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院电影简书电影
传统技艺没落之殇——唢呐的宿命

传统技艺没落之殇——唢呐的宿命

作者: 苏格拉闻 | 来源:发表于2018-02-17 03:29 被阅读84次
电影《百鸟朝凤》

关于唢呐,想必来自农村的孩子并不陌生。

记忆中小的时候,每当邻里有婚丧礼祭等等大事发生时,总少不得敲锣打鼓吹唢呐的场面。

在洋乐器还没有流行中国前,这些可都是承担排场声势大梁的主儿。

在我家乡,也不必花钱去请会这些手艺的人,我父亲辈就挺多,邻里之间相互帮个忙搭把手也是常有的事。

锣,鼓,唢呐,还有像两个锅盖一样的铜钹,我都摸过,不过一样都没学会。尤其是唢呐,吹得通红了脸也只能憋出个屁一样的调调,也难怪电影中焦三爷在收下天明为徒后,接连俩月都叫他去河里拿着长长的芦苇杆吸水上来。

欲练声,先练气,就是这个道理。

《百鸟朝凤》是唢呐名曲,用于生前德高望重的死者葬礼。

吴天明导演将之冠以影片名称,讲述了两代唢呐人从拜师学艺接班到最后衰落的故事。

影片情节打动人心,不管是人物、背景还是故事,刻画都比较细致入微,像是发生在记忆中真实的例子。

我喜欢这样的影片,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看完之后总能带来人心最朴实的感动,深思而隽永绵长。

自天鸣接下游家班以来,活计一年比一年少,费用一次比一次低,也不似先前那样受人欢迎了。

而后游家班的支离破碎、成员劝说天鸣放弃唢呐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结果。

面对劝说,天鸣总是重复那句话“我对师傅发过誓的”,只一句便叫人无法再多言。因为这一句含着的是新一代对老一代的传承诺言,是接班时带进骨子里的诺言。

这个担子太重,重到无奈与煎熬,承担它的人是孤独的

唢呐为什么会没落呢?

这个问题若要深究终是沉重的。

唢呐是农业文明的产物,服务于农业社会传统礼教。而中国在得益于西方文明入侵之后开始驶入社会大变革时代,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从农村文明再到城市文明。

新老事物更替,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段历史葬一段文明。

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再丰厚,也离不了“优”胜“劣”汰的社会准则。

有用即留,无用则弃。

焦三爷呕血死守的唢呐不过是别人眼里过时的东西,殷切盼望的传承不过是别人眼里陈旧的价值观念。

因为唢呐这门匠活,从古至今都依托于社会服务而存在,当社会不再需要它,当脱离了物质上的支持,这便是它衰落的开始了。

在历史发展规则面前,这种衰落是束手无策的必然宿命,任何阻止它衰落的人力行为都是徒劳的。

被陈列在博物馆再得一个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称号也许是最理想的结果了。

北京台曾有一个综艺节目,叫做《传承者》。它是国内首个聚焦传统文化传承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综艺节目,也是我尊崇的陈道明老师唯一露面的一个综艺节目。

它能让向来低调的陈道明老师加入,这样的吸引力就节目名称所包含的情怀和责任来说就已经不言而喻了。

在节目里,我们见到了各式各样的传统技艺,霍童线狮、泰州石锁、霹雳布袋戏、马头琴等等。

我们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而这些艺术表现形式就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或俗或雅,或博或精。

不管你喜不喜欢,能被传承下来对中华传统文化来说始终是一件庆幸的事情。

我希望这样的节目可以再多些,即使是通过商业化的手段,即使是人们大谈保护传承这种高尚的语言背后转身就忘,也总比默默埋进历史的尘埃要好的多。

高尔基有句名言,“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觉得自己有责任”,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这是一种循环。

类似于《百鸟朝凤》这样的高超技艺无疑让人惊叹,当透过表面看本质,它背后所蕴含的匠人精神更令人感动。

什么是匠人精神?

尘世太浮华,人心易浮躁,匠人精神所指的就是不管周边环境如何喧嚣诱惑,却能始终对热爱的事物坚持下来并专注做下去的精神。

这种精神是需要甘于寂寞,甘于平庸的高尚品质。

焦三爷为唢呐付出一生的时光,“无双镇可以没有焦三,但不能没有唢呐”,生为之死亦为之,这种执拗的追求,正是匠人精神的完美诠释。

在焦三爷死后,天鸣孤身一人在他坟前吹起了百鸟朝凤。

这一刻,天鸣似乎看见了师傅在无双镇的黄土上离去的背影。

而这背影正与凄凉的唢呐声相互交融,天鸣该何去何从呢?

是孤苦的坚守还是另谋生计呢?

这是天鸣遇到的难题,想也是导演留给观众的思考。

相关文章

  • 传统技艺没落之殇——唢呐的宿命

    关于唢呐,想必来自农村的孩子并不陌生。 记忆中小的时候,每当邻里有婚丧礼祭等等大事发生时,总少不得敲锣打鼓吹唢呐的...

  • 电影《百鸟朝凤》——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没落

    这是一篇关于乐器唢呐的故事,更是老一辈艺人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和新人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故事,明面上是对唢呐技艺的...

  • 影评↪《百鸟朝凤》

    这一部片子,一个多小时,把传统精神、工匠精神、师徒情、父子情、唢呐文化融汇展现,更是在层层对比中,将唢呐没落的无奈...

  • 百鸟朝凤一曲终,世间再无唢呐声

    《百鸟朝凤》这部讲述了中国的传统乐器——唢呐,在时代的洪流慢慢没落,甚至无奈走向消亡的电影。也讲述了传统匠人默默的...

  • 影评:百鸟朝凤

    这是一部关于传统文化-唢呐的电影,电影的目的在于宣扬传统技艺,找回丢失的经典,我猜导演应该是这么想的。随着社会的发...

  • 百鸟朝凤有感

    看到唢呐从神圣到没落,内心五味沉杂。 与其说放弃的是唢呐,不如说是一种民族自豪感。 唢呐被西洋乐器...

  • 《百鸟朝凤》:一诺一辈子

    没有任何特效,没有任何矫饰,导演只是原原本本讲述了上世纪的黄土地上,中国民间一项传统技艺——唢呐在一对淳朴师生之间...

  • 传统技艺•陶瓷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古人称陶瓷为瓯(ou“欧”声,盆盂类瓦器)。凡是用陶土和瓷土这两种不同性质的黏土为原料,...

  • 传统文学之殇

    最近关注了很多网络剧,按理说已经过了我这个年纪所能欣赏的范畴,但还是禁不住好奇心,就像看看当初读过的书呈现出来的视...

  • 简书影评01:从《百鸟朝凤》看现在的研究生

    电影《百鸟朝凤》可以分为两部分:前面半段讲的是80年代儿童学习唢呐的过程,后面半段讲的礼崩乐坏、传统技艺被现代社会...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传统技艺没落之殇——唢呐的宿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rrm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