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位耄耋老人的娓娓道来,有大道至理,也有琐碎日常,有时代的动荡巨变,也有内心的剖析叩问,可这些在他笔下,却都有宁静淡泊的味道。
我有个不知是好是坏的习惯:别的便宜可以不占,免费的书一定要捡捡,别的东西要时时断舍离,书嘛,还是先屯着吧。
《季羡林谈人生》一书,原来并不在我的书单里,是一个读书app偶然送的免费电子书,一碰上这种活动,我总忍不住挑挑,看有什么经典、大师、畅销之作,一一收藏囤货。这样一来,也能读到一些本不会去关注的书,跳出自己的框架和局限。
读这本书,是想一窥大师的境界,奢望于“人生”二字有所启发,寸进,或者潜移默化。
读完之后,对于人生寿限、荣辱毁誉,二十几岁的我还真没什么可谈、想谈的。
说实话,浅薄如我,季先生很多文字给我的感慨,不如以往一些“鸡汤”“快餐文学”留的印象更深刻:
比如,谈天才和人才,季先生点出天才是偏才,害怕天才的自命不凡;而作为一个非天才,更打动我的是,多数人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轮不到拼天赋。
谈衣着,季老说“吃饭是为了自己,而穿衣是为了别人”;作为一个天天素颜的大龄单身女,让我警惕是,没有人有义务透过你的外表来发现你的内心。
又如,不完美才是人生,养生无术是有术,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在于认真负责地完成自己这一棒的任务……或耳熟能详,或是没有语义之外的更深感触和共鸣。
而真正让我忍不住回味的,反而是些一带而过的短语,或简单却灵动的想法。
一,“回忆能净化人的灵魂”
这是全书中,最触动我的话。
而季先生在书中也做了自己人生的回忆,仿佛能通过这些文字,轻触感受到他灵魂的纯度。
看这本书时,刚好在刷《请回答1988》,也在想为什么这部异国往事会如此打动我,是共鸣?是青春?是回忆?好像都有,但又差了点。
突然就恍然,原来,回忆,能如此的触达灵魂。
原来,我沉浸于剧中,也在同灵魂深处那个曾经年少青春的我对话,18岁的我帮我回忆青春和初心,她请我回答,那些年少的梦想,如今还安好吗?
又一,“我真想成为一名服装设计师,把燕莎、蓝岛一类的字眼蕴藏在衣服的某一部分内,隐而不发,彰而不露。我一定能取得专利,成为大师。”
读到这句话,脑中出现的是:无印良品。
或许这就是经典、大师之作的妙处之一:从古旧的、形而上的论题中,却能发现当下最火热的商业模式。
再一,“我幻想眼前有一个按年龄顺序排列的向八宝山进军的北大教授队伍。我后面的人当然很多。但是向前看,我还算不上排头,心理颇得安慰,并不着急。”
哈哈,读这段话时,我忍俊不禁,眼前也幻想出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头儿稳坐桌前,慢条斯理地在稿纸上写下这话,放下笔呷口茶,露出一个顽童般的笑容。我还担心,会不会有某个年龄比季老更长的北大教授看到这话背过气去,而季老还是一副不着急、你拿我没辙的样儿。
真是我手写我心,敢想敢说,至真至纯。
掩卷之后,叹一句,“黄泉路上无老少。任何人的下一步都是死。”人生短暂,虽我仍蒙昧,但是:怕什么人生没有意义,先把生活过有意思再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