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一个人走在喧闹的大街上,我被熙熙攘攘的人流所淹没,被大街上的叫卖声和吵闹声所袭击,也被周围酒足饭饱满脸欢喜的人而感染。由于性格使然,我决定取消和朋友的约会,想尽快回家,我想找一个安静的位置,去看世界的热闹,去看热闹背后的无限广袤的世界,这也许是最适合我的性情的一种活法吧。
安静的仰望
在寻常休息的日子里,我不喜欢逛街,不喜欢看电影,也不喜欢和朋友们闲聚,我最乐意的是坐在自家阳台上享受冬日里的阳光,在温暖的阳光下阅读自己喜欢的精典小说,在小说里体验主人公的悲欢离合和喜怒哀乐,在阅读思考中寻找自己的人生参考和解决自己的人生困惑。我突然想起了周国平先生所阐述过的一个理论,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
老子主张“守静笃”,任世间万物在那里一齐运动,我只是静观其往复,如此便能成为万物运动的主人。这叫“静为躁君”。当然,人是不能只静不动的,即使能也不可取,如一潭死水。你的身体尽可以在世界上奔波,你的心情尽可以在红尘中起伏,关键在于你的精神中一定要有一个宁静的核心。有了这个核心,你就能够成为你的奔波的身体和起伏的心情的主人了。也许,每一个人在生命中的某个阶段是需要某种热闹的。那时候,饱涨的生命力需要向外奔突,去为自己寻找一条河道,确定一个流向。但是,一个人不能永远停留在这个阶段。
托尔斯泰如此自述:“随着年岁增长,我的生命越来越精神化了。”人们或许会把这解释为衰老的征兆,但是,我清楚地知道,即使在老年时,托尔斯泰也比所有的同龄人、甚至比许多年轻人更充满生命力。毋宁说,唯有强大的生命才能逐步朝寻求心灵的宁静,前提是首先要有一个心灵。在理论上,人人都有一个心灵,但事实上却不尽然。有一些人,他们永远被外界的力量左右着,永远生活在喧闹的外部世界里,未尝有真正的内心生活。对于这样的人,心灵的宁静就无从谈起了。
一个人唯有关注心灵,才会因为心灵被扰乱而不安,才会有寻求心灵的宁静之需要。人既需要动,也需要静,在生命的活跃与灵魂的宁静之间形成适当的平衡。我相信,在动与静之间,必有一个适合于我的比例或节奏。如果比例失调,节奏紊乱,我就会生病——太动则烦躁,太静则抑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