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老马商书房
人类简史:小麦驯化了人类?

人类简史:小麦驯化了人类?

作者: 老马商书房 | 来源:发表于2018-10-31 15:44 被阅读992次

人类在远古社会日子过得特别苦,吃了上顿没下顿,寿命也不长,直到正式进入农业社会之后才开始有了转机。正式进入农业社会后,不用整天追着猎物跑,守着自个儿的一亩三分地就能吃饱饭。

虽然我们很自然地会觉得农业文明时代比原始的采集兽猎的时代要强很多,但实际情况不是这样。

按照《人类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的说法,农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个骗局,它远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好。我们之所以会想象农业革命让我们人类过上了幸福日子,是因为一种错误的理解,我们觉得历史总是要向前推进的,后一个阶段一定比前一个阶段强。

《人类简史》里通篇都没有用“进化”这个词,而是用“演化”这个词代替的。不管人类历史还是所有物种的历史,都不能说它是向前进步的、从低级到高级的,因为达尔文进化论的精髓是说物种是不断地适应环境的变化,这是物种向前演进的真相。

物种之所以往前推进就是因为环境在不停的变化,环境变化没有高级低级之分。我们之所以觉得物种越来越高级,是因为我们有一个执念,都觉得人类是一种非常特殊的高级动物。从单细胞动物到器官复杂的大脑,这不就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吗?

实际上不是的,对于物种来说能延续下去才是它存在的一个最根本的法则。除了人类之外的其他物种没有制造出飞机大炮,这并不是因为没有人类聪明,而是因为他们有自己适应环境的方式。比如,如果明天温度突然下降30度50度,人类可能瞬间就灭亡了,但一些单细胞的细菌之类的物种还能存活。再比如太平洋海底火山口温度极高,但依然有细菌能够存活。人类跟它们比,是它们强大还是人类强大呢?

对一个物种来说,能生存下去的就是成功的物种。从这一点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所有物种的演化是没有方向的。人类之所以有今天就是一个偶然因素的结果,物种的演化既不是向更高级演化,也不是向更低级演化,它是往更适应环境的方向演化。所以从这个意义上可以看出“进化论”这个词不是特别准确,更准确的说法应该就叫“演化论”。

人类社会看上去确实像一直在进步,可是从一个物种的生存来说,我们真的越来越适应环境吗?其实未必。比如农业文明时代真的比原始的狩猎采集的状态更好吗?我们都觉得农业文明时代过上了富足的日子,可实际从现有的考古发现来看,原始社会时候人的身高要比农业社会时候高大很多。

原因是原始社会时候,人是一种杂食的动物,他们吃的东西可能比我们今天吃的更健康,所以智人的营养是非常均衡的。从考古发现上也能看到,原始人身上很少有发现疾病的。但是到了农业社会之后,疾病突然爆发。一个原因是当时营养水平不行,主要吃谷物,另一个原因是长期吃谷物,食物结构比较单一,大量的补充葡萄糖也会导致人得糖尿病之类的疾病。所以,有些疾病从农业时代开始就一直伴随着我们。

而且农业时代跟远古时代人类干的活也不一样。远古时代,咱们人主要爬爬树、追追羚羊这类活儿,它是符合一个物种进化到哺乳动物阶段的天性的。可是到了农业社会之后,咱们人突然去种地去了,整天歪着腰,趴在地里插秧、除草,这些活儿对我们的脊椎、膝盖、脖子,包括脚底板都造成了好多的压迫。所以,农业时代之后就出现腰间盘突出、关节炎、疝气等疾病。

农业社会比原始社会更容易饿肚子。原始人打猎的选择更多,打不到羚羊可以打兔子,而农业社会就没有这么多选择了,只有那寥寥无几的几种农作物。

还有人认为进入农业社会后,不用担心生命安全,恰恰相反的是农业社会打仗的频次、死伤的人数好像是更多的。原因是原始社会抢地盘,打不过可以跑,损失不会特别大,可是农业时代就不一样了。农业时代的主要资产是地里的庄稼,而且会围绕着地的周围盖房子、建村庄、建粮仓,所以打仗就必须死守,这就导致农业时代打仗,死伤数非常多。

人类学家去几内亚或者厄瓜多尔的很多部落去研究他们的死亡率,发现成年男性因为打仗而造成死亡的占30%多,甚至厄瓜多尔的一个部落有50%的成年男性都死在打仗这件事上。在农业社会后期,人类建立了比较成熟的国家和城市体系之后,打仗才真正的少了。因为国家把打仗的权利垄断了,普通人起了冲突必须通过司法机关打官司解决。

原始社会,全世界人口也就几百万,而到了农业社会之后人口一下子就几千万,农业社会是怎么养活这么多人的呢?

单纯从营养上来说,确实是原始社会更适合生孩子,因为资源多、营养充足,多生几个孩子都是很正常的。对女性营养充足的时候能够比较早的进入到青春期,生孩子受孕的概率也更高。而农业社会营养不足,女性进入青春期应该要晚一些,生育能力是下降的。

但是农业社会人口出现了爆炸是因为:除了自然条件营养之外,生活方式也会限制生育水平。

原始部落里第一个孩子跟第二孩子之间一般能差3到4岁,可以看出生孩子数量不是很多,因为部落要经常搬家,养太多没有行动能力的孩子,肯定是不方便的。考古发现好多的原始部落都会有非常普遍的“杀婴”行为,今天看来可能觉得非常残忍,但上在原始社会没有办法,必须很残酷。

部落里年龄特别大的女人、特别小的孩子,给部落造成一些负担的时候,部落就会杀死他们来减轻负担。原始社会的孩子断奶都非常晚,导致爸爸跟妈妈独处的机会不是特别多,所以对于爸爸来说不方便让妈妈再次受孕。这样一来整个人口规模就不是特别大。

农业社会是定居的,有村庄、有田地,生孩子也就不是负担了。如果研究农业社会的历史,就会发现女人基本上每年都要生孩子,而且会给孩子早早地断奶,所以就造成小孩的免疫力很低,儿童的死忙率很高。农业社会的人口出生率远远可以覆盖死亡率高的这个状况,这就导致整个农业社会的人口大爆炸。

既然农业社会这么不幸福,那最早转成农业社会的这些部落,为什么不赶紧再退回到原始社会呢?其实生活状态一旦改变了,想退回去是非常难得,它就像一个陷阱一样,只能越陷越深了。人口开始爆炸之后,为了养活人口就只能去开拓更多的土地。种地越多,人就越多,人越多就需要种更多的地,这样就变成了一个死循环。

农业社会中村落的规模变得越来越大,想回到小部落时代,基本上就不现实了。比如我们是通过写信来和别人交流的,现在我们用电子邮件,或者微信上直接发个消息,这就给我们省了时间。仔细想想,我们需要处理的信息越来越多了,生活并没有变轻松。

现在不管随便什么人,通过电话、微信或者邮件能够轻易地找到你,要做的事情也越来越多,然而时间根本就不够用。我们未来可能需要比微信传信息更有效率的一些产品,在这个逻辑的下,你会发现我们的社会的节奏越来越快、越来越快,其实这也是一个死循环。

跟农业社会的死循环是一模一样的,每个人要被迫的把自己的节奏调得跟整个社会一样。所以对农业社会来说“开弓没有回头箭”。

既然原社会有这么多好处,那为什么大部分部落最后都是去种地去了呢?其实只要有一个部落往农业方向发展,开始建村庄,那么大概率来说基本上全人类的所有部落都要往这个方向走了。因为一个原始社会的部落要碰上一农业村庄的话,要么就是快跑,要么就是加入。人口爆炸之后,会把那些部落一个又一个的拉进来,跟着一起种地。所以我们人类大部分的部落最终都进入了农业社会的一个原因。

人类在进入农业社会之后活的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好,跟我们一块儿进入农业社会的动物们,它们可能比我们还惨。比如人类把野牛驯化成家牛,要喝牛奶的时候就会先让牛怀孕为了小牛不抢奶,就会把小牛杀掉,这样我们就霸占了奶牛全部的牛奶。

这种做法在农业社会非常普遍,当时的动物可能比人类还惨,因为人类通过驯化动物,牺牲了动物的天性和幸福。其实人类也是一样的,进入农业文明之后就被小麦、稻子这些东西缠上了。

《人类简史》这本书里提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观点,表面上看是咱们人类驯化了小麦,但是实际上可能是小麦驯化了人类。

一般都是人类觉得小麦不错,产量的还挺高,于是精心地培育,搞一搞育种,让小麦向符合人类需求的方向发展。从另一个角度想,小麦遍布世界各地,它其实是特别成功的一个物种。小麦之所以遍布世界,主要是它驯化了人类。

要判断谁驯化了谁,应该看谁主动、谁被动,从现有的考古学信息来看,可能小麦找人的概率更大。因为一万多年前,小麦只不过是中东地区名不见经传的一种杂草,但是短短1000年之后,小麦就靠人传到了世界各地。

18000年前,最后一个冰河时代结束了,全球的气温就开始回暖,中东地区的水就变得多了起来,特别适合小麦生长,于是中东地区就开始吃小麦。

但是问题是小麦必须煮熟了才能吃,这就导致必须把小麦拿到住处处理一下,在回家的路上不经意洒落的小麦就会发芽生根,长出麦子。部落本来是隔三差五要搬一次家的,可是他们发现部落周围长了越来越多的小麦,他们就暂时不搬家等这些小麦长出来。

麦子成熟的周期越来越长,这就导致了部落等麦子成熟的时间变得越来越长,最后部落可能就定居下来了。在这个过程里,人并不是主动的去驯化小麦,而是小麦把我们给驯化了。

小麦跟植物的花朵比较相似,花朵产生花粉,然后把小蜜蜂吸引过来,蜜蜂渐渐的就帮它传粉受精了,对花来说,蜜蜂是服务于花进化的。站在小麦的角度来说,人跟蜜蜂的角色也差不多。小麦能成为现在世界上最成功的植物物种之一,人类是功不可没的。以小麦的视角来说,就是它驯化了人。


(扫码关注小程序,收听更多泛商业类书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类简史:小麦驯化了人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rpat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