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成长励志哲思想法
KIN 29 电力的红月 | 你在沟通上不被理解的感受,本可以避

KIN 29 电力的红月 | 你在沟通上不被理解的感受,本可以避

作者: 天真疗愈师 | 来源:发表于2019-08-10 10:31 被阅读0次
KIN 29 电力的红月 | 你在沟通上不被理解的感受,本可以避免的 KIN 29 电力的红月 | 你在沟通上不被理解的感受,本可以避免的

【玛雅播报】—— 天真喜悦

今天是2019年8月10日,KIN 29,电力的红月,其镜像图腾是光谱调性的黄人。

电力调性对应的代表问题是:我如何给予最好的服务?我最佳的服务品质是什么?答案在图腾,也就是红月,我给予最好的服务是让宇宙之水、让内在感受流动起来。

【关键词】:放下掌控、在行动中觉察、信任情感的流动、让内在感受自然流露、让真实需求表达自如

【我的启发】:沟通上的误会是如何产生的?

我们以为是对方对自己的不理解造成的,企图希望别人可以完美理解自己的需求,可是我们又不能自如表达出来。

所以我们会抱着一个期望,遇到不用说话都能秒懂自己的人,希望不表达对方就能全方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然后即时满足自己的需求。

当对方没有如自己想象的回应时,就容易产生情绪。

【生活建议】:试着放下预设、放下”自以为”的假象,明确表达自己的需求,对事不对人的表达,不上升到道德评判高度。

很自然地,关系、情感的能量就能流动自如。

我们要学习的不是点对点的表达、沟通技巧,不是在方法上去着某个相,而是在于我们”内心的足够敞开“,不被那个”自以为是“的假我所掌控。

【当日体验】:说话时带着觉知,试着剥开情绪的面纱,感受自己背后的真实需求。好好地说话、进行有效的沟通。

试着在今天去表达自己一直不敢表达的感受,让内在的情感自如流动。习惯手写的可以笔的方式,习惯找树洞的都行,关键是自己觉得舒适、可执行。

我的生活感悟分享:

感受,

没有标准,没有对与错,

只是分享与流动,

不作为每个人统一的指引。

001  我们习惯“想掌控”

近期学水彩,听老师说得最多的就是:信任水的流动,不试图去掌控。

很有意思的一句话,也会让人不解。学习新技能,不就是学会去掌控它吗,为什么反而要试图不掌控呢。

这个掌控正是指我们习以为常的一个惯性,总希望把控一些关系。

人际的相处也好、自己的人生也罢,希望一切是可知、可控的,面对未知会有恐惧感,假如不把控又会产生焦虑。

人生和水一样,都不是不可控的状态,也正因为不可控,才存在着各种丰富变化的可能性。

太想控制、太用力,反而让我们无法在自己人生这幅画卷上很自如地下笔,每一笔带着犹豫、忐忑,越是希望画出想要的效果,越是背道而驰。

002  拥抱“可变性”

信任会是怎样的感觉?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正如初接触水彩,如果死板地记住A+B=C的公式去调色,那调来调去我们以为只有这么一种配色方案而已。

然而,我们不晓得的是,当我们抱着尝试、信任的心,让不同的水彩、水量随感觉融合在一起时,会迸发出绚烂多姿的我们所意想不到的惊喜。

哪怕在作画时,突然下起的一场雨,细雨溅落在你正在作画的纸面。

看似破坏了你原有的构图,但假如你不抗拒,接受雨水带来的对于画面的不可控,反而水的到来让画面产生了更加灵动的效果。

这个灵动是我们所掌控不出来的,你与突如何来的意外创造出了新的作品。

所谓的信任,就是拥抱一切的可变性,不试图以一种固有模式去看待一切,自己是可以弹性应对的。

003  我们“自以为”对方是想象的那样

关系,不也是如此吗?

假如我们太想掌控对方的回应,就会被这个回应所掌控,产生各式各样的情绪。

带着情绪,我们是不能自如、自在地进行有效沟通的。

在我们有情绪的时候,我们又试图“控制”,要么压抑、要么发泄,以各种方式对治它。

我们把它当作很糟糕的事,一方面很抵触,另一方面又不能自已的让其发生。

或许,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去看待情绪这件事。

如果不用“好”与“坏”来区别它,我们能真实看到的就是它只是一个风向标,在提醒我们当前的内在感受,这个内在感受的背后我们在需求着些什么。

一旦看到自己的真实需求,我们便不会一次次地让情绪不可遏制地泛滥下去,反倒会是一种很自然的流动。

就像昨晚去接一位朋友,他带了不少东西想我可以帮忙拿。在他的车停靠好他往后座一侧取了东西后,我很自然地想接手过来,而他此时说:你怎么不拿那排鸡蛋,你就没看到吗?!

当时,我也确实没有看到他所说的东西在哪,当然就不会按他“想象的”、“自以为的“自发去做事。

这样的对话,其实很常发生在家庭关系中。

我们会想当然、自认为对方“应该怎么”去做一件事,当对方的回应不是我们想象的时候,我们就容易炸毛,觉得对方太不会做、太不醒目了。

是真的对方不会做呢,还是我们被一种“自以为的假象”所蒙蔽,认为对方就是怎样的,然后缺乏一种有效的沟通与表达。

004  放下“自以为”的假象,有效进行沟通

人与人之间的误会,很多时候就发生在这些不以为然的小事上。

如果另一方也不带着觉知的话,势必无明火生起觉得倍受委屈和愤怒,一片好心当驴肝肺,干脆破罐子破摔,老娘不干了。

这像不像一位先生本想帮轻太太一些家务,包揽下洗碗这件事,让太太可以有多休息的空间。

可是呢,太太不但没有接受到这份爱,反而指责先生不会洗碗,不应该这样做、应该那样做。

等先生感觉太不爽干脆不干了,免得多做多错时,太太又火上浇油一把:都说了你不是真心想做的了,还不承认。

多冤哪。

”你怎么不……难道就没……“的表达方式,是有预设的,预设别人的理所当然,本身就是带着指责的情绪。

我们会指责别人,是觉得对方不应该这样做。

那怎么做?我们传统的家庭会惯常以批评的口吻,以为别人就能接收到。

带着情绪的沟通,对方接收到的也只是情绪,回应的也便是情绪,而不是真正有效的沟通。

放下“自以为”的假象,明确表达自己的需求,对事不对人的表达,不上升到道德评判高度。

很自然地,关系、情感的能量就能流动自如。

我们要学习的不是点对点的表达、沟通技巧,不是在方法上去着某个相,而是在于我们“内心的足够敞开”,不被那个”自以为是”的假我所掌握。

真正的交流与沟通是发自内心的,是当时当下的连接,绝非头脑的一些应该所能掌控。

要用力掌控的,反倒是不流动的。

假如没有那个“自以为”,前面的沟通很简单地就变成:那里有一排鸡蛋,你可以帮忙拿这个。多简单的事,说的那个人又岂会有情绪呢。

这时,别人接收到的就只是一个请求帮忙的指令,而不是前面的指责不会做事的信号。

平时真要带着觉知去看到自己的所思所想,当我们认为别人都很不令自己满意之时,想想,当真是别人让自己不满意呢,还是自己”以为”的,然后又让自己的情绪发泄去坐实这个“以为”。

好在朋友也是有觉知的人,经我不带情绪的一提醒:哈哈,有人“自以为”我看见哟。

他立马看到自己刚刚无意识被自己的思维带跑,一些惯性的回路出来,差点又要陷入对别人评判和自我的情绪中。

如果你从中有所触动,

要不要让感恩的能量流动下呢

作者:天真喜悦 

公众号:天真后花园

灵魂摆渡人

玛雅天赋阅读师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照见你本自具足的力量

活出生命本然的样子,那就是喜悦和绽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KIN 29 电力的红月 | 你在沟通上不被理解的感受,本可以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rwlj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