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旅行•欧洲心情随笔旅行
布达佩斯之恋4 布达的自由山

布达佩斯之恋4 布达的自由山

作者: Kitty_菁彩人生 | 来源:发表于2018-10-27 10:54 被阅读121次

你知道喜剧明星陈佩斯名字的由来吗?(呀,暴露年龄了)据说他爹,我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陈强随中国青年艺术代表团到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访问演出时,正逢其长子出生,为了纪念这一时刻,便将大儿子取名为陈布达,数年后二儿子出生,则取名为陈佩斯。哈!老爷子浪漫吧,给儿子起了这么洋气有意思的名字,叫儿子的名字时大概常常也会想起那座美丽的城市吧。

欧洲国家大多数都很小,从地图上看多瑙河犹如一根蓝丝带穿过多个国家。到了布达佩斯,左边为西区布达,右边为东区佩斯。最著名的那些景观多位于多瑙河畔,西区布达的城堡山是必去的景观之一了,同在布达的自由山往往被人所忽视,对于登高通常人们只会选择一地,更何况城堡山上的那些有历史意义的建筑更使得城堡山的地位举足轻重。

自由山

但是如果你有时间,自由山绝对是个值得一去的地方,因为它是布达佩斯的最高地,从那里看到的多瑙河是蜿蜒的,比城堡山处看到的笔直的河流更为灵动,也因为地势更高,整个布达佩斯两岸美景尽收眼底。

我在布达佩斯第一天的行程是上午去自由山,下午去城堡山,同在布达的两个景点并没有车辆直达,所以中午回佩斯吃个午餐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自由山的一条上山路就在绿桥(自由桥)的旁边,山高不过200多米,路很平缓,偶尔爬些石梯。上山不多久就听到很多孩子的笑声,原来那里有一个儿童乐园,大滑梯,蹦床,一应俱全,孩子到了这里一定会乐不思蜀的。

绿桥 上山路 石梯

这一路上并没有什么景点,只是随着高度的上升因为视野的逐渐开阔,让你享受到登高望远的乐趣。起初只是能看到绿桥,渐渐地,一侧的白桥便出现了,一绿一白,如两条遥远(近1公里)的平行线,让人不由想到弗兰茨和茜茜婚后长期的分居生活。不过两人并没有绝情地断了联系,而是保持着一种书信往来,渐渐倒是演变成了一种柏拉图式的情感。

白桥 观景平台 我也来享受一下

再向上登便看到了再远一点的裴多菲桥和链桥,多瑙河的河水最初像一面镜子能倒映出桥的影子,随着高度的上升成了一块丝滑的缎子,河水的颜色也因为阳光的折射时绿时蓝。

绿桥和裴多菲桥 唯一的景观红椅子

一路上有不少红色的椅子供人休息,不过大多数椅子面向的视野实在是让人不想久座,试想近距离对着一堆杂乱无章的树谁都不会有久座的欲望。我想这里原先应该是没有树的,不过是因为时间久了又没有人去修剪树枝才造成了眼前这窘境。这样的走走停停看着拍拍,登顶不过花了一个多小时。

涂鸦的山壁

当走到至高点时意外地看到不少人,而一路上,这条上山的小路并没有遇到多少人。山顶有一座女神像,手上托着一片象征胜利的棕榈叶(据说棕榈叶形似手掌,如同多个V字,即英文的Victory胜利),当时我并没有了解过背景,还以为是一片羽毛(两者确实也很像啊)还猜想是不是因为想象羽毛一样毫无牵绊的自由飞翔才命名为“自由山”的(讪笑)。

女神像原为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末前苏联红军解放布达佩斯而建。1947年,匈牙利著名的雕塑家基什法尔鲁迪·日格蒙德塑了这组雕像。自由女神像原来叫“解放纪念碑”,但是后来前苏联由解放者身份转变为了控制者,匈牙利沦为了前苏联的卫星国(1919年3月建立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一个国家当然不会如弱女子一般,你救了我我当以身相许,自己的主权还是要维护的,所以匈牙利对前苏联的感激转变成了憎恨。

注意,右边石柱上被抹去的痕迹

原来在女神像前面的平台上还有一尊苏联红军战士举着旗帜的巨型雕像,前面写着“为了纪念因解放匈牙利而牺牲的苏军将士们”,基座背后镌刻着数千阵亡将士的名字。1989年制度变化后(1989年10月23日国名改为匈牙利共和国),匈牙利兴起了一股彻底清除前苏联影响的浪潮,全国凡是与前苏联有关的所有痕迹,包括建筑物、纪念碑、列宁的雕像等等全部彻底予以拆除,连街名都进行了更改,自由女神像自然也未能幸免。

然而自由女神像几十年来已经成了布达佩斯的标志性建筑,其本身的艺术价值自不待言,将这样一尊精美的雕塑拆除实在可惜。几经商议,最后决定保留女神像,名称改为“自由女神像”,周围与苏军有关的一切纪念物全部拆除,搬走了高举旗帜的红军战士,刮掉了座基背后的阵亡将士名字,前面的文字也改成了“为了纪念所有为匈牙利的自由、民主和独立而牺牲的人们”。

在离布达佩斯30公里的地方,当时的匈牙利政府专门修建了一个公园,将所有与前苏联和社会主义有关的建筑物、雕塑等集中摆放到这里,供游人参观,被人们称之为“社会主义公园”。谁又料想到曾经的大国前苏联有一天被解体成为了几个国家。

以上关于自由女神像的资料来源于写这篇文章时的一些查询,登顶时我是一无所知的,所以我当时只是扫视了一下这几个雕塑的样子。女神像很高很高,你的视觉不自觉地就会被她吸引,天空无比地湛蓝,大片的白云点缀在天际,站在神像前的我仰视着她,她离天空如此之近,看得久了,隐隐觉得她是富有生命的,衣玦仿佛在飘动,她奋力地高举叶子(当时我认为的羽毛),呐喊着“ingyenes”(自由)。

人们争相与女神合影,如果站得离女神近,她便无法全部入镜,如果离她远,拍到了她的全貌,背景便会是黑压压的一片人。

对于多瑙河,站在至高处的远眺与在岸边的近距离观察时的印象是截然不同的。在近处时你能感觉到它在流动,船只在上面行驶,它是热闹的;在高处时它看上去像是停滞的,船如玩具般不足为道,它是安静的。时间仿佛被凝结,我此刻眼睛看到的景象应该与100年前没有大多差别吧,在阳光照耀下如丝绸般的多瑙河那时也是这般光彩吧!

极目楚天舒,站在高处,又是如此晴朗的天,心情是无比舒畅的。人站得高了,一切的格局便变得不一样了,心胸和眼界将会有更高的提升,就如此刻眼前看到的,不再仅仅是一条河,而是整座城。

每到一处人文景点我们究竟有无必要去了解一下背后的故事呢?不了解固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粗浅地了解后你对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背景会有更深一层的体会。一块碑也好,一座塔也好,它们将不再是死物,而是历史的诉说者。这样的它们在你脑子里是有故事的,当别人问起你可以娓娓道来;当你自己回看照片时,你会再一次忆起曾经的故事,每一次的旅行也会多一些趣味性。我们的旅行不正是在不同的地方读不同的故事嚒?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布达佩斯之恋4 布达的自由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rlw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