玥儿:
《诗经》里很多草木虫鱼,古人喜欢借物咏怀。
《诗经.周南》
采采卷耳,
不盈顷筐。
嗟我怀人,
置彼周行。
……
诗中描写一位女子正在摘采野菜卷耳,由于想念远征的丈夫,思之心切,竟然走神,心不在焉的她尽管在长满茂盛卷耳之地,采了又采却采不满浅浅的筐子。
最后干脆把筐子(撮箕)丢在大路上,想象那苍耳子粘在夫君的头发上,跟着夫君去远方,又想象那夫君此时此刻站在高岗上,他的身上、他的马上也沾满了苍耳子,也正在盼望着团聚的日子。
说到能沾人的苍耳子,就引出卷耳的第一种植物说。
苍耳古籍《博物志》有:“洛中有驱羊入蜀,胡葸子多刺,粘缀羊毛,遂至中国。故名羊负来。”
这里说的羊负来,是粘着外国进口中国的羊而来的苍耳种子。
苍耳是菊科植物,嫩叶、花、根、果实都可食用。它的果实为瘦果,总苞外面疏生钩状的剌,很容易粘在衣服和头发上。牛、羊、马经过自然会被种子钩住,这些种子就被动物们带到各地生根繁衍后代。
据说魔术贴的发明就是受苍耳子的启发。
读书时常有调皮的男孩把苍耳种子掷到女同学的头发上,用手一搓,半天也取不下来。
《神农本草经》说苍耳“久服益气,耳月聪明,强去轻身”,加上《诗经》的采采卷耳,后世就有了采食苍耳的习惯。
苍耳林洪《山家清供》载有“苍耳饭”:“采嫩叶细焯,以姜、盐、苦酒拌为茹,可疗风。”美其名曰“进贤菜”。
杜甫也有诗句:
“卷耳况疗风,
童儿且时摘。
侵星驱之去,
烂熳任远适。
放筐亭午际,
洗剥相蒙幂。
登床半生熟,
下箸还小益。”
现代医学发现,苍耳的果实和嫩叶含有苍耳毒素,会引起中毒性肝损伤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生苍耳子是不能吃的,但煮熟了却没事,有个朋友用苍耳子煮水渴,治好了他多年的鼻炎。
苍耳是很好的药材,其味淡,性凉。有清热解表,降压,解毒的功效,可内用于治疗感冒发热,高血压等症;外用于治疗乳腺炎,疗疮等症。
卷耳根据《博物志》的说法,苍耳是羊负来,为外来物种,这就可能不是先秦诗人咏叹的对象。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卷耳不是菊科植物苍耳,而是石竹科的卷耳。
卷耳就是你吃过的鹅肠菜,这种野菜比较细滑味淡,没有其它野菜的苦味,全株无毒。我们常用来打汤,放瘦肉片加鸡蛋花可做出美味的汤羹。
现在菜地里已经长出很多卷耳,今天就可以摘来吃一顿,它跟荠菜是同一时期的野菜,开白色小花。
卷耳花又叫一月生辰花,通常被认为是一月份出生女孩的幸运花,寓意着美好祝福。
卷耳茎基部匍匐,高不过30厘米,上部直立,下部被下向的毛,上部混生腺毛。
苍耳高度可达一米,根纺锤状,茎直立,不分枝或少有分枝,下部圆柱形,上有纵沟。
我觉得用石竹科的卷耳炊饭,比采食菊科的苍耳更实在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