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
孩子不收玩具怎么办?

孩子不收玩具怎么办?

作者: 安然于行 | 来源:发表于2020-07-11 10:15 被阅读0次

    1

    现在的孩子,大都拥有很多玩具,那是父母爱孩子的体现。玩具多了吧,就涉及整理收拾的问题。这整理玩具有时候还挺困扰妈妈,玩具那么多,乱七八糟摊一地,看着好心烦啊!孩子幼小的时候,老母亲常常是帮忙收拾,毫无怨言,但是随着孩子逐渐长大,比如上了幼儿园,像个大孩子了,老母亲会觉得孩子都已经长大了,应该自己来动手了。但是孩子就是不收拾,玩完了,就走了,跟个没事人似的。

    老母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呀,这可怎么办呢?孩子一点自律精神都没有,这长大了如何是好?来来来,娃,来收玩具了!不想收?不想收?!玩具是谁玩的呀?你今天如果不收,妈妈就把玩具给扔了!什么?扔了没关系?还是不想收?啊啊啊啊,气死老母了!!……

    哈哈哈,老母亲先歇歇,给个抱抱,娃儿不懂事,咱们不跟他一般见识,让他一边儿待着去。那些个玩具也不管了,我们先来听故事。

    2

    话说人吧,有个大脑,这大脑吧掌控着人的一切行为,包括孩子收不收玩具这件事情哈。大脑呢,就像一座两层楼的别墅,一楼大脑有脑干和边缘区域,它们是一些原始区域,负责一些基本功能,比如呼吸呀眨眼呀,还负责与生俱来的反应和冲动,比如打架呀逃跑呀,也负责一些很强烈的情感,比如愤怒啦恐惧啦之类的,我们还没进化成人类的时候,一楼大脑就存在了。

    这别墅二楼呢,和一楼完全不同。二楼大脑由大脑皮层及其各部分组成,相比于一楼大脑,二楼大脑进化程度更高,可以给你一个更加全面的视角看待世界。二楼大脑非常复杂,控制着重要的高级分析思维功能,很多我们希望孩子拥有的品质也都在二楼大脑产生,比如:明智的决策、对身体和情绪的控制、自我认识、共情、道德等。

    来,给你看一下大脑别墅的图片: 

    图片来自于《全脑教养法》

    如果孩子的二楼大脑能够正常发挥作用,那么孩子就会表现出一些成熟的特征,他能够调节自己的情绪、考虑后果、三思而后行、考虑别人的感受。这些成熟的特征能帮助他们在生活的中表现出色,比如,把玩具收拾了,把老母亲从怒火中解救出来。

    但是(你应该猜到我会说这个词哈),事实上,孩子们的二楼大脑还没有建好,正处在建设之中。

    一楼大脑在孩子出生时就已经十分发达,而二楼大脑要到一个人二十几岁才能够完全发育成熟。二楼大脑是大脑最后发育的一部分。在孩子几岁的时候,二楼大脑一直在大规模施工,在孩子十几岁到成年初期,二楼大脑还要经历一次大规模的改建。

    你可以想象一下,别墅的一楼已经施工完成,设施齐全,但是抬头看二楼,它还在施工,房顶只修建了一部分,地板上散落着各种建筑工具。

    仍在“施工”的二楼大脑,还不能在任何时候都发挥全部的功能,这个时候孩子很容易被困在一楼大脑,于是,孩子很容易大发雷霆、作出荒谬的决定、无法共情和自我理解,当然也无法一直听老母亲的话,把玩具给收拾啦!

    3

    啊呀呀,看来也不能怪娃,人家这是硬件不完善,软件没地方跑的结果。看来妈妈听了这个大脑的故事以后,怒火消了一些,很好很好。

    那怎么办呢?那我不能一直帮他到二十几岁吧?老母亲没坐一会儿,马上又愁上了。

    是是是,老母亲的忧愁是可以理解的。确实,我们不能一直帮孩子收拾东西,那不是要把孩子养成废柴了吗?

    虽然二楼大脑没建好,孩子不能通过发挥理智来收拾玩具,但是,我们可以从培养孩子的习惯入手。

    好消息是,人的各种习惯是由一楼大脑掌管的。上文提到过,孩子的一楼大脑一出生就很完善了的哦!老母亲是不是看见了希望的曙光?

    是的,其实我们可以通过跟孩子一起整理玩具来培养他们有朝一日自己整理玩具的习惯。

    4

    习惯是日积月累重复的结果,孩子从出生到逐渐长大,身上带着每个家庭不同的习惯,这些习惯都是孩子从父母身上学习过来的。有些习惯是日常潜移默化的结果,而有些习惯是父母刻意培养的结果。

    比如孩子刷牙这件事。现代父母很重视孩子的牙齿健康,在孩子长出第一颗乳牙开始,妈妈可能就开始操心孩子刷牙的事情了。孩子们一般都是抗拒刷牙,毕竟牙刷又不能吃,还硬硬的,还在嘴里动来动去,宝宝会觉得不舒服。然后妈妈们就会想各种办法鼓励孩子刷牙,比如买可吞咽的牙膏。孩子刷牙的时候可以吃到甜甜的牙膏,觉得刷牙虽然是一件令人讨厌的事情,但是有牙膏可以吃呀,讨厌也就忍了吧,慢慢地就养成了刷牙的习惯。刷牙习惯养成了,等孩子长大懂事一些以后,再换成普通儿童牙膏,这个时候告诉孩子,这个牙膏是不能吃的,只是拿来清洁牙齿的,就这样,刷牙的习惯保持了下去。

    这个过程会花多少时间?经历过的妈妈都知道,不是一天两天,一次两次就能养成的,需要花很长的时间,一年、两年都有可能,不同孩子,需要的时间是不同的。这些可吞咽的牙膏对于清洁孩子的牙齿有多少功效我不清楚,但是我觉得绝对是帮助孩子养成刷牙习惯的好东西。

    5

    从刷牙习惯的例子里,我们可以看到构成一个习惯的三要素:暗示、惯常行为、奖赏。

    牙刷是暗示,看见牙刷,孩子们就知道要刷牙了。刷牙是惯常行为。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甜甜的可吞咽牙膏是奖赏;在习惯养成之后,刷完牙后清爽的口腔感觉是奖赏。

    我们可以回想日常生活,所有的习惯都是这三要素组成的。比如整理房间,凌乱的房间是暗示,整理房间是惯常行为,整理后整洁舒适的居住空间是奖赏。再比如跑步,跑步装备是暗示,出去跑步是惯常行为,跑后的酣畅淋漓是奖赏。

    回到整理玩具这个习惯上,散乱一地的玩具是暗示,收拾整理玩具是惯常行为,剩下的,找到那个”奖赏“就变得很关键了。

    6

    我在2015年底通过“100天整理行动”帮自己养成了整理习惯,那个时候我每天都整理,然后在朋友圈中打卡,朋友们都鼓励我,朋友们的鼓励成了我的奖赏,我真的坚持了100天,到现在仍然保留着每日整理的习惯。

    因为我这几年都有坚持在整理,我们家姐妹俩在我的影响之下,也常常会整理玩具和绘本,但是真正的习惯养成,姐姐是在六岁多,妹妹在五岁多。

    姐姐六岁多的时候,收拾玩具和绘本的频率变高,而且每次她收完之后都会叫我过去看,我每次都会很惊讶她的收拾整理能力,内心赞叹她这么小就可以收拾得这么干净,于是总是忍不住赞扬:“哇!太神奇了,我刚才看见的还是满地狼藉,现在居然一个玩具都没有了,地板这么干净,真是太厉害了!”每次姐姐听完之后,都会超级自豪,我的由衷之言就是她的“可吞咽牙膏”,她的奖赏。

    后来妹妹五岁多的时候也开始有了收拾玩具的意识,妹妹每次都会模仿姐姐叫我过去看,因为妹妹年纪更小,我就更惊讶了,每次都赞不绝口,妹妹也是一副美滋滋的样子。

    现在,姐妹俩都已经不再需要我的赞扬了,自己收拾完就心满意足,这个时候我就知道,姐妹俩已经养成了收拾整理的习惯。

    7

    好了,总结一下:

    1.  因为大脑发育不完善,孩子理智还未完全长好,想让孩子稳定地发挥自律精神是很难的。

    2. 可以通过正确的方式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3. 习惯的三个组成要素:暗示、惯常行为、奖赏。培养习惯的过程中,关键是找出那个”奖赏“。

    4. 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要期望孩子一两天就有正确的行为,而是长期坚持的结果。

    8

    由于篇幅有限,无论是对于大脑的知识还是对于习惯的培养都无法论述过多,有疑问的地方可以给我留言,共同探讨。

    感兴趣的朋友还可以进一步阅读相关书籍:《全脑教养法》和《习惯的力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孩子不收玩具怎么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sedcktx.html