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共分为三部分,分别讲述了作者的围棋学习经历与方法、太极拳学习经历与方法以及最终的学习之道融合。今天阅读了第一部分的前5章。
少年时代的乔希是一个极具天赋的象棋神童,对于小神童的培养,他的父母和老师都使用了高阶且正确的方法,因此他才得以顺利成才。作者在书中具体讲述了家长和老师的教育与引导对孩子学习的重要性。
首先,他们的教育方式遵循了“渐进理论”。
渐进理论是鼓励孩子通过努力获得进步,主张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循序渐进,新手也能成为大师。而与此相对的是“整体理论”,认为成败归结于一种与生俱来、无法改变的能力水平,如“聪明”“灵敏”等。
经常被夸奖很努力的孩子,面对挑战或挫折时会更加积极乐观,也不会因为失败失去自信心。经常被夸奖聪明的孩子最后反而表现平平。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很多小男孩会在数学等领域表现出天赋,于是总会得到大人们的夸奖,说这孩子真聪明,脑瓜转得快。这种夸奖很多时候反而会招来后患,孩子会为了保持住自己聪明的形象而逃避做困难的事,甚至会要求自己在其他方面也表现得不费吹灰之力。久而久之,这种聪明成了他的人设,也成了束缚他前行的负担,最终成长为一个平庸却自负的人。
而有些孩子经常听到虽不聪明但很努力的评价,于是会更加努力以获得成就,久而久之,反而能打破“不够聪明”的人设,成为一个优秀的学习者。
这对我们教育孩子很有启发。作为老师和家长,不要在孩子做成某件事时夸孩子“聪明”,而应该说“你真棒,继续加油”。更不要在孩子没有做好某件事时批评他“笨”,而是要告诉他“下次更努力一些,你就能做得很好”。这种渐进式学习才能够激发孩子最大的潜能,并且教会孩子直面失败,勇敢挑战。
其次,对孩子付出真正的关心和理解。
作者讲到一个小棋手输了比赛时,他的妈妈安慰他没关系,但输棋怎么可能没关系,这么长时间的练习和等待就是为了赢得比赛啊。
这位妈妈面对输了比赛的儿子不应该说没关系,而应该充分去体会和理解儿子的心情。
她应该先给儿子一个拥抱,告诉他伤心没关系,她非常理解他,而且他让她感到自豪。然后可以问他比赛的心理状况,帮助儿子认识自己。在平时,妈妈应该每天针对儿子的努力而不是结果做出反馈,表扬他的专注和努力练习,陪他一起享受胜利的喜悦。
最后,不施加任何压力,每年旅行激发灵感。
作者讲到自己6岁时的那次失败让自己学会了很多。失败后爸妈没有让他去磨炼棋艺,而是照常带全家进行每年一次的短途旅行,在大海上乘风破浪,远离激烈的竞争压力。这种生活方式持续了很多年,每次旅行,都为他带来新的理念、充足的精力与坚定的决心。
一味要求孩子努力上进,抓住一切时间绷在一根弦上,其实不是一件好事。机械的重复练习可能对学习成绩的增加有效果,但是却磨灭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从长远来看,有时间就带孩子去看看广阔的世界,对孩子的全方位发展会更有意义。教育从来不只是学校的责任,家长的理念和陪伴方式才更加重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