头产生,这些念头把我们带离了此时此地。

    为了让心安顿下来,我们需要有一个焦点。

    如果能在焦点上保持足够长的时间,就会变得专注,就进入了事情本身,就像在现场。

    正念很强调专注当下,强调此时此刻。这跟近的思维强调的内容一样。所以近的思维方式,叫做正念思维。

    其实,思维是以语言为载体的。学习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就是学习一种新的语言。

    经常会有焦虑的来访者说:

    “这一切有什么用呢?”

    “我为什么总是这么糟糕?”

    “我根本做不到!”

    “一切”“总是”“根本”,这些关键词,就是远的语言的特征。

    它们非常的概括和抽象化,用这种方式思考的时候,基本上没有能够控制的事情了,除了自我厌恶和自我谴责,我们对此也无能为力。

    相反,近的思维却是生动的、丰富的,充满了变化的可能性的。

    怎么来学习近的思维呢?这里有三条原则。

    第一条原则:用描述性语言,而不用评价性的语言。

    描述性语言,就是不加自己的评价,少用形容词,而尽量用动词来描述正发生的事情。

    这有点像镜头语言,在电影里,一个导演是不会告诉你他是怎么想,或者主角怎么想的,它只会如实呈现演员的表情、动作和对话,让你自己去感受。而你感受到的,都是很近的、很鲜活的东西。

    评价性的语言已经用我们头脑中的观点、概念对信息进行了封装和加工,它会阻碍变化的发生。

    假如一个人说“这个妈妈很控制”,“这个女儿乖乖的很听话”,那他在想法里,就已经不自觉地把她们放到了一个很难改变的位置。

    而描述性语言是这么说的:“这个妈妈在咨询室里指着女儿说,我不允许你这样做,而女儿则低着头一言不发。”

    注意一下这两种语言的区别。在后一种语言里,你会好奇发生了什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好奇她们心里是怎么想的,可是如果你只是说“这个妈妈很控制”,那就很难有进一步探索的空间了。

    第二条原则:问具体的问题,而不是抽象的问题。

    经常有人咨询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惑。问题经常是这样的,“老师,我很内向怎么办?”“老师,我容易紧张怎么办?”“老师,我有拖延症该怎么办?”

    他们就是在用很远的语言描述自己的问题,这种提问方式正反映了他们思维的方式。他们就是在用抽象的、概括化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这让他们的问题很难找到答案。这也正是他们的问题。

    如果有人问这些远的问题,你可以尝试着把他拉回到近的问题上来:“遇到哪些人你容易紧张,遇到哪些人不会呢?在什么场合你容易紧张,什么场合不会呢?在与人相识的哪个阶段你容易紧张,哪些阶段不会呢?最近你在跟谁交往呢?感觉怎么样呢?”

    这么问是希望他们用近的语言去描述。紧张不是因为他们内向——不是说这不对,而是说这太远了。

    你只有真的看到相处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你才能看到你能够控制的部分,才能找到可能的出路。

    第三条原则:关注现在能做的事,而不是关注事情的结果。

    在用远的语言思考时,总是习惯性先去判断一个事情的结果,评价一件事有没有用,再来决定要不要做。

    在时间上,先有做事,然后才会有“有用没用”。

    很多时候,“有用没用”只有等做完一件事才会知道。可是,正是因为头脑中预想了“有用没用”的结果,让我们失去了行动的能力。

    那么,问自己两个问题:

    第一个:你现在能做什么?

    第二个:你愿不愿意去做?

    如果在为一些远的事情焦虑,也可以用这两个问题把自己的思维拉回到现在来:我现在能做什么?我愿意做吗?

    有什么样的语言,就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僵固的思维有僵固的语言,而成长的思维方式背后也有能够容纳变化的语言。

    语义学家温德尔·约翰逊说:用静态的语言去捕捉变动的现实,会造成许多困扰。近的思维就是发展一种能够容纳变化的语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了不起的我》第20节——正念思维:如何活得不焦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rivz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