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时间】2022年9月7日
【国别】日本
【类型】小说
【作者】芥川龙之介。芥川龙之介(あくたがわ りゅうのすけ、,1892年3月1日~1927年7月24日),日本小说家。代表作《罗生门》《竹林中》《鼻子》《偷盗》《舞会》《阿富的贞操》《偶人》《橘子》《一块地》及《秋》等。1927年7月24日由于健康和思想情绪上的原因,服安眠药自杀,享年35岁。
【内容提要】
故事讲述在竹林中发生的一起命案——竹林外,武士和他的妻子骑马外出,一个强盗偶然窥见武士妻子的美貌,动了色心。他花言巧语,诱骗武士和他进了竹林;然后他打倒武士,把武士捆绑在杉树上;之后他出竹林骗少妇说她的丈夫在竹林中突发急症,少妇和他进了竹林;再后来,强盗当着武士的面强暴了少妇。最后,武士死在了竹林内。一个砍柴的樵夫最先发现了武士的尸体。
案件真相如何?武士是怎么死的?凶手是谁?作者通过与案件有关的六个人:樵夫(最先发现武士尸体)、行脚僧(在竹林外看见武士和妻子骑马的目击证人)、捕快(抓获强盗的人)、老妪(少妇的母亲)、强盗、死者妻子以及死者(武士)灵魂之口,各人供述与案件的关系,由读者自己判断案件的真相。
故事读到最后,作者并没有给案件真相下定论,武士是怎么死的?谁才是凶手?这都不是作者叙述的重点,而是作者表达有关真相的一个观点:真相都是带有个人主观愿望,被个人需求过滤了的表述,真相是不能说清楚的,能说出来的就不是真相。
【我的感悟】
在小说出场的六个人,一个灵魂中,与真相最接近的直接当事人有三个:一是强盗;二是死者妻子(少妇);三是死者本人(武士)。按说三人的供词最真实,但是三人的供词却相互矛盾。如:
强盗说他在强暴了死者妻子(少妇)以后,原本准备逃离现场的,但少妇却抓住他说,她在两个男人面前出了丑,强盗和武士之间必须死一个人,她跟活着的人走。于是强盗为了与少妇结为永久夫妻,他放开被绑着的武士,两人决斗,最后强盗杀死了武士。
少妇则说她被强盗强暴以后,他丈夫(武士)感受到了莫大的侮辱,他鄙视少妇,要休掉妻子。少妇为了不失去丈夫的爱,她伤心地对武士说:你已经看见我丢丑,我是不能让你活下去了。我杀了你,然后我自杀。于是,她把丈夫杀了。
死者(武士)说的是他被强盗捆绑在杉树上,强盗当着他的面强暴了妻子。他感受了莫大的侮辱,更可气的是,被强暴后的妻子居然要跟强盗远走高飞,还撺掇强盗来杀自己的丈夫,这是一个卑鄙的贱人,连强盗也看不起她,让我杀了她。武士为了维护尊严,同时也不忍心杀妻子,最后选择了自杀。
三人的说法大相径庭,谁说的更接近真相呢?细细思考,就会发觉三人说的话都是从维护自己的利益出发,掺杂了对自己有利的元素,如强盗为了体现自己“盗亦有道”,说两人决斗最后武士不敌被杀;少妇则为了洗刷“荡妇”名声,为了爱他的丈夫,选择了杀死丈夫;而武士为了维护武士的脸面,选择了自杀,拔高了自己。所以三人所说的话都不可信,都不是真相。
真相到底如何?还是那句话:能说的都不是真相!这也就是芥川龙之介想表明世界观。
【精彩片段】
1、尸身穿一件浅蓝色绸子褂,头上戴了一顶城里人的细纱帽,仰天躺在地上。虽说只挨了一刀,可正好扎在心口上,尸体旁的竹叶子全给染红了。不,血已经不流了。伤口好像也干了。而且有只大马蝇死死叮在上面,连我走近都不理会。
2、正巧一阵风吹过,掀起竹笠上的面纱,一眼瞟见那小娘儿们的姿容。可一眨眼——就再无缘得见了。
3、只不过我杀人用的是腰上的大刀,可你们杀人,不用刀,用权,用钱,有时甚至是几句假仁假义的话,就能要人的命。不错,杀人不见血,人也活得挺风光,可总归是凶手哟。要讲罪孽,到底谁个坏,是你们?还是我?鬼才知道!
4、用不着杀她男人——不错,我本来就没打算杀。可是,当我撇下趴在地上嘤嘤啜泣的小娘儿们,正想从竹林里溜之大吉,不料她一把抓住我胳膊,发疯似的缠上身来。只听她断断续续嚷道:不是你强盗死,便是我丈夫亡,你们两个总得死一个。让两个男人看我出丑,比死还难受。接着,她又喘吁吁地说:你们两个,谁活我就跟谁去。这时,我才对她男人萌生杀机。
5、就在那一刹那,我看见丈夫眼里,闪着无法形容的光芒。我不知该怎样形容好,至今一想起来,都禁不住要打颤。他嘴里说不出话,可是他的心思,全在那一瞥的眼神里表达了出来。他那灼灼的目光,既不是愤怒,也不是悲哀——只有对我的轻蔑,真个是冰寒雪冷呀!(20220907)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